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水浒:从风雪山神庙开始 > 第 58 章 货比货可扔

第 58 章 货比货可扔

    武松一眼就看到了屋内诡异的情形。

    自己的嫂嫂潘金莲,俏脸泛着不正常的红晕,眼眶里含着水光,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那副梨花带雨的模样,让他心里咯噔一下。

    而他的结拜兄弟赵叹,却好端端地坐在桌边,一派悠然自得的样子。

    武松的脑子转不过这个弯了,他看向赵叹,眼神满是问询。

    赵叹咧嘴一笑,朝潘金莲那边努了努嘴,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你自己问她。

    武松这才转过身,瓮声瓮气地开口:“嫂嫂,这是……因何事伤心?”

    潘金莲被他这么一问,方才回过神来,她慌忙抬起袖子,在眼角擦了两下,勉强一笑:“没……没什么。只是想起些陈年旧事,一时感伤,让叔叔见笑了。”

    武松是个直肠子,哪懂得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听她这么说,脸上那股子紧绷的劲儿松了下来。

    他挠了挠头,想了半天,才憋出一句安慰的话来:“过去的便让它过去吧。嫂嫂莫要再想了。等咱们上了梁山,断不会再让你受半点委屈,跟着我哥哥只管享福就是了。”

    听到“上梁山”三个字,潘金莲心底那股子倔强又冒了出来。

    她抬起头,那双刚刚哭过的眼睛水汪汪的,带着几分娇嗔,轻轻哼了一声:“哼,我可还没答应你们上山去做那压寨夫人呢。”

    这一声娇哼,柔柔的,软软的,带着一丝女儿家的娇憨。

    武松当场就愣住了,他哪见过这等阵仗,一张脸憋得通红,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赵叹哈哈一笑,站起身来:“二哥,此事不急,不急。嫂嫂说得对,这上山落草毕竟是大事,哪能三言两语就定下来。眼下快要过年了,咱们就在清河县好好过个年,等年后再说。”

    他看了看潘金莲:“我相信等嫂嫂与我们兄弟多相处些时日,便会知道,我梁山早已不是强人所在,更不是什么龙潭虎穴。”

    他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给足了潘金莲面子。

    潘金莲听着,心里舒服了许多。她觉得这个赵叔叔,当真是个会说话的,每一句都说到了她的心坎里。

    不像武松,虽然是个英雄好汉,说起话来却总是硬邦邦的,也不像她那丈夫,除了会傻笑和吹牛,什么都不会。

    武松听赵叹这么说,也觉得有理,便不再提上山的事。

    潘金莲则重新坐回窗边,拿起针线,只是那穿针引线的动作,比之前慢了许多。

    她的脑子里,反复回响着那一句“苦了你了”,这四个字,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钻进她的心窝里。

    午后的日头懒洋洋的,未时刚过,外面就传来了“哐当”一声,伴随着一阵咋咋呼呼的叫喊声。

    “娘子!二子!赵兄弟!俺回来了!”

    潘金莲听到这动静,探出头来。往日里,他不是要到天快黑了才能卖完炊饼回家吗?今日怎么这么早?

    只见武大郎将那副挑子扔在地上,箩筐里空空如也,他满面红光,兴奋得手舞足蹈。

    她诧异的问:“怎的……这么快就卖光了?”

    武大郎却看也不看她,几步冲到赵叹面前,那看向赵叹的眼神,简直就是在看一个活神仙。

    “赵兄弟!你那法子真是太神了!”

    赵叹示意他坐下说话:“武大哥,生意如何?”

    武大郎一屁股坐下,一拍大腿:“简直是神了!俺照你说的,扯着嗓子吆喝‘武大炊饼香掉牙,抹上肉酱不想家’,一开始那帮人还拿俺打趣!可等我给头一个客人白送了一勺酱,你猜怎么着?”

    “那人尝完,二话不说当场又买了三个!后面的人一瞧,呼啦一下全围上来了!买两个送一勺,买三个送两勺!俺这一锅酱,刚用掉一半,一担炊饼就卖得干干净净!天老爷!”

    武大郎说得唾沫横飞,仿佛自己不是在卖炊饼,而是在指挥千军万马。

    “照这个法子卖,别说一天一筐,俺一天卖两筐都不是问题!”

    一旁的武松听了,也是由衷地为哥哥高兴,大笑起来:“好!好!还是三弟有法子!”

    武大郎听了,却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个废物,他是有做大事的天分的。以前没发财,只是方法不对!

    他站了起来,在小屋里来回踱步,仿佛这小小的房间已经容不下他这尊大佛。

    “俺算是想明白了,俺不是没本事,是俺以前没找对路子!你们看着,用不了多久,俺也能混出个人样来!”

    “到时候俺们两兄弟,走到哪都有人尊敬,二子是靠拳头,而俺是靠这个!”

    他伸出粗短的手指,点了点自己的脑袋,脸上满是小人得志的表情。

    而这一切,都被潘金莲默默地看在眼里。

    她看着武大郎那副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功就得意忘形、丑态百出的样子,再看看那从始至终都只是含笑倾听的赵叹。

    强烈的对比让她胃里一阵翻腾。

    他以为靠着别人给的方子挣了几个小钱,就能和赵叹他们相提并论了?

    真是可笑又可悲。

    她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转移到了赵叹身上。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智慧的魅力,谈笑间便能翻云覆雨、点石成金。这种魅力,比单纯的武力更能让她感到震撼和折服。

    潘金莲的心猛地一颤。

    她曾倾慕于武松的英雄气概,可现在,她忽然觉得这气概是如此的粗糙。

    她再去看武松,只见他还在为哥哥的成功而憨笑,对屋内的暗流涌动毫无察觉。

    这个英雄,在这一刻,显得如此简单,甚至有点……幼稚。

    可赵叹不一样。

    他温润如玉,出手阔绰,心思缜密,更重要的是,他懂她。他能看穿她光鲜外表下的苦楚,能用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来叹息她的命运。

    这种被理解,被怜惜的感觉,是她从未体验过的。

    潘金莲的一颗芳心,从最初对武松英雄气概的迷恋,悄无声息地,转向了赵叹这个聪慧又温柔的“叔叔”。

    她看着赵叹的侧脸,眼中充满了迷恋、仰慕和一丝不可言说的情愫。

    武大郎还在畅想着自己明日要卖出多少炊饼,挣回多少银钱,他回头冲潘金莲大喊:“婆娘,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再去买些猪板油和豆酱回来!”

    潘金莲缓缓低下头,掩去了脸上所有的情绪:“知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