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录音曝光的导演组震动
导演的脑袋嗡了一下。
顾晚舟没说话,只是把手机往他面前又推了半寸,屏幕还亮着那封未点开的邮件,标题清清楚楚:《苏然团队与赵氏资金往来图谱》。
“你们觉得,她是个人行为,还是标准流程?”她声音不高,像在问今天晚饭吃什么。
导演张了张嘴,想说“这得核实”,又卡住了。核实个鬼啊,Dispatch都发三篇了,韩网那边连“碰瓷KPI”这种词都刷成梗了,现在谁还认为这是误会?
他额头开始冒汗,脑子里飞速盘算:合约还没到期,违约金能吃死人;赵氏那边肯定炸锅,搞不好整个项目都要被撤资;可要是不处理……顾晚舟真把那段录音放出去,别说节目组,整个制作公司都得背上“纵容恶意炒作”的锅。
“顾老师,这个事吧……”他试探着开口,“是不是先内部沟通一下?毕竟涉及赔偿和后续剪辑重组……”
顾晚舟打断他:“哦,你是担心钱的事?”
她慢悠悠从羽绒服口袋里掏出一支银色录音笔,轻轻放在桌上,播放键朝上,像是超市货架上的口香糖。
“那我帮你算算。”她歪头一笑,“这段音频一旦公开,财经媒体会第一时间扒出赵氏这笔‘危机公关支持费’的完整路径。接着证监会可能会感兴趣,税务稽查也顺带来看看。等他们查完,你觉得贵节目还能不能拿到下季度的播出许可证?”
导演脸绿了。
这不是恐吓,这是精准拆弹。她根本不在乎你赔不赔钱,她直接掀桌,把桌子底下藏的蟑螂全倒出来给人看。
“明天上午十点前,我需要看到声明。”顾晚舟看了眼腕表,“否则,这段‘苏小姐说只要能把她剪成恶毒前辈,我配合任何摆拍’的原声,会准时出现在所有财经媒体的早间推送里。”
她说完,重新把录音笔塞回口袋,转身就走,留下导演站在原地,仿佛刚被雷劈过一遍。
---
会议室的灯开了整夜。
制片主任第一个发言:“先拖着!就说正在调查,等法律意见。先把顾晚舟稳住,再给赵总打电话汇报。”
副导演摇头:“拖不了。她手里有录音,还有资金链证据,我们一拖,她立刻发通稿,到时候不是我们开除她,是被逼开除,舆论更难看。”
现场执行导演一直没吭声,直到第三轮回放那段后台对话录音时,他突然开口:“你们听到了吗?她说‘剪成恶毒前辈’——意思是,她知道我们要剪她黑?”
空气静了一秒。
“所以……”他抬头,“我们三个月的剪辑,其实是在帮她完成一个人设剧本?”
没人接话。
大屏幕上,苏然扑向摄像机的慢动作反复播放,她的手明明可以撑地,却偏偏选择用肩膀撞镜头;摔倒角度完美避开全景机位,正中特写框。
这哪是意外?这是奥斯卡级走位。
制片主任还在挣扎:“要不……我们只删镜头,不发声明?对外就说档期冲突。”
“然后让观众继续骂我们瞎?”执行导演冷笑,“网友早把对比视频做出来了,热搜叫‘碰瓷科目二’,你还指望大家相信我们没参与?”
副导演叹气:“问题是,赵氏要是断资金怎么办?下一季还做不做?”
又是沉默。
总导演一直盯着那段录音波形图,忽然抬手,把笔摔在桌上。
“播吧。”他声音哑了,“总不能让节目组替别人背一辈子黑锅。”
会议室没人鼓掌,也没人反对。有人低头删微信记录,有人默默打开邮箱草拟声明。
这一仗,不是输给了顾晚舟,是输给了自己心里那点侥幸。
---
凌晨五点,苏然经纪人打了七通电话。
没人接。
第八次,他发微信:“贵方单方面解约属于恶意违约,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并索赔精神损失。”
消息显示已读,三分钟后,对方头像灰了——被拉黑。
经纪人盯着屏幕,手指发抖。他知道,完了。
这不只是节目组抛弃她,是整个资本链条在切割她。赵氏不会救一个已经塌房的棋子,尤其当这颗棋子还暴露了他们的操作手法时。
他猛地合上电脑,冲出门想找关系施压,却发现朋友圈已经被一条新动态刷屏:
【节目组官方微博】
“经核实,苏然女士在录制过程中存在刻意制造冲突、配合摆拍的行为,严重违背节目初心。即日起终止合作,相关镜头将作删减处理。”
发布时间:上午九点四十七分。
比顾晚舟说的 deadline 提前十三分钟。
热搜瞬间爆了。
#苏然被节目组开除#
#碰瓷产业链终章#
#建议碰瓷者考教资#
弹幕清一色:“早该这样了!”“建议申遗,项目名《论如何用演技演坏所有人》”“这节目终于支棱起来了”。
而顾晚舟呢?
她早就回到了工作室,窝在懒人沙发里,裹着羽绒服,脚边堆着三个空薯片袋。
电脑屏幕上,是刚写完的邮件草稿。
她咬开一包新薯片,敲下最后一句:“下回预知热搜,记得提醒我买爆米花看戏。”
发送。
然后顺手把录音笔扔进抽屉,闭眼靠了一会儿。
窗外阳光正好,但她懒得拉开窗帘。
---
陆砚之收到邮件提示时,正翻着一份学术期刊。
标题是《社交媒体情绪传播模型的非线性演化》。
他瞥了眼手机,看到顾晚舟那句“买爆米花看戏”,嘴角动了一下,没笑出声,但眼神松了。
他顺手把期刊翻到下一页,笔尖在页脚画了个小勾。
事情成了。
但他知道,赵天雄不会就这么认栽。
这种人,越被打脸,越要反咬一口。
他刚想到这儿,小唐举着平板冲进来,脸色有点白:“哥,热搜变了。”
陆砚之抬眼。
平板上,一条新词条正在飙升:
#顾晚舟涉嫌非法录音取证#
下面配的爆料帖写着:“某影后利用隐蔽设备窃取他人隐私,或涉及刑事犯罪。”
陆砚之盯着看了两秒,忽然笑了。
“来得挺快啊。”
他摘下眼镜,用领带擦了擦,重新戴上,手指移到键盘上。
“小唐,找陈墨调《民法典》第1033条,再查去年最高法那个典型案例,关于‘公共场所合理隐私边界’的判决。”
“你要写论文?”
“不。”他敲下第一个字,“我要教他们什么叫合法合规的反杀。”
电脑右下角,时间跳到下午两点零七分。
新的战斗,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