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双倍经费的行业震动
林姐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在平板上划了第三遍行业群聊记录,眉头越皱越紧。
“晚舟,你看见没?有人发截图说咱们这是搞‘资本特权’,还带话题#影后拿钱砸场子#。”
顾晚舟正靠在休息区沙发,左手夹着半包薯片,右手刷着某影视制作人朋友圈——对方刚更新一条动态:“某些艺人自费升级场地,表面是奉献,实则是逼行业内卷。”配图是一张手写预算表,红笔圈出“安全成本”项,旁边批注:谁来替普通剧组买单?
她咬了口薯片,含糊道:“让他们吵,反正我没动节目组一分钱。”
话音未落,手机震了。
来电显示:陆砚之。
她接起,照例不说话。
那头传来钢笔转了一圈又落桌的声音:“论文火了,但风向要变。”
“怎么?”
“有人开始把‘自费升级’和‘带资进组’挂钩,准备黑你操控制作。”
她轻笑:“那还不简单?账本甩出去就是。”
“已经安排了。”他顿了下,“但光晒支出不够,得重新定义什么叫‘带资进组’。”
电话挂了三秒,林姐凑上来:“真要把财务明细全公开?”
“怕什么?”顾晚舟把薯片袋捏扁,随手扔进垃圾桶,“钱是我自己的,又不是贪的经费。”
---
半小时后,顾晚舟工作室官方微博突然更新。
长图文标题:《关于古堡场地费用的说明》。
正文分四部分:原场地风险评估、升级方案技术参数、实际支出明细、资金来源声明。
最炸的是最后一张图——银行转账凭证截图,单笔金额七位数,备注栏清清楚楚写着:“用于提升综艺工业标准。”
底下评论瞬间爆炸。
“我剧组连威亚钢丝都生锈,她居然自己掏钱建实景?”
“建议改名叫《论如何用个人资产推动行业基建》。”
“这才是真正的带资进组好吗?别人带钱进组是为了加戏,她带钱进组是为了保命。”
热搜第三,#顾晚舟自费升级场地#,点击量破亿。
林姐看着数据,嘴角刚扬起,群里又跳出一条新消息。
某中型制作公司老板发语音:“这以后谁还敢接她的戏?万一她说布景不安全,当场甩支票怎么办?”
她脸色一沉:“这哪是夸她,这是怕被比下去。”
顾晚舟瞥了眼手机,回了条微信:“告诉他们,只要按我的安全标准来,我就敢掏钱。”
发送完,她顺手点开陆砚之的朋友圈。
空的。
这家伙从不发朋友圈,连论文被收录都没动静。
但她知道,更大的动作已经在路上。
---
零点整,陆砚之睁眼。
脑海里浮现出三条未来48小时内的热搜词条。
第一条:#顾晚舟带资进组#
第二条:#综艺拍摄事故频发引热议#
第三条:#某顶流私藏黑料被扒#
他坐起身,直接打开笔记本。
“来了。”
小唐早就蹲在门口,举着电子倒计时牌,上面写着“47:59:58”。
“陆老师,这次是不是又要写通稿?”
“不止。”他敲键盘,“这次得改概念。”
文章标题很快定下:《“带资进组”的真相:不是特权,而是责任》。
第一段就甩出猛料:“传统意义上的‘带资进组’,是艺人挟资本干预创作权。而顾晚舟的行为,本质是反向补贴行业短板——当整个行业因成本压缩牺牲安全时,她选择用自己的钱补上缺口。”
接着引用论文数据:“安全系数提升300%,演员受伤率下降82%。这不是炫富,是给行业补课。”
他还特意加了对比案例:“三年前某剧组因节省布景费使用劣质威亚,导致群演坠落瘫痪,赔偿八十万。如今顾晚舟提前投入百万预防风险,算不算更负责任的投资?”
文末一句收尾:“当有人嘲笑她‘有钱了不起’时,别忘了——正是这些‘了不起’的人,才让行业不至于倒退到用血肉搭布景的时代。”
小唐看完,眼睛发亮:“这稿能爆。”
“发布时间,明早八点。”陆砚之合上电脑,“现在睡觉。”
“您不喝咖啡了?”
“今晚不用熬。”他扯松领带,“赢面已经锁了。”
---
第二天早上七点五十五分,三大娱乐号同步转发通稿。
八点十分,#顾晚舟带资进组#冲上热搜第一。
八点二十三分,#带资进组新定义#空降第二。
前者挂着工作室财报截图,后者链接全文,阅读量十分钟破百万。
导演组办公室炸了锅。
制片人盯着微博后台数据,声音发颤:“这热度……比我们招商发布会还高。”
副导演翻着评论区:“好多影视公司官微都在转发,甚至有剧组宣布要重新评估威亚系统。”
总导演坐在主位,沉默良久,突然开口:“把B厅的安全预案打印出来,发给所有合作方。”
“意思是我们也要照这个标准来?”
“不然呢?”他冷笑,“现在全网都知道,有个影后用自己的钱,给综艺立了个新标杆。”
---
林姐走进片场时,手里捏着最新招商意向表。
三大卫视综艺负责人亲自致电,问她顾晚舟下一个项目什么时候启动。
“都说愿意配合她的安全标准。”林姐把文件塞进包里,走到顾晚舟身边,“你这哪是拍综艺,你是改行做行业改革了。”
顾晚舟正裹着羽绒服啃薯片,闻言抬头:“有区别吗?”
“当然有。”林姐压低声音,“以前是你怼人,现在是整个行业在跟着你走。”
她笑了笑,没接话,低头看手机。
陆砚之发来一张图。
是某影视论坛热帖截图,标题:《建议将“顾晚舟标准”纳入综艺制作白皮书》。
帖子已被置顶,附言:“不是所有人都是影后,但每个演员都该有同等安全保障。”
她回复:“下次预知到‘行业革命’,记得提前叫我起床。”
对方秒回:“你根本没睡。”
她正要打字,手机又震了。
是小唐发来的战报:通稿被《中国综艺报》转载,标题改为《从“烧钱”到“投资”:一场由双倍经费引发的认知革命》。
林姐也收到了推送,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下连官方媒体都认了!”
顾晚舟却只是把手机倒扣在膝盖上,拿起记号笔,在布景图纸上画了个圈。
“这里。”她指着一处拐角,“加个缓冲垫,上次论文第14页提过。”
工作人员立刻记下。
远处,导演组几个人围在一起,正拿着打印版论文讨论动作轨迹安全区间。
陆砚之书房里,电脑屏幕暗着。
他站在窗边喝了口凉咖啡,手机弹出最后一条通知:#顾晚舟带资进组新定义#,实时搜索量突破历史峰值。
他回了条微信:“ROI计算完成,社会价值远超预期。”
发送成功。
窗外天色微亮,城市刚刚苏醒。
片场灯光刺眼,顾晚舟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
“下一组镜头准备好了吗?”
工作人员点头:“就等您了。”
她走向主棚,羽绒服拉链拉到下巴,左手还捏着那包没吃完的薯片。
导播间内,林姐盯着监视器画面,突然听见身后脚步声。
回头一看,是总导演。
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封面写着:《未来项目安全投入评估草案》。
“我们决定。”他说,“以后所有实景搭建,参照‘顾晚舟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