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78章 正式官职(求月票)

第78章 正式官职(求月票)

    就在这决定刘备命运之际,殿外忽然传来一声急促的通报:

    “报——八百里加急军报!左中郎将皇甫嵩,自豫州驰奏!”

    这一声如同惊雷,炸破了殿内暗涌的平衡。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射向殿门,连御座上的刘宏也猛地前倾身体,急声道:

    “快!呈上来!”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引着快步上殿,将火漆密封的军报高举过头。

    张让此刻也顾不得请罪,连忙起身接过,仔细查验后小跑着呈送御前。

    刘宏迫不及待地撕开封印,目光急速扫过帛书。

    起初他脸上仍是残留的烦躁,但看着看着,眉头渐渐舒展,嘴角开始上扬,最终竟轻拍御案,脱口赞道:

    “好!好一个皇甫义真!真乃朕之肱骨!”

    这番变化让底下群臣面面相觑,袁隗更是心头一紧。

    刘宏扬了扬军报,声调昂扬:

    “诸卿!皇甫将军捷报!豫州黄巾主力溃败,颍川、汝南大部平定!官军兵锋正盛!”

    “陛下洪福!天佑大汉!”

    群臣齐齐道贺,这确是一个多月来难得的好消息。

    但刘宏接下来的话,才真正让所有人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不止如此,”他目光扫过群臣,特意在张让、赵忠脸上停留,语气意味深长,

    “皇甫爱卿在此表中,特意为两位有功之将请功。其一,便是骑都尉曹操,曹孟德。”

    曹操之名,朝臣并不意外。

    其父曹嵩位列九卿,家世显赫。

    他在长社之战中出谋划策、奋勇作战,得皇甫嵩赏识表功,虽令人羡慕,倒也并不十分意外。

    刘宏顿了顿,刻意制造悬念,才缓缓念出那个刚刚被激烈争论的名字:

    “这第二位……皇甫将军称其‘虽兵力微薄,然忠勇可嘉,每战必身先士卒,于长社之战中洞察敌情,献策火攻,居功至伟’……此人便是,刘备,刘玄德!”

    “刘备?!”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

    方才张温与刘焉所言,尚可被视作一面之词,

    但如今,素来沉稳持重的皇甫嵩竟在正式军报中如此明确地为刘备请功,评价如此之高!

    这无疑是一记最有力的重锤,彻底坐实了刘备的功劳。

    张让和赵忠的脸色瞬间煞白——皇甫嵩的奏表直达御前,他们绝无可能再做手脚。

    刘宏那意味深长的一瞥,更让他们如坠冰窟。

    刘焉心中大喜,立刻抓住机会再次出列,声如洪钟:

    “陛下!皇甫将军乃沙场宿将,向来公允!他既也如此推崇刘备,可见此子确为难得之将才!”

    “此前幽州之功被埋没,已是朝廷失察。如今冀州危殆,正当破格任用此等忠勇宗亲,以安天下人心!”

    形势瞬间逆转。

    有了皇甫嵩的背书,刘备从需要证明的“可能功臣”,一跃成为得到重臣认可的“实绩良将”。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锐利而决断,先冷冷地扫了跪伏在地的张让一眼:

    “张让,尔等失察之罪,容后再说!”

    随即,他看向尚书台官员,沉声下令:

    “刘备既是宗亲,又立下大功,朕自然不会亏待。”

    刘宏缓缓开口,语气显得格外宽厚,

    “只是……如今朝廷府库空虚,各处用兵都需要钱粮。朕听闻刘备在乡里颇有声望,想必募集粮草不是难事。”

    张温何等精明,立刻听出了天子话中有话。

    这是既要刘备效力,又不愿给出实质性的官职和粮饷支持啊!

    他正要开口进言,却被刘宏抬手制止。

    “这样吧,”

    刘宏脸上露出“仁慈”的笑容,

    “朕封刘备为别部司马,准其在当地募兵剿贼。至于粮草军械……就让他自行筹措。待他日立功归来,朕再另行封赏。”

    行吧,兜兜转转,刘备还是没能逃过这个别部司马的职务。

    只不过这次乃是皇帝亲口御封,又令出尚书台,算是正式任命,自然不会随意被裁撤。

    也算是意外之喜。

    刘焉心中暗叹天子算计之精,却也知道这已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他连忙躬身道:“陛下圣明!刘备必当感恩戴德,誓死报效皇恩!”

    张让见天子并未深究自己扣压奏章之事,也赶紧叩首:

    “陛下仁德!此等安排最是妥当!”

    他嘴上说着仁慈,但心中却咒骂不止,只不过刘焉此时乃是宗正,代表天下汉室宗亲,他不敢怨刘焉,反而把刘备记恨上了。

    刘宏满意点头,正要让尚书拟旨,忽又补充:

    “对了,既然刘备是宗亲,朕特许他可使用‘刘’字旌旗,以示皇恩浩荡。”

    在他看来看,一面旗帜成本极低,却能彰显皇恩,激励刘备卖命,简直划算之至。

    但对刘备而言,这“刘”字旌旗意味着朝廷正式承认其汉室宗亲身份,政治意义非凡。

    正当张让准备领命拟诏时,刘宏的眼角瞥过军报上“豫州已定”四字,心头忽然一动。

    他抬眼望向殿外,似在权衡整个天下的棋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御案,喃喃道:

    “豫州既平,皇甫嵩这支精兵便空了出来……如今广宗僵持,董卓新败,卢植被劾,冀州竟无一员大将可镇场面……”

    殿内群臣屏息,不知天子又有何想法。

    何进与袁隗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警惕。

    片刻,刘宏眼中精光一闪,已然定计,声音陡然转为肃杀:

    “传朕旨意:左中郎将皇甫嵩,荡平豫州贼寇有功,加封都乡侯,擢为左车骑将军,总督冀州军事!

    令其即刻率领得胜之师,北上冀州,节制董卓、刘备等部,汇合幽州兵马,给朕彻底剿灭张角匪众,克复广宗!”

    这道命令一出,何进与袁隗心中俱是一震。

    皇甫嵩本就是名将,如今携大胜之威,持节北上,权力凌驾于董卓之上,无疑将彻底改变冀州的力量格局。

    而对刘备而言,这意味着他正式被纳入朝廷主力作战序列,直接受皇甫嵩这位正直宿将的节制,远比在错综复杂的本地官军中挣扎要强得多。

    “陛下圣明!”张温与刘焉率先反应过来,齐声称赞。

    由皇甫嵩主持大局,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

    “至于董卓……”刘宏语气微顿:

    “着他戴罪立功,一切听候皇甫车骑调遣,若再有何闪失,两罪并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