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黑历史曝光的深夜炸雷
凌晨两点,书房里的咖啡机还在咕噜冒泡,陆砚之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完最后一行备注。他刚把顾晚舟发来的现场视频存进加密文件夹,标题是《雨中审判》,底下还加了个括号:**“她连地都给你防滑了,你碰瓷个鬼?”**
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没看,但脑子里已经跳出三行字。
【#苏然碰瓷前辈#】
【#综艺剧本写进法医学#】
【#陆砚之论文预告下架#】
他眨了眨眼,确认不是幻觉。
第一条词条正在预热,热度还没起来,但时间窗口只有46小时,得立刻动手。他顺手把第三条划掉——又是赵氏资本在搞小动作,想用学术封杀转移舆论焦点?做梦。
他抽出抽屉里的黑色U盘,插进接口,屏幕一闪,弹出一堆按年份分类的监控录像压缩包。这些都是陈墨之前帮他扒的行业黑料备份,平时当资料库用,今天终于派上正场。
电话拨通,响到第二声就被接起。
“又半夜call我?”陈墨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你是真不打算让我评上正教授了。”
“《星途1990》第七场戏,苏然摔倒那段。”陆砚之直接说重点,“调原始监控,我要动作轨迹分析图。”
“等等啊……”陈墨那边传来敲键盘的声音,“那不是三年前的剧吗?当时还是我帮你们工作室存的备份,你说‘万一哪天用得上’,我还以为你在讲冷笑话。”
“现在笑点落地了。”陆砚之打开剪辑软件,导入模糊的监控画面,“把她的脚尖离地角度、重心偏移速率、落地姿势全标出来,我要让全网看看什么叫‘职业级碰瓷’。”
“你这是要把娱乐圈当法庭审啊?”
“不然呢?”陆砚之冷笑,“她敢演,我就敢判。”
画面一帧帧过,像素渣得像打了马赛克,但他眼神稳得一批。放大,增强,去噪,再逐帧对比前后动作。别人看不出门道,他看得清清楚楚——膝盖没弯,手不撑地,整个人像被线拉着往下坠,落地时还特意扭了下腰,就为了显得更惨。
“找到了。”陈墨语音发来一张分析图,“第七次,和之前六次手法一致:都是靠近主角时突然失衡,镜头刚好对准脸,摔倒后第一反应不是疼,是看导演有没有喊卡。”
陆砚之嘴角一扬:“好家伙,形成肌肉记忆了?”
“这都不叫碰瓷,什么叫碰瓷?”
“把图发我。”他说,“我要做成‘碰瓷教学长图’,标题就叫《第7次实录:从预谋到落地,全程0.8秒精准操控》。”
“你这标题比论文还狠。”
“那就配篇论文。”陆砚之新建文档,打下标题:《论综艺语境下“被动式肢体冲突”的预设特征》。
陈墨一听就乐了:“你又要拿学术整活?”
“学术怎么了?学术最干净。”他边敲边说,“数据不会撒谎,帧率不会演戏,红圈一画,谁碰瓷谁心虚。”
两人分工明确,陈墨负责文字论证,引用心理学、影视行为学理论,解释为什么“连续多次在同一情境摔倒”不可能是巧合;陆砚之则把关键帧拉成时间轴长图,每一步都标注异常点:
【T+0.2s:右脚主动外撇,制造绊倒假象】
【T+0.5s:肩部提前倾斜,重心脱离支撑面】
【T+0.7s:手未伸出保护,违反人体本能反应】
最后加上一句总结性文案:“当一个人七年摔七次,每次都摔给镜头看,那她不是演员,是特技演员——专攻‘无辜受害者’赛道。”
图做完,凌晨两点四十三分。
陆砚之喝了口冷掉的咖啡,登录私人账号,把图文打包发进几个高权重娱评人的私域群,附言:“来源可查,时间戳对得上,转发不怕被告。”
然后,他自己发了一条微博:
“当一个人连续七次在同一类情境下‘意外’摔倒,那就不叫意外了。”
配图即长图文。
发送。
三分钟后,热搜第五,词条蹦了出来:#苏然碰瓷前辈#
阅读量瞬间破亿。
评论区炸了。
【前面那个《星途1990》我看过!当时就觉得她摔得太巧了,原来真是剧本?】
【这分析图比我高考物理卷子还严谨】
【建议申遗:中国碰瓷艺术·综艺限定版】
【顾晚舟:我自费百万建雨林;陆砚之:我用论文送她进监狱】
陆砚之看着后台数据飙升,没笑,反而点了根烟——这玩意儿是他唯一不良嗜好,但只在打完一轮硬仗后才抽。
烟刚燃到一半,手机又震。
陈墨发来消息:“外网韩媒开始转载,我加了英文版说明,标题是‘The Seventh Fall’,够不够国际范儿?”
他回:“够。顺便把赵氏资本过去五年压榨新人的财务流水也挂上去,别光让她背锅。”
“你这是要掀桌子啊。”
“不是我要掀,是他们自己站不稳。”
他又刷新了热搜榜,发现有水军开始刷“陆砚之蹭热度”“恶意剪辑”之类的词条,但压不住势头。证据链太完整,连帧率误差都标出来了,谁敢质疑?
就在这时,一条新私信跳出来。
是苏然的助理,匿名账号,语气慌得不行:
“陆老师,这事能不能删?我们愿意道歉,也可以公开承认是策划……只求别牵连公司……”
陆砚之看完,截图转发给陈墨,回了一句:“你觉得我会收钱封口?”
对方再没回复。
书房安静下来,只剩电脑风扇嗡嗡转着。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眼角有点发酸。这场仗打得不算难,但耗神。信息战最怕的就是拖,一旦对方缓过劲买量洗地,再铁的证据也会被淹成烂泥。
所以他必须快,准,狠。
就像手术刀,切进去就得见血封喉。
他重新戴上眼镜,打开另一个文档,标题写着:《反制预案:赵氏资本可能的三波反击路径》。
刚敲下第一行,手机又亮。
热搜排名更新:#苏然碰瓷前辈# 已冲上第三。
底下新增一条爆评:
【求求了,把她送去参加《最强大脑》,题目就叫“如何用身体博同情”】。
他轻哼一声,正要关屏,邮箱提示音响起。
一封未标记发件人的邮件静静躺在收件箱里,标题是:
“你漏了一个细节。”
鼠标悬停三秒,他没点开。
窗外,天还没亮。
他的手指在回车键上方顿了顿,转而切回微博后台,新建草稿:
“接下来,该聊聊赵天雄是怎么教新人‘走位技巧’的了。”
键盘敲下最后一个字时,楼下传来电梯“叮”的一声。
他没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