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 第749章 完全被林浩然拿捏的总督先生!

第749章 完全被林浩然拿捏的总督先生!

    总督府,办公室。

    送走渣打银行新任大班泰伦先生之后,麦里浩重新坐回沙发上。

    他翘着二郎腿,大力地吸着雪茄。

    显然,他此时此刻正在思考着如何应对此事。

    麦里浩原本想着,有渣打银行在背后做靠山,再加上李加诚自身的资本,虽然注定是斗不过林浩然,可终究还是实力不错。

    等李加诚与林浩然斗得两败俱伤,他再适时出手,方能掌握最大的主动权。

    可结果呢?

    仅仅一个新闻发布会,李加诚败得如此之快,如此彻底!

    简直毫无还手之力!

    麦里浩吐出一口浓烈的烟圈,眉头紧锁。

    他原本的计划是利用两虎相争来平衡局势,从中渔利,甚至借此机会敲打一下近年来势头过猛、隐隐有脱离掌控迹象的林浩然。

    但现在,林浩然以雷霆万钧之势,几乎一夜之间就瓦解了李加诚的防线,四大董事临阵倒戈,舆论完全一边倒,连渣打银行都开始退缩。

    这完全打乱了他的节奏。

    “这个林浩然,”麦里浩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手段也太狠辣,太迅速了。”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这个年轻人的能量和决心。

    林浩然展现出的不仅仅是雄厚的资本,更有对人心精准的把握和近乎冷酷的执行力。

    他能让李加诚的核心伙伴反水,能让渣打银行态度暧昧,其背后运作的能量,恐怕远超他之前的预估。

    麦里浩深吸一口雪茄,陷入了深深的权衡。

    继续强硬干涉?

    为了一个已经明显失势、甚至已经背上巨额债务的李加诚,去正面硬撼如日中天的林浩然?

    这值得吗?

    不管是李加诚,还是林浩然,都是华人。

    对英国人而言,这些香江华人,就不是自己人。

    香江的稳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维持统治的效率和与真正强者的关系。

    李加诚是一枚有用的棋子,但当他显然已经是一枚弃子时……

    帮李加诚,确实不值得。

    更何况,林浩然虽然手段凌厉,但他收购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从商业规则上看并无太大瑕疵,甚至某种程度上是在“清理”李加诚过度扩张带来的财务风险。

    强行以行政手段干预,理由并不充分,反而会授人以柄,损害港府“自由市场”的形象。

    可正如渣打银行的泰伦先生所说,总督府确实应该要限制一下林浩然在香江的发展了。

    否则,他在香江真的可以做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了。

    这并不符合英国政府在香江的利益。

    思忖良久,麦里浩掐灭了雪茄,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打了一个号码,这个号码,正是林浩然的私人号码。

    “总督先生,下午好!”电话那头,传来林浩然爽朗的笑声,显然对方一眼就认出了这是来自总督府办公室的电话。

    “林先生下午好,您现在应该有空吧?我想邀请您到总督府来一聚,我有事与您聊聊!”麦里浩沉声说道。

    “总督先生的盛情邀请,是我的荣幸,您等我半个小时,我安排好手上的工作便过去。”林浩然的声音依旧爽朗。

    “好,麻烦林先生了。”麦里浩回应道。

    康乐大厦,51楼。

    林浩然挂掉电话之后,皱了皱眉头。

    总督麦里浩在这个敏感的时间里,给他打电话,不用多说,肯定是与李加诚那边脱不了关系。

    这点,他早有意料。

    办公室内短暂的沉默被马世民的感慨打破。

    “来了!比预料中还要快,看来我们的发布会,彻底把总督府推了出来,麦里浩必须和你谈了。”马世民坐在林浩然的对面,说道。

    “马先生,你说,总督先生这次会不会站在李加诚那边?”林浩然笑着说道。

    英国人更了解英国人。

    “不会,麦里浩先生若真想帮李加诚,昨天就应该有所表示,或者干脆就不让我们这么轻易地开那个发布会。

    昨天李加诚先生找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喊您过去总督府,而今天我们这边才召开新闻发布会结束没多久,他又立刻找您,本身就说明了他的观望态度。

    他现在担心的,不是李加诚倒不倒下,而是我们这把刀,接下来会指向谁,力度会有多大,会不会真如李加诚所控诉的那样,形成垄断,扰乱秩序,甚至触碰某些红线,以及损害英国当局利益。

    不出意外,他原本是想看着我们与李加诚这两大华人势力两虎相争,最终斗得两败俱伤,他再插手也不迟。

    可如今,因为我们的压倒性领先,李先生那边几乎已经无力反抗了,所以如今他不得不出面了!”

    马世民的分析精准而冷静,点破了麦里浩的真实意图和当下的尴尬处境。

    林浩然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也就是说,他现在不是要保李加诚,而是想来敲打我?

    或者,试探我的底线,顺便看看能否从中分一杯羹,维持他那套平衡术?”

    “正是如此,老板。”马世民点头,“总督府那边需要确认您的野心边界,以及您是否愿意在‘游戏规则’内行事,尤其是遵守由他们制定的那套规则。

    他更担心的是一个完全失控、甚至可能挑战总督府权威的商业巨鳄的出现。”

    林浩然点了点头,这点他倒是理解。

    当然了,他也没有傻到直接与麦里浩正面硬刚,毕竟华夏有句老话叫商不与官斗,自然有它的道理。

    不过,林浩然面对麦里浩也无须太过于唯唯诺诺,他的商业帝国,可不仅仅是在香江,在海外,同样有着庞大的资产。

    正常应对即可。

    “所以,这次去,既要让他放心,也要让他明白,合作才是唯一的选择。”林浩然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笑着继续说道:“让他知道,一个稳定繁荣、且与他保持良好沟通的香江,才最符合我的利益。

    我的目标从来不是挑战谁,而是建立一个更有效率的商业帝国,而一个高效的帝国,往往需要稳定的环境和支持。”

    马世民赞同地点头:“正是如此,适当的展示实力和决心,同时表达尊重和合作的意愿,是应对麦里浩这种政治人物的最佳策略。”

    半小时后,林浩然的劳斯莱斯驶入总督府。

    他从容不迫地下车,在秘书的引领下,再次走进了麦里浩的办公室。

    “林生,请坐。”麦里浩指了指沙发,自己也在对面坐下,开门见山,“我们就不必绕圈子了,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的事情,你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动。

    我这次邀请您过来,是希望您做事别做得太绝,香江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总督府不希望香江的商界被林先生您一个人垄断。”

    林浩然从容落座,脸上带着谦和却毫不怯懦的微笑:“总督先生言重了,‘垄断’这个词,我可不敢当。

    香江市场自由开放,能者居之,我所有的商业行为,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经得起任何调查。

    更何况,健康的竞争环境对我旗下的所有企业同样有利,我没有任何动机去破坏它。”

    他稍作停顿,目光坦诚地看向麦里浩:“我理解总督先生的担忧,请放心,我的目标并非独占市场,而是通过优化整合,消除之前积累的财务风险,打造更具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这不仅能保障现有员工的就业稳定,长远来看,更能增强香江整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活力,一个更健康、更强大的商业体,对香江的税收、就业和国际声誉,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麦里浩听着,情不自禁地端起旁边的咖啡喝了一口。

    林浩然的回应依旧无懈可击,完全站在“规则”、“效率”和“共同利益”的制高点上。

    “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固然重要,”麦里浩翘起二郎腿,语气加重,试图切入核心,“但过度的集中本身就会削弱竞争。

    总督府有责任维护市场的多元和平衡,林生,您如何保证不会利用你的市场支配地位,做出损害其他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就像你们惠康超市与百佳超市这次的商业竞争,我虽然没有出面,但是你们的价格战,确实干扰到了同行业的其它中小企业。

    你的商业版图已经足够庞大了,继续扩张下去,对整个香江商界并没有任何益处。”

    林浩然听到麦里浩提及惠康与百佳的价格战,脸上非但没有露出丝毫慌乱,反而露出一丝无奈而又坦诚的笑容。

    “总督先生,您提到惠康和百佳,这恰恰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说明了市场竞争的本质和良性竞争带来的好处。”林浩然语气平和地回应道。

    “哦?好处?据我所知,很多中小零售商已经叫苦不迭,抱怨无法生存,甚至不少小超市干脆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关店暂停开工,目的便是为了减轻损失。”麦里浩挑眉,试图抓住这个切入点。

    “短期内,价格竞争确实会给部分效率较低的经营者带来压力,这是市场新陈代谢不可避免的阵痛。”

    林浩然坦然承认,但随即话锋一转,“但请您看看另一面,这场竞争迫使所有参与者,包括我们自身,都必须全力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

    最终受益的是谁?是广大的香江市民!他们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优质的商品。”

    他目光真诚地说道:“而且,总督先生,真正的市场竞争,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为了保护弱者和低效者,而是通过优胜劣汰,激励所有企业不断创新和进步,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和服务市民的能力。

    惠康与百佳的竞争,正是在做这件事。我们投入巨资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引入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这些投入最终会转化为整个零售行业效率的基准提升。”

    “至于您担心的中小企业,”林浩然继续道,“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限制高效企业的发展,而在于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生存空间,或者提升它们自身的竞争力。

    例如,特色化经营、提升服务体验、利用新技术等等,这才是治本之策,而非简单地限制市场竞争。”

    他再次将问题的焦点从“限制大企业”巧妙转移到了“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上。

    麦里浩发现自己又一次被带入了对方的逻辑。

    他无法反驳“提升效率、惠及市民”的观点,更难以反对“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的提议。

    林浩然见状,趁热打铁,给出了更具体的承诺:“总督先生,为了彻底消除您的顾虑,我可以在此承诺:

    第一,惠康与百佳的竞争将严格遵循公平原则,绝不会出现低于成本价的恶性倾销行为;

    第二,我将指示团队,主动与行业协会沟通,探讨如何建立更健康的行业竞争指引;

    第三,我愿意支持总督府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建立一套市场健康度的监测机制,确保竞争处于良性轨道。”

    这一连串的具体承诺,既展现了合作诚意,又将监管的提议具体化、操作化,彻底堵住了麦里浩的嘴。

    麦里浩靠在沙发上,沉默了。

    他发现,在眼前这个年轻人面前,他所有的担忧都被对方以更高维度、更建设性的方式化解了。

    对方不是在防守,而是在主动规划和引领解决方案。

    这让他如何去敲打对方?

    这年轻人,果然不容易对付!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彻底放弃了敲打和限制的念头,想起渣打银行大班泰伦先生的请求,转而很直接干脆地提出道:“林先生,我直说吧,关于您和李加诚先生之间的股份争夺战,我希望大家一人让一步。

    这一次的商业竞争,想必您也获得了不小的好处了,见好就收,方是长久之道。

    给李加诚先生留一条活路,也是给您自己留一份余地,大家化干戈为玉帛,更有利于香江商界的和谐稳定。”

    他试图用“和谐稳定”的大义来压人,这是最后的手段。

    林浩然闻言,脸上的笑容稍稍收敛,但依旧从容。

    他开口说道:“总督先生应该也知道,我由始至终,都没有主动招惹过他们,就如怡和洋行、汇沣银行那般,其实我都没有主动招惹过他们,是他们觉得我好欺负,我被迫反击罢了。

    而对李加诚先生,其实我一直都对他这位香江商界前辈持着尊敬的态度,但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针对我,我才不得不进行反击。”

    麦里浩闻言,沉默不语。

    林浩然说的这些,他自然知道。

    作为香江总督,拥有最强大的情报来源,只要他想知道的事情,很少能逃过他的耳目。

    林浩然继续说道:“如今,我已经处于绝对领先优势,此时若要我单方面让步,不仅对我那些信任我、支持我的股东和合作伙伴无法交代。

    更会向市场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即只要手段足够强硬、背景足够深厚,即便无理挑衅,最终也能迫使对方妥协。

    这,恐怕才是真正损害香江商业环境和法治精神的行为。”

    麦里浩眉头紧皱,他都如此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目的,可林浩然这是不给他面子啊?

    林浩然敏锐地捕捉到了麦里浩脸上那一闪而过的不悦。

    他自然明白,话说到这个份上,必须给对方一个台阶,否则即便自己占理,彻底得罪这位香江的最高统治者也绝非明智之举。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为诚恳,甚至带上了几分迫于无奈的意味:“然而,总督先生,您亲自出面调解,这份为香江安定繁荣的苦心,我林浩然若是再固执己见,就太不识大体了。”

    麦里浩紧皱的眉头微微松动,抬眼看着林浩然,等待他的下文。

    林浩然目光真诚地看着麦里浩:“我可以做出让步,但这并非因为我认为自己做错了,而是出于对您的尊重,以及对香江大局稳定的考量。

    我希望我的让步,能够换来真正的和解与长久和平,而非暂时的休战。”

    他稍作停顿,说出了他的条件:“我可以放弃寻求对长江实业进行控股,但是我需要长江实业以合理的价格将和记黄埔股份出售给我,而不是以二级市场的股价,这点我需要与李加诚先生谈。

    如果他不让步,那很抱歉,我只能继续寻求对长江实业继续控股了,这不是不给面子总督先生,而是需要对我自己有所交代。

    商场如战场,这场商业竞争我投入了巨量资源,总要有所收获,我理解并尊重总督先生希望息事宁人的意愿,但也请您理解我的处境。

    如果李生愿意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和记黄埔的股份,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对和记黄埔的战略整合,那么我可以考虑不再增持长江实业的股份,只保持现有的股份,并支持李生继续领导长实。

    所以,看在总督先生的面子上,我可以给李先生一个谈话的机会,可最终的结果,就看李先生是否愿意抓住这个真正能实现‘和谐稳定’的机会了。”

    林浩然的这番话,既给了麦里浩面子,又追求自己的利益。

    对他而言,他反正也答应过包裕刚,可以给对方一个让步的机会。

    总的而言,最终他是否会继续寻求长江实业的控股权,就看李加诚那边了。

    他本身对长江实业的控股权没有任何兴趣,但是如果对方不让步的话,他不介意先拿下长江实业的控股权,然后再以长江实业掌控人的身份将持有的和记黄埔股份卖给银河证券公司!

    当然了,这些话,他自然不可能对麦里浩说。

    如今,他在外人看来,目的依然是寻求对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进行双重控股。

    让他放弃长江实业的控股权,看似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让步了。

    他如今其实目的很简单,要求其实也不多。

    第一,长江实业主动放弃那40%股份,而且还是以低价出售,如此一来,和记黄埔便能够彻底被他掌控;

    第二,他会继续持有长江实业一定的股份,以防未来李加诚再次反扑,同时也让李加诚帮他赚钱!

    不过,这对李加诚而言,无疑是很难接受,特别是让长江实业低价出售和记黄埔的股份;

    另外,对方也肯定不愿意林浩然继续持有长江实业的股份,这对他李加诚而言,简直就是一个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

    可现在,对方已经没得选择了。

    “这已经是我基于对总督先生您和香江稳定最大的尊重,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林浩然语气沉重,带着一种忍痛割爱般的真诚,“放弃长实的控股权,意味着我前期为收购其股份所投入的巨额资金和战略布局,其回报将大打折扣。

    但我相信,为了更长远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值得的。”

    他巧妙地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为了大局而牺牲短期利益的形象。

    麦里浩听着这番话,神色复杂。

    他当然知道林浩然所言非虚,放弃控股长实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让步——至少在表面上看是如此。

    这让他之前被拒绝的不快消散了不少,甚至对林浩然产生了一丝“识大体”的好感。

    麦里浩的语气缓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赞赏:“林生,您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很不容易,我理解您的付出。

    您放心,我会亲自和李加诚谈,让他明白,这是他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他必须接受这个现实,用和记黄埔换取长实的生存空间,作为失败的一方,他需要付出应有的代价,这很合理。”

    “多谢总督先生理解和支持,我期待能与李生达成协议,让这场风波早日平息,大家都能集中精力于企业发展,为香江的繁荣共同努力。”林浩然郑重地说道。

    会谈在一种相对融洽的气氛中结束。

    麦里浩觉得自己成功履行了调解人的职责,为李加诚争取到了生存的机会,也维护了表面的“和谐稳定”。

    而林浩然,则以一个看似巨大的让步,完美地掩饰了自己真正的战略目标——和记黄埔,并成功地将最终的压力和道德责任转移给了李加诚。

    离开总督府,坐进车里,林浩然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这场谈话,总督麦里浩可以说全程被他拿捏,让他按照自己预设的节奏和方向推进。

    麦里浩最初想要敲打、制衡的意图,在林浩然有理有据、软硬兼施的应对下,完全落空,反而成了帮助林浩然向李加诚传递最终通牒的信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