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 第236章 全都捐了!

第236章 全都捐了!

    在查尔斯·德布朗离开费迪南·比松私宅的同时,莱昂纳尔叩响了香榭丽舍大道66号的门环。

    很快,他就被管家引着,穿过气势不凡的走廊,来到了这栋豪宅的起居室。

    罗昂伯爵正站在一幅巨大的法国地图前,眉头紧锁,似乎在研究着什么。

    听到莱昂纳尔的脚步声,他转过身,语气不冷不热:“莱昂纳尔,你是来找阿尔贝的?请坐。”

    他指了指壁炉旁的沙发,自己则走向酒柜:“阿尔贝还要一会儿才回来——你来点波尔多?还是白兰地?”

    莱昂纳尔欠身坐下:“谢谢,伯爵阁下,波尔多就好。”

    罗昂伯爵将酒杯递给莱昂纳尔,然后在扶手椅上坐下,等待着对方的诘问或请求。

    他甚至已经打好了腹稿,准备了一套委婉的说辞,试图解释当前的困境,并希望莱昂纳尔能够理解——

    “为了改革的大局”、“暂时的困难”、“未来还有机会”……

    莱昂纳尔轻轻晃动着深红色的酒液,面带微笑:“很好的酒,阁下。看来您对梅多克产区的年份很有研究。”

    罗昂伯爵愣了一下,也笑着回应:“我们家族在那里有几片小葡萄园……”

    寒暄了几句关于葡萄酒的话题后,莱昂纳尔抿了一口,放下酒杯,不再说话。

    罗昂伯爵装作不在意地问:“你来找阿尔贝什么事?”

    莱昂纳尔漫不经心地答:“阿尔贝最近想写,想让我帮他一起构思……”

    罗昂伯爵十分感兴趣:“哦?阿尔贝竟然开窍了?真是一件天大的奇事!说说看,他想写什么?”

    莱昂纳尔露出一个促狭的笑容:“唔,他想写一部手持利刃的骑士,杀死一条挟持了公主的恶龙的故事……”

    ……

    半个小时后,莱昂纳尔离开了香榭丽舍大道66号,出门时遇到了刚刚回来的阿尔贝。

    阿尔贝一头雾水地看着莱昂纳尔:“莱昂,你来干嘛?”

    莱昂纳尔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写,阿尔贝,我看好你!”

    阿尔贝更懵了:“……好好写?我写什么?泰纳教授的作业吗?”

    莱昂纳尔回头指了指:“啊!问罗昂伯爵,我已经告诉他了。”

    ——————

    两天后,《小巴黎人报》上刊登了一篇对莱昂纳尔·索雷尔的专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记者旧事重提,问及了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三篇作品入选《法语读本》”的传闻。

    莱昂纳尔的回应一如既往的从容:“关于这件事,我认为它更多地体现了读者对我的厚爱和一种超乎预期的信任。

    对此我受宠若惊,也深感惶恐。《法语读本》承载着塑造法兰西公民精神的重任,入选标准是严苛和神圣的。

    我的作品无论从资历还是深度而言,都尚显稚嫩,实在不敢奢望能获得如此殊荣。

    我认为委员会的任何先生们,最终能认可我的一篇文章有资格跻身于众多巨匠之间,已经是无上的光荣。”

    记者显然是有备而来,顺着他的话头,用一种半开玩笑的语气追问:“索雷尔先生,您太谦虚了。

    不过,请允许我代表好奇的读者们问一个或许有些俗气的问题——如果,我是说如果——

    真的有幸您的某一篇作品被选中了,您知道《法语读本》通常会支付给作者多少稿费吗?

    据说那可是一笔相当象征性的数目。”

    莱昂纳目光清澈地看向记者:“稿费?不,先生。如果共和国真的认为我的某一篇作品,勉强够资格入选《法语读本》,那本身就是对我创作最大的肯定和回报,不是任何数额的金钱所能衡量的。

    因此,在此我可以郑重地宣布——无论未来我的哪一篇作品,幸获垂青,得以入选《法语读本》或任何共和国指定的官方教材,我都绝不会向国家索要一分一厘的稿费!”

    莱昂纳尔逐渐变得更加慷慨激昂:“不仅如此,为了表达我对共和国教育事业毫无保留的支持,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文学作品,我在此自愿承诺——

    我将把我那三篇被卷入之前可笑谣言的作品——《老卫兵》、《我的叔叔于勒》以及《故乡》,无偿地、永久地捐献给法兰西!献给所有法兰西的人民!

    这意味着,任何公立教育机构都可以无需支付任何费用,自由地印刷、刊载、讲授这些作品!”

    莱昂纳尔最后微微一笑:“我的笔属于我自己,但我的作品,若能服务于更高的公益,服务于法兰西的未来,那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专访见报后,瞬间引发了轰动效应!

    之前的种种谣言和污蔑,在这份坦荡而慷慨的宣言面前,顿时显得格外渺小、卑劣和可笑。

    “真正的爱国者!”

    “无私的文学奉献!”

    “共和国所需要的公民精神!”

    “高贵的灵魂!让那些诽谤者无地自容!”

    公众的同情和赞赏如同潮水般涌向莱昂纳尔。

    他的声誉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形象也与“无私”、“爱国”、“支持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莱昂纳尔把《老卫兵》、《我的叔叔于勒》以及《故乡》都捐了,那其他人呢?

    同样被认为极有希望的阿尔丰斯·都德也立刻发表声明,支持并追随莱昂纳尔的义举,任何一篇自己的作品,只要入选《法语教材》,就捐给法兰西,不要一分钱稿费。

    紧接着维克多·雨果也通过《共和国报》宣布将自己的作品无偿捐献给法兰西的教育事业。

    就连已经去世的乔治·桑、巴尔扎克、梅里美、夏多布里昂……都有其版权继承人声明愿意捐出作品。

    更别提在世的左拉、福楼拜等人。

    一时间,法国文坛热闹非常——“向法兰西的教育事业捐献作品”成了一个时髦的行为。

    绝大部分作家、民众和媒体的思维里,《法语读本》选入特定作家的作品,不是中短篇,就是长篇节选。

    像雨果先生这样的伟人,可能多选几篇;其他名气不如他的作家,大概只会入选一篇。

    就算按照最高标准的稿费计算,也不过几百上千法郎。

    对于这些收入丰厚的作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还不如用这点钱换个好名声。

    这股风很快从巴黎吹向了远方,甚至就连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协会」都发来公函,声明如果法国教材使用莎士比亚戏剧的选段,也无须支付稿酬。

    手里握着《两个孩子的法国游记》版权的「贝林出版社」彻底懵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