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名义:我才是最后的赢家 > 第228章 检查物证

第228章 检查物证

    一行人乘坐电梯直达证物室所在的楼层。走廊里寂静无人,只有顶灯散发着冷白的光。来到证物室厚重的铁门外,季昌明按响了门铃。

    很快,铁门上的小窗口被拉开,露出一张略显年轻但带着警惕的脸庞,是今天值班的证物管理员小张。他看到门外站着的竟然是检察长季昌明,吓了一跳,连忙打开门。

    “季检!您怎么来了?”小张有些手足无措地立正问好,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季昌明身后那几位陌生的、气质冷硬的便装男子。

    “嗯。”季昌明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命令道:“把丁义珍案件封存的全部证物调出来,这几位同志需要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小张愣了一下,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墙上的规定和流程提示牌,“季检,这……按照程序,需要……”

    “程序我知道!”季昌明不耐烦地打断他,语气带着罕见的严厉,“这是特殊情况,特事特办!一切责任由我承担!立刻执行命令!”

    小张被季昌明从未有过的强硬态度镇住了,不敢再多言,连忙应道:“是!是!我马上调取!”他手忙脚乱地拿出钥匙,打开了内部一道道保险柜和储物格,将那些贴着“丁义珍案”、盖着鲜红封存章的证据箱和文件袋逐一搬到了证物室中央的检查台上。

    王绍朝身后的三名技术人员使了个眼色。那三人立刻会意,默不作声地提着仪器箱走上前,戴上白手套,开始熟练地打开箱子,取出各种小型的、非破坏性的检测设备——便携式X光扫描仪、高倍内窥镜、强光检查灯、甚至是微痕提取装置……他们动作专业而迅速,分工明确,开始对那些证物进行极其细致入微的检查,重点聚焦在账本的装订线内侧、文件袋的夹层、电子设备的内部缝隙等可能隐藏秘密的地方。

    季昌明看着这一幕,心中了然,这绝不仅仅是普通的“安全检查”。但他聪明地没有多问,而是对还在发愣的小张说道:“我们出去等,不要打扰同志们工作。”

    说着,他便率先走出了证物室。小张犹豫了一下,看了看那些正在“摆弄”重要证物的陌生人,又看了看季昌明不容置疑的背影,最终还是跟着走了出来。

    季昌明反手轻轻带上了证物室的铁门,但没有完全关死,留下了一条缝隙,既表示避嫌,也保留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监督意味。

    走廊里恢复了寂静,只剩下门内隐约传来的仪器轻微的嗡鸣声。小张站在季昌明身后,显得局促不安,眼神里充满了疑惑和担忧。他几次张了张嘴,似乎想询问什么,但看到季昌明那凝重的侧脸,又把话咽了回去。

    季昌明自然察觉到了他的不安。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平静却带着深意地看着小张,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小张啊,在检察院工作,尤其是负责证物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小张一个激灵,连忙挺直腰板:“报告季检!是严守纪律,保守秘密!”

    “嗯。”季昌明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语气变得异常严肃,“那你就应该明白,今天你看到的、听到的一切,都属于最高级别的保密范畴。不该你看的,不要看;不该你问的,不要问;不该你知道的,更不要去打听。把今天的事情烂在肚子里,对任何人都不能提起,包括你的直属领导,明白吗?”

    小张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连忙保证:“明白!季检!我保证守口如瓶!”

    季昌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似乎是在确认他的承诺。然后,他脸上的严肃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抬手揉了揉眉心,露出一丝疲惫之态。他踱步到走廊尽头的窗户边,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仿佛自言自语般低声说道:“这鬼天气,闷得人心里发慌。”

    他顿了顿,忽然侧过头,看向亦步亦趋跟过来的小张,语气随意地问道:“有烟吗?”

    小张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检察长会突然向自己要烟。他赶紧点头:“有,有!”手忙脚乱地从口袋里掏出一盒不算太贵的香烟和一个打火机。

    季昌明很自然地伸出手。

    小张连忙抽出一根烟,恭敬地递到季昌明手里,然后“啪”一声打着火,双手护着火苗凑了过去。

    季昌明凑近,点燃了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灰白色的烟雾。烟雾在窗前弥漫开来,模糊了他脸上复杂难明的表情。

    小张看着季昌明检察长竟然在办公区域、在证物室门口如此“随意”地抽烟,心里的忐忑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加浓重了。他敏锐地感觉到,今天的事情绝对非同小可,连季检这样的领导,都需要用烟草来缓解那巨大的压力。他默默地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只觉得这寂静的走廊,充满了令人窒息的紧张感。而证物室门内那细微的声响,仿佛每一次响动,都牵动着外面两人紧绷的神经。

    时间在寂静而紧张的检查中一分一秒地流逝。季昌明站在走廊尽头的窗边,指间的香烟已经燃尽了大半,烟灰簌簌落下,他却浑然不觉。他的目光看似落在窗外,实则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身后那扇虚掩的铁门内。小张则如同一个受惊的哨兵,远远地站在走廊另一头,低着头,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只有偶尔不安地搓动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证物室内,王绍带来的三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着最后的收尾工作。他们运用了所有携带的非破坏性检测手段,对丁义珍案件那几十箱、上百袋的证物进行了堪称“毫米级”的扫描和探查。便携式X光机勾勒出纸张和物品内部的轮廓,高倍内窥镜探入装订缝隙和电子元件的角落,强光检查灯下连最细微的纸张纤维和水印都无所遁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