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资金碾压的场地革命
顾晚舟把手机倒扣在懒人沙发扶手上,屏幕还留着陆砚之那句“引用《表演动机心理学》第三章”的回复。她没再发新消息,只是默默把羽绒服裹紧了点,薯片袋子捏得咔咔响。
三分钟后,助理推门进来:“姐,制片组开会,说动作戏定在B棚绿幕拍。”
顾晚舟嗯了一声,脚上的高跟鞋晃了晃,像在打节拍。
“他们说……成本已经超了,绿幕最稳妥,后期加特效就行。”助理小心翼翼地补充。
“哦。”她抓了把薯片塞嘴里,“让他们等我。”
---
会议室里空调开得足,可制片人脑门还是冒了层油光。导演组几个人围坐在长桌边,PPT翻到第十三页,正讲到“虚拟拍摄流程优化”。
“这次中世纪主题打斗,我们用动态捕捉+绿幕合成,成片效果不会差。”导演指着投影,“而且安全系数高,不用搭实景,省时省力。”
制片人赶紧接话:“顾老师这边戏份重,我们更得保证万无一失。绿幕虽然单调点,但流程熟、风险低,您看——”
他话没说完,门被推开。
顾晚舟踩着高跟鞋进来,羽绒服都没脱,手里还拎着半袋薯片。
全场静了两秒。
“我刚查了气象局数据,”她一边坐下一边开口,“未来七天没雾霾,能见度良好。”
导演一愣:“啊?这跟拍摄有关系吗?”
“当然。”她把薯片袋往桌上一放,“绿幕反光会干扰威亚的安全监测系统——你们谁签这个责任书?”
空气瞬间凝固。
技术组的人面面相觑,有人低头翻操作手册,发现还真有这条冷知识。
制片人干笑:“顾老师,现在设备都升级了,不至于……”
“不至于?”她打断,“上周横店那边威亚卡顿,就是因为反光误触传感器。新闻没看?”
没人吭声。
她也不多废话,手伸进爱马仕铂金包,抽出一张支票,“啪”地拍在桌上。
“把影视城的古堡包下来,搭中世纪战场。钱我出。”
会议室炸了。
“顾老师!这预算完全不走流程啊!”制片人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
“我没走公司账。”她翘着腿,语气轻松得像在点奶茶,“私人出资,不占你们一分经费。怎么,还不让花自己的钱了?”
导演结巴:“可场地要重新审批、布景要设计、道具要调运……至少得三天……”
“两小时。”她看了眼表,“我给你两小时。现在是下午三点十七分,五点前我要看到铠甲挂上墙。”
“这不可能!”
“那你现在就开始打电话。”她掏出手机,打开录音功能往桌上一放,“需要我帮你联系古堡管理方吗?顺便,我可以直播整个过程,标题就叫‘某节目组为何坚持用绿幕害人’。”
导演脸绿了。
制片人死死盯着那张支票,手有点抖。
他知道这不是威胁,是降维打击。
以前艺人争资源,靠的是人脉、热度、粉丝打投。
现在这位直接掏出现金,把行业规则砸了个对穿。
---
五点零三分,古堡主厅。
铁艺吊灯刚装好,灯光师还在调试角度。一排排真人大小的骑士铠甲立在两侧,头盔反着冷光,像一群沉默的哨兵。
顾晚舟裹着羽绒服站在大厅中央,嘴里嚼着薯片,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
“火盆位置挪左三米,”她对着对讲机说,“不然镜头逆光。还有,地板擦一遍,别让我踩到灰。”
工作人员点头哈腰地跑开。
她掏出手机,打开相册,选了张全景图,配上一行字:“战场已备,等你发文。”
发送对象:陆砚之。
不到十秒,回复来了。
“收到。正在写《论绿幕滥用与安全生产事故的相关性》。”
她嘴角一扬,回了个表情包:一只猫拿着钢笔,配文“教授在线赶论文”。
---
苏然到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不是说B棚绿幕吗?”她拉着造型师问,“怎么全换成真盔甲了?”
“顾老师自费升级的。”工作人员低声说,“制片人拦不住。”
她抬头望向主厅,一眼就看见顾晚舟站在中央,像女王巡视领地。
而自己身上这套轻纱裙,还是按原计划准备的“梦幻仙女风”。
“换衣服。”她咬牙,“拿最重那套盔甲来。”
助理犹豫:“那套三十斤起步,您之前试吊威亚只撑了两分钟……”
“我说了——换衣服!”
二十分钟后,苏然穿着全套板甲站在威亚测试区,金属关节吱呀作响。
“老师,先试吊五秒,适应一下。”安全员提醒。
她点点头,结果钢丝刚提起一米,膝盖就软了。
“放下来!快放!”她声音发颤。
落地后,她扶着墙喘气,脸色发白。
不远处,顾晚舟正慢悠悠地啃着新一包薯片,瞥了一眼,淡淡说了句:“恐高也敢接动作戏?”
苏然指甲掐进掌心,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她终于明白什么叫“躺着赢”。
人家不是懒得努力,是努力的方式根本不在一个维度。
---
制片人蹲在配电箱旁边,手里还攥着那张支票,脑子一片空白。
财务总监刚打完电话,确认这笔钱确实是从顾晚舟个人账户划出,不走项目报销,完全合法合规。
“她这是……绕开预算体系直接空降?”财务总监声音发虚,“咱们以后还怎么谈成本控制?”
“别谈了。”制片人苦笑,“人家用钱投票,咱们用嘴挣扎。”
他抬头看向古堡大厅,灯光已经全部点亮,火焰特效开始预热,整个空间宛如中世纪战场重生。
而这一切,源于一张支票,一句话,一个根本不屑跟你讲道理的态度。
他忽然想起三年前,某个投资方想逼她陪酒,她当场摔杯走人,两年雪藏都不低头。
那时候大家都说她傻。
现在才懂——
她不是不懂规则,她是随时准备重建规则。
---
导演组全员进入紧急状态。
原定拍摄方案彻底作废,分镜重调,机位重设,连配乐都得换。
副导演抱着笔记本跑来:“顾老师,新场景的应急预案还没做,万一出事……”
“出事算我的。”她把薯片袋揉成一团,精准扔进垃圾桶,“你现在要做的是,别让我的钱白花。”
副导演愣住,转身就跑。
她掏出手机,又给陆砚之发了条语音:“盔甲反光太强,记得在论文里提一句‘视觉干扰源管理’。”
语音刚发出去,小助理匆匆跑来:“姐,苏然那边说盔甲太重,要求减重或取消高空镜头。”
“哦。”她抬眼,“告诉她,我十六岁拍《青瓷》的时候,穿着八公斤戏服吊威亚拍了十七条。她要是不行,可以申请退出。”
小助理咽了口唾沫:“那……剪辑权重呢?”
“剪辑?”她笑了,“谁出钱,谁定剪辑。让她去跟支票商量。”
---
陆砚之收到语音时,正把“绿幕反光导致传感器误判”这一段加进文档。
他听完那句“视觉干扰源管理”,停顿两秒,直接在章节末尾加了个附录标题:《高强度反光材质对动作捕捉系统的影响实证分析》。
小唐端着咖啡进来,看了一眼屏幕:“哥,你这哪是写通稿,你这是要申科研经费吧?”
“闭嘴。”他头也不抬,“去找《影视工程安全标准》2023版,把第4.7条截图插*进*來。”
“哦。”小唐记下,犹豫道,“顾小姐刚才发了现场图,看着挺唬人……”
“很正常。”陆砚之转了转钢笔,“当一个人既能用脑子又能用钱的时候,别人就只剩鼓掌的份了。”
---
五点五十八分,古堡主厅。
所有灯光调试完毕,火盆点燃,烟雾机开始工作。
顾晚舟站在大厅中央,羽绒服依旧没脱,手里换了包新薯片。
她扫视全场,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苏然穿着卸掉部分配件的轻量化盔甲走过来,脸色 still 发白。
“顾老师。”她勉强挤出笑容,“这场地……真是大手笔。”
顾晚舟咬了口薯片,看着她:“你知道为什么中世纪骑士打仗,从来不用绿幕吗?”
苏然一愣:“啊?”
“因为——”她把最后一片薯片塞进嘴里,慢悠悠地说,“假的,经不起真刀真枪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