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造个系统做金融 > 077 Level-2数据深度解析

077 Level-2数据深度解析

    张远的录音文档还停留在“中国石化”的第一条预警记录上,光标在屏幕中央闪烁。陈帆没有看他,而是调出了Level-2数据通道的连接日志。绿色进度条刚刚走完最后一格,系统右下角弹出提示:**十档行情数据流已同步,延迟稳定在380毫秒**。

    他敲下回车,主屏瞬间切换为盘口深度图。五档变十档,买卖两侧的挂单厚度拉长了一倍,每一笔委托的进出都带着时间戳滚动刷新。李阳凑近副机屏幕,手指划过一列突兀的万位挂单:“这手数太整齐了,不像散户能凑出来的。”

    “不是巧合。”陈帆放大中国石化的早盘数据,“昨天下午两点十七分,买一出现9999手托单,三秒后撤掉。两分钟后又来一次,节奏完全一致。”他拖动时间轴,连续标出七次同类操作,“这种反复挂撤,目的不是成交,是让别人看见‘有大单撑着’。”

    张远关闭录音界面,调出当天的成交明细。“真实买单集中在三百手以内,大挂单下面根本没有跟风成交。”他顿了顿,“这是摆样子给人看。”

    李阳已经打开代码编辑器。“我加个规则——凡是整万手挂单且在五百毫秒内撤销的,自动标记为‘疑似托单’。”他快速输入正则表达式,设定触发条件,“再结合后续十分钟内的价格走势,统计它是不是紧接着下跌。”

    陈帆点头:“先跑一遍历史数据,看有没有规律性信号。”

    程序启动后,系统开始回溯过去三个交易日的全部十档记录。数据量远超预期,每只股票每秒产生上千条变动,服务器负载迅速爬升至75%。李阳临时启用了校园网边缘节点做分布式缓存,才避免进程卡死。

    两个小时后,结果生成。在筛选出的四百多条“整万挂撤”事件中,有三百六十九次发生在股价拉升阶段,其中三百一十八次在两小时内出现回调,占比86.4%。最典型的案例是某地产股,主力连续三次用9999手封住买一,推动价格上涨1.8%,随后迅速清仓,当日跌幅达5.3%。

    “这不是护盘,是诱多。”张远低声说。

    “那就把它变成我们的判断依据。”陈帆在系统架构图中新增一个模块框,命名为“盘口语言解读”。他设定三条核心逻辑:整万手托单视为虚假支撑;卖五档持续压单而买盘萎缩为出货前兆;同一价位多次对倒且单日总量超均值三倍即触发警报。

    李阳负责编码实现,张远构建验证样本库。两人分工明确,一个写规则,一个喂数据。到下午开盘前,原型模块已能实时扫描全市场个股,并对异常盘口做出标注。

    第一只被系统亮红灯的是华联综超。

    消息面上,这家公司刚传出与某电商平台洽谈合作的消息,股吧里一片看好声。K线形态也呈现突破走势,早盘高开2.1%,成交量明显放大。但Level-2数据显示,所有买单中,98%集中在五十手以下,而买一的九千九百九十九手挂单每隔三十秒就撤掉重挂,从未真正吃进筹码。

    “只有架子,没有实单。”陈帆盯着盘口变化,“这不是拉升,是画饼。”

    李阳的模块在9点42分发出正式预警:**检测到程序化托单行为,短期回调概率87.3%**。

    交易室陷入短暂沉默。此前的所有决策都基于基本面或技术指标,这是第一次仅凭盘口细节决定方向。一旦判断失误,不仅会亏损,还会动摇新模块的可信度。

    “仓位多少?”陈帆问。

    “按风控上限,两成。”李阳回答,“止损设1.5%。”

    “做空。”陈帆直接拍板,“融券额度够吗?”

    张远已经在操作界面输入指令:“够,可以拿下八万股。”

    委托成功发出,系统自动拆分成十六笔两千股的小单,间隔五分钟释放一笔。第一笔成交价14.63元,股价当时还在微幅上扬。

    十五分钟后,异动出现。原本稳在买一的大额托单突然消失,紧接着三笔五千手以上的卖单砸下,价格应声跌破分时均线。不到十分钟,跌幅扩大至3%,市场情绪急转直下。

    “他们在出货。”张远盯着逐笔成交,“这才是真实的抛压。”

    后续几笔融券单陆续成交,均价落在14.50元区间。到中午收盘,该股跌至13.95元,团队账面浮盈接近四万元。

    “吃掉了全部波动空间。”李阳看着收益曲线,“而且是在市场普遍看多的情况下。”

    陈帆没笑。他重新调出早盘的盘口录像,慢速播放那几次万手挂撤的过程。“以前我们看不到这些,所以只能等价格变了才反应。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看到了动作,就能预判结果。”

    下午开盘后,主力试图再度拉高,再次挂出9999手买单。但这次,系统早已标记其为惯用手法,没有再发出任何误判信号。不到二十分钟,同样的剧本重演——托单撤离,抛压涌出,股价加速跳水。最终收盘跌幅定格在7.8%。

    “这不是运气。”张远调出模块运行日志,“是模式识别。同样的手法,在过去两周至少出现了十三次,我们之前全都错过了。”

    这句话让整个交易室安静下来。

    他们曾以为自己已经建立了严密的监控体系,可直到接入Level-2数据,才发现还有大量隐藏信息从未被捕获。那些被忽略的挂单节奏、撤单频率、对倒规模,其实早就透露了主力的真实意图。

    “原来的系统依赖的是结果数据——涨了多少,成交量多少。”李阳总结道,“但现在我们拿到了过程数据——他们是怎么做的。”

    陈帆下令将“盘口语言解读模块”设为独立子系统,接入主决策引擎的前置过滤层。所有短线交易信号必须经过该模块复核,未通过验证的不予执行。

    李阳继续优化算法效率,把全市场扫描耗时从最初的十二秒压缩到两百毫秒以内。张远则着手建立“主力行为案例库”,将每一次确认有效的盘口模式归档留存,用于后续训练识别精度。

    傍晚六点,系统生成首份《盘口有效性报告》。数据显示,在加入该模块后的三个交易日内,短线策略的预测准确率从68%提升至83%,超额收益显著。尤其在应对突发拉升或闪崩行情时,响应速度比传统模型快了近一个周期。

    “我们终于不只是看图说话了。”李阳靠在椅背上,眼睛仍盯着终端输出的结果,“我们现在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

    陈帆没有回应。他正在审核模块的日志输出,一条条核对警报触发的原始依据。突然,他停下翻页的手指。

    屏幕上,一只尚未纳入观察池的医药股正显示出异常迹象:卖五档连续十分钟维持一万手以上压单,而买一挂单量从峰值的八千手锐减至不足两千,且最近五笔千手级买单均在成交前被主动撤回。

    “这个节奏……”张远也注意到了,“和华联综超很像。”

    “但方向相反。”陈帆放大细节,“这不是诱多,是压价吸筹。”

    李阳立刻调取该股近期公告,无利空消息,研报评级维持“增持”。技术图形处于横盘末期,成交量温和放大,表面看并无异常。

    “系统还没给警告。”张远看向主控台,“因为不在扫描范围内。”

    陈帆点击鼠标,将该标的手动加入测试队列。模块运行五秒后,弹出黄色提示:**检测到隐蔽压单行为,结合买盘萎缩特征,存在主动控盘嫌疑,建议纳入观察**。

    “原来它也能认出来。”李阳轻声说。

    “只是我们没让它看全。”陈帆调整参数范围,“把扫描扩展到全市场所有流通市值低于五十亿的个股,频率提高到每五分钟一次。”

    命令下达后,系统重新启动扫描。进度条缓缓推进,每扫过一只股票,都会在后台留下分析记录。当编号跳至第217只时,警报声第一次响起。

    红色框弹出:**检测到程序化压单行为,短期反弹概率81.6%**。

    目标:恒康药业。

    张远立即调出盘口详情。过去四十分钟内,该股卖方始终堆积万手级委托,压制价格无法突破前高,但实际卖出量极低,大部分卖单在触及买盘时便提前撤回。与此同时,买方小额成交持续累积,主力正在低价收集筹码。

    “这不是下跌信号。”陈帆盯着不断更新的数据流,“这是掩护进货。”

    他转向张远:“准备融券平仓指令,同时预留资金池两成额度,明天开盘后尝试建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