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墟元纪 > 第二章 暗纹

第二章 暗纹

    油灯熄灭后的黑暗如同有生命的潮水,瞬间淹没了狭小的房间。唯有窗外透进的微弱星光,在床前地面那块不起眼的碎石上,投下一小片模糊的轮廓。

    李恒维持着正要躺下的姿势,身体微微僵硬,所有的睡意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的目光死死锁住那块碎石,心脏在胸腔里沉稳而有力地撞击着,每一次搏动都清晰可闻。白日里赵干那倨傲的神情、讥讽的话语,与卷宗上那些语焉不详的记录、古籍插图中模糊诡异的纹样,此刻在这片黑暗中交织、碰撞。

    他没有立刻动作,而是屏息凝神,侧耳倾听。窗外只有夜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远处不知名虫豸的微弱鸣叫。书院夜晚的宁静,此刻却显得格外深沉,仿佛隐藏着无数秘密。

    确认周遭并无异样后,他才极其缓慢地俯下身,伸出两根手指,小心翼翼地将那块碎石拈了起来。碎石入手冰凉,表面粗糙,与寻常石子无异。他将其凑到窗前,借着那一点可怜的星光,翻转过来,凝视着底部那一片焦黑的痕迹。

    那绝非自然形成的灼烧。痕迹边缘勾勒出的纹路,扭曲、繁复,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古老和邪异,仿佛某种活物垂死前的痉挛,又被强行固化下来。即使只是粗略的描摹,其神韵也与他记忆中那些出自不同典籍、不同卷宗的残破纹饰,隐隐重合。

    一种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

    赵干……这块石头是他无意中带来的?还是……有意留下?他与此事,与那些“意外”陨落的天才,又有何关联?

    李恒的眼神在黑暗中闪烁不定。他知道,自己可能无意中触碰到了某个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巨大漩涡的边缘。贸然声张,无异于自寻死路。他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更谨慎的行动。

    他将这块碎石用一块干净的布帕仔细包好,塞入贴身的衣袋深处。那冰冷的触感隔着薄薄的衣衫,如同一个无声的警告,也像是一把通往迷雾深处的钥匙。

    这一夜,他睡得极浅,梦中光怪陆离,尽是扭曲的金色巨网和无声坠落的身影。

    次日,天光未亮,李恒便已起身。他如同往常一样,前往古树下晨读,神情平静,仿佛昨夜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眼角的余光,总会不经意地扫过地面,扫过每一个路过学子脚下的尘埃。

    晨读结束后,他并未直接返回居所,而是转向了书院的藏书阁。这是一座巍峨的七层木石结构建筑,飞檐斗拱,沉淀着岁月的沧桑。阁内光线偏暗,空气中漂浮着陈年纸墨和淡淡樟木的混合气息,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矗立在阴影之中。

    他的目标很明确,并非那些热门的功法秘籍或术法详解,而是堆放在角落落满灰尘的、关于上古神话、地方志异、乃至一些冷门杂学的区域。他需要验证,需要更系统地了解那种纹路可能代表的意义。

    时间在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他埋首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寻找着任何可能与那焦黑纹路相关的只言片语或模糊插图。这个过程枯燥而漫长,但他极有耐心,心神沉静,如同一个老练的猎手,在丛林中追寻着猎物的蛛丝马迹。

    午后,当他正对着一本描绘边疆蛮族祭祀图腾的残破画册蹙眉时,一个略带关切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李师兄,可是在寻什么偏僻典故?”

    李恒抬头,看见林清瑶不知何时站在了旁边的书架间隙中,阳光透过高窗,在她身周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她手中也捧着几卷书,看样子也是来查阅资料的。

    “林师妹。”李恒放下手中的画册,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无奈笑容,“随便翻翻,想找些关于上古铭文或部落图腾的记载,增长些见闻。奈何此类记载大多残破不全,或是后人臆测,难辨真伪。”

    林清瑶走近几步,目光扫过他面前摊开的画册上那些狰狞诡异的图腾,轻声道:“这类记载确实散乱。不过,我前些时日整理院藏孤本时,似乎在一卷名为《九域异物志》的残篇中,看到过一些类似的、描述‘非金非石,灼痕自生,纹如活物’的奇异之物记载,被归于‘灾异’或‘诡物’之类。只是那卷残篇损坏严重,许多地方字迹都已漫漶不清了。”

    《九域异物志》?李恒心中一动,将其记下。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感叹道:“哦?竟有此事。看来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可惜未能亲见,倒是勾起了几分好奇。”

    林清瑶浅浅一笑:“那卷残篇就在甲叁区第七架底层,师兄若有兴趣,可自行查阅。只是需小心些,那书页脆弱得很。”

    “多谢师妹指点。”李恒拱手道谢,心中已决定稍后便去寻那卷残篇。

    就在这时,藏书阁门口传来一阵略显嘈杂的脚步声,伴随着几声刻意的清咳。只见赵干带着两名跟班,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他目光在略显昏暗的阁内扫视一圈,很快便锁定了李恒和林清瑶所在的位置。

    “哟,还真是勤勉啊。”赵干皮笑肉不笑地走近,语气带着惯常的讥诮,“李师弟这是打算博览群书,以后著书立说么?不过,我辈修士,终究还是要靠拳头说话,读这些杂书,怕是于修行无益吧?”

    他说话时,眼神却若有若无地瞟向李恒昨日站立、今晨已被李恒暗暗清理过的那片地面。

    李恒心中凛然,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温和模样,起身应道:“赵师兄教训的是。师弟资质鲁钝,也只好在别处多用些功,让师兄见笑了。”

    赵干哼了一声,似乎还想说什么,目光瞥见一旁静立不语的林清瑶,终究没再继续刁难,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恒一眼,便带着人朝存放功法典籍的区域走去。

    待他们走远,林清瑶才微微蹙眉,低声道:“赵师兄他……似乎对李师兄你颇有成见。”

    李恒笑了笑,浑不在意地整理着桌上的书卷:“些许误会罢了,无妨。倒是多谢林师妹方才告知《九域异物志》之事,我这就去寻来看看。”

    他辞别林清瑶,依言找到甲叁区第七架。果然,在书架最底层一个积满灰尘的角落里,他发现了那卷以某种兽皮鞣制而成的《九域异物志》残篇。书卷入手沉重,边缘破损严重,散发着浓郁的霉味。

    他小心地将其取出,走到靠窗的矮几旁,借着明亮的光线,轻轻展开。书页泛黄脆弱,上面的字迹是用一种暗红色的颜料书写,许多地方已经褪色或晕开,难以辨认。他耐着性子,一页页仔细翻阅,寻找着可能与那焦黑纹路相关的记载。

    终于,在接近末尾的一页,他看到了一幅模糊的插图。那图案扭曲的程度,与他怀中碎石上的纹路极为相似!旁边的文字大半模糊,只能勉强辨认出“……见于古战场……墟……气息……蚀魂……避之……”等断续的字眼。

    “墟”?“蚀魂”?

    李恒的心脏猛地一跳。这两个词,与他之前看到的“金色巨网”、“噬魂瘴”、“心神受损”等描述,隐隐构成了一条令人不安的线索。

    他强压下心中的波澜,不动声色地将这卷《九域异物志》残篇借出,准备带回居所仔细研究。

    就在他抱着书卷走出藏书阁,踏上返回住处的小径时,在一个无人的拐角,一道白色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面前。

    是苏凌雪。

    她依旧是一身白衣,怀抱长剑,清冷的眸子落在李恒身上,似乎带着一丝审视。

    “李师弟。”她的声音如同她的剑,干净,直接,不带多余情绪。

    “苏师姐。”李恒停下脚步,微微颔首。

    苏凌雪的目光扫过他怀中那卷显眼古朴的《九域异物志》,停顿了一瞬,随即抬眸看向他的眼睛,淡淡道:“昨日清晨,镜心湖畔,你观我练剑许久。”

    李恒心中微紧,面上却坦然:“师姐剑法精妙,引人入胜,师弟一时看得入神,若有唐突之处,还望师姐海涵。”

    苏凌雪并未在意他的解释,只是继续用那清冷的语调说道:“我苏氏剑诀,第七式‘云击’与第八式‘风卷’转换之间,依祖训,气血当走‘膻中’过‘曲泽’,以求剑势凌厉一往无前。但你观之,以为如何?”

    李恒心中剧震。他万没想到,自己只是在心底推演的细微瑕疵,竟似被这位感知敏锐的剑道天才察觉到了端倪!他深吸一口气,知道在此等人物面前,虚言搪塞反为不美,只得斟酌着词语,谨慎答道:“师姐剑法已得神髓,师弟岂敢妄加评议。只是……只是私以为,若于‘云击’将尽未尽之时,引一分力沉‘涌泉’,借地脉之稳,同时以‘地机’为枢,暂存其势,或可……或可使‘风卷’起时,少三分躁急,多七分圆转,后续变化或许更为绵长。”

    他说完,便屏息静气,等待对方的反应。是斥责他狂妄,还是……

    苏凌雪听完,清冷的眸子里闪过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亮光。她并未回答李恒的话,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那目光似乎要穿透他的外表,直视其内在。然后,她什么也没说,抱着剑,与他错身而过,白衣身影很快消失在曲折的石径尽头。

    李恒站在原地,掌心微微沁出冷汗。与苏凌雪的这番短暂接触,其带来的压力,竟丝毫不亚于发现那诡异纹路。

    他抬头望了望天色,夕阳已将天边染上一抹橘红。他抱着书卷,加快脚步返回自己的小院。

    然而,当他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时,脚步却瞬间顿住。

    房间内一切如常,简陋,整洁。

    但他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残留着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异样气息。那不是墨香,不是尘土味,而是一种……冰冷的,带着淡淡腥气的味道。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定格在临窗的书桌上。

    他早上离开时,分明将一支用了一半的狼毫笔,笔尖朝下,端端正正地搁在砚台边缘。

    而现在,那支笔,笔尖朝上,斜斜地躺在了桌面的正中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