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龙江和安然逃离省城,引起上级部门重视,通缉令下发不久,消息就传回关中县。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龙谦之私藏浮财,也不能坐实龙家如何拉拢腐蚀隐藏在贫下中农队伍里的变节分子龙五,可是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龙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有偏袒保护大地主龙谦之的事实。而且有革命群众反应,有天早上,龙五拿了龙谦之给的一件物品,私自跑到省城和龙江见了面,尽管做了什么勾当龙五拒不交代,龙江也畏罪潜逃,但是事实不容抵赖,人民法院做出公正审判,龙五入狱十年,立即执行,龙谦之入狱十五年,因年龄偏大,监外执行。
龙谦之和龙五被判刑时,龙江已到了广东,正挖空心思怎么偷渡到香港哪。实际新中国成立期间,一直到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战乱及政治、经济各方面原因,规模性逃亡香港的潮流一直不断,当地民间对于如何逃港积累下了很多成熟经验。
在宝安附近转悠了十几天,龙江终于大体弄明白了路线。深圳香港之间陆路设置了两道铁丝网,边界管理严格,根本没法逾越,最可行的路线是从蛇口红树林一带出发,游过深圳湾,对面就是香港新界西北部元朗。尽管他和安然都是新派学生,上学时就学会了游泳,但要想在大海里游到对岸,基本没有成功的机会。
正当俩人一筹莫展时,一个偶然的发现看到了希望。在深圳湾畔红树林附近一座十几米高的小山坡的背面,有个低矮的破旧草棚,海风吹来,“呜呜”四面作响,是一个被遗弃不用的海边瞭望哨所,在里面顶棚海草铺垫的夹缝里,他们发现了两个用绳子连在一起的汽车轮胎游泳圈,还有一个包裹,里面是两个尚有余温的糯米粽子,一壶水,还有一支手枪!
有人正准备偷渡,好像马上就要行动!他们赶紧离开了草棚,跑到山坡上的灌木丛里趴了下来。
(十八)
从中午开始,龙江和安然就藏在山坡上面的灌木丛里,俯视着静静的深圳湾。对面是香港的农村元朗,相距有3、4千米,并不太远,阳光下影影绰绰能看到元朗那边有人走动的身形。几百米外,海边那间破草屋在海风中孤独的立在沙滩上,有时有三两个渔民戴着草帽,扛着渔具,从小山坡的另一边转过来,向海边那几艘小渔船走去。
天色渐渐黑到底了,蛙声传来,更显寂静。远处有人说话,可见手电灯光斑驳,是沿边界线持枪巡逻的民兵。两人屏住呼吸,紧张的心脏提到了喉咙眼里。巡逻队伍渐渐走远了,手电灯光也已看不见,他俩从灌木丛里钻出来,沿着依稀可见的小路,连滚带爬的向海边的草屋跑去。
脚下的路越来越湿,越来越软,越来越滑,小路的尽头是深圳湾的沙滩,俩人跑进海边的瞭望草棚,顾不上喘口气歇一歇,把那两个游泳圈和包裹从顶棚上拉了下来,枪没敢动,其余的拿到海边,一人吃了个粽子,把那壶水喝光,甩掉烂的掉底的鞋子,龙江脱了上衣,捏了捏挂在脖子上小布袋里的那两锭黄金,安然把上衣扎进当裤腰带的绳子内,两人抱着游泳圈下了海。
元朗那边传来点点灯光,照亮了前进的路程,海水冰凉,冻的嘴唇直打颤,两人拼命向前划水,到底游了多久已记不清楚。海浪涌来,安然筋疲力尽抱着游泳圈,任凭海水冲涮,龙江的胳膊已经麻木,没有了方向。就在他们绝望的要放弃时,脚下似乎触碰到了海底的泥沙,龙江用尽最后力气扑腾了几下,终于爬上岸来。
“安然,安然……”安然不见了!
连接两个游泳圈的绳子开扣了,龙江咧开嘶哑的嗓子,拼命喊着安然的名字,声音在空旷的海滩上淹没在海潮浪花声中。
(《燃烧岁月》结束,一周后推出续篇《省港风云》)
《燃烧岁月》后记
《燃烧岁月》(又名《大逃港》)是《八月桂花香》系列的一篇,主要写龙大的父亲龙江到香港前的事迹。一共写了7章,因为涉及建国初期一段历史,题材敏感,到现在为止有两章被屏蔽了。
自己看了看,感觉所有内容都来自公开发行的史书、教科书及正规主流媒体公开报道,并没有很激烈的内容。文中所提政治运动,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展开叙述。并且都是事实,不存在反党反社会,网上这种文章很多,被屏蔽后觉得网站编辑太小心谨慎,难担大任啊。呵呵。
一直以来,有三个人印象深刻,所以写了这篇偷渡的小说。
倪匡,60年代初独自一人从内蒙跑到深圳偷渡香港,名列香港“四大才子”,眼界和社会适应能力叹为观止。倪匡文采横溢,不管历史文化、科幻探案还是武侠色情,不论小说剧本戏剧创意广告啥题材内容都写,一天能写几万字,几个小时能出一个剧本,并且一次成稿,绝不改动。
金庸,50年从香港跑到北京要求加入外交部,干了几天发现不对头,又跑回香港。当时刚解放,政府还没顾上管理,来去自由,若晚几年,金庸就回不去了,他可没有倪匡的生存适应能力,如留在国内,恐怕和写词的乔羽一样,出不了几个作品。
张爱玲,1952年,32岁的张爱玲,只身在烈日下走过了宝安县罗湖桥,来到香港。在她身后,上海公寓里的流言与传奇,被铺天盖地的标语和口号湮没,她的身影则在他乡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