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带着技术骨干,对那台老旧铣床进行了彻底的“会诊”。他们发现,问题主要出在主轴轴承磨损和导轨间隙过大上,并非无法解决。林凡凭借其大师级的机械洞察力,提出了一个低成本改造方案:更换特定型号的轴承,并手工刮研导轨,调整间隙。
没有现成的备件,韩春明立马发挥他“路子野”的特长,不知道从哪个废旧物资仓库淘换来了合用的二手轴承,虽然旧,但精度完全达标。手工刮研是个功夫活,要求极高,林凡二话不说,亲自上手,带着两个老师傅,一干就是一天一夜,汗水浸透了工装,手上也磨出了水泡。
当他们最终调试好机床,第一个试加工的零件精度完全符合要求时,现场响起了一阵由衷的掌声。林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了事在人为,设备旧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老铣床焕发新生,生产效率显著提升,那几个老油条最后一点借口也被堵死了。但林凡知道,思想上的惰性,不是修好一台机器就能解决的。必须让所有人看到,跟着规则走,真的能得实惠;破坏规则,真的会受惩罚。
他决定双管齐下。
一方面,他兑现承诺,对之前因设备客观原因受影响的工时进行了合理补偿,虽然钱不多,但让工人们看到了管理的公平性。
另一方面,他毫不手软,严格依据细则,对那几个老油条近期因怠工和操作失误造成的废品和超额损耗,开出了罚单,并当众公布。罚金额度不小,足够让他们肉疼好久。
几个老油条顿时炸了锅,跑到林凡办公室闹,声称罚得太重,扬言要去找厂领导告状。
林凡冷着脸,直接把详细的记录拍在他们面前:“罚重了?哪一条不是按细则来的?白纸黑字,你们当初都是点头同意了的!想告状?尽管去!正好让厂领导看看,是谁在破坏改革,是谁在拖大家的后腿!”
见林凡态度强硬,寸步不让,几人又气又急,却也无计可施。周围工人们看着,也都暗暗心惊,彻底收起了侥幸心理,明白这次林经理是动真格的了。
处理完刺头,林凡立刻宣布了一项新的激励措施:开展“生产质量红旗小组”流动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比拼效率、质量、成本控制和安全文明生产。每周评比一次,获胜的小组不仅能获得额外的现金奖励,还能得到一面红旗,悬挂在车间最显眼的位置,更有资格优先选择下一个利润高、技术含量高的“肥活儿”。
这个竞赛一下子把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调动了起来。哪个工人不好面子?谁不想自己的小组拔得头筹,名利双收?更重要的是,优先选择“肥活儿”意味着可能拿到更高的奖金!
工人们的积极性被彻底点燃了。各组之间暗自较劲,互相监督,生怕自己组落后。那几个被罚的老油条,一下子成了组里的“罪人”,拖了大家的后腿,遭到了组员们的埋怨和孤立,再也神气不起来,只得灰溜溜地努力干活,生怕下次再连累大家。
胡萝卜加大棒的效果立竿见影。车间的生产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效率节节攀升,产品质量也稳步提高,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第一个月承包期结束,财务报表出来,公司产值和利润大幅增长!林凡信守承诺,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将厚厚的奖金当场发到那些表现优异的工人手中。拿到钱的人喜笑颜开,干劲更足;没拿到的羡慕不已,暗下决心下个月一定要努力。
韩春明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凑到林凡身边,由衷地竖起大拇指:“林哥,我是真服了你了!这帮小子,以前蔫了吧唧的,现在一个个跟小老虎似的!”
林凡笑了笑,目光扫过充满活力的车间。他知道,改革的阵痛期远未结束,刘副厂长那些人绝不会善罢甘休,未来的挑战还有很多。但至少第一步,他成功地迈了出去,并且站稳了脚跟。
经济的杠杆,加上人性的把握,远比空洞的说教和强硬的命令更有效。他成功地在这个小小的技术服务公司里,初步塑造了一种新的秩序和文化。这一切,都被四合院里那些暗中观察的眼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不可避免地,将掀起新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