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霓虹下的旧手机 > 第四十四章儿子的“上学选择题”

第四十四章儿子的“上学选择题”

    八月的晨光漫过客厅的落地窗,在地板上织出浅金的纹路。苏晴坐在沙发上,面前摊着一叠厚厚的资料,指尖划过“市实验小学 2024年招生简章”,纸页边缘被她反复摩挲,微微发卷。茶几上放着一杯凉透的咖啡,旁边是浩浩的恐龙玩具,霸王龙的尾巴歪在通勤路线图上,正好挡住了“市区→家”那栏标注的“120分钟”。

    “你看,市实验的师资确实好,数学组有三个特级教师,还有课后兴趣班,浩浩不是喜欢画画吗?他们的美术室据说有专业的素描教具。”苏晴抬头,把资料推到林舟面前,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期待。她的头发松松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眼角带着点熬夜查资料的红血丝——为了浩浩的上学问题,她已经翻遍了市里所有重点小学的招生简章。

    林舟拿起路线图,指尖顺着地铁换乘的箭头划了一圈:“从家到学校,要先坐四十分钟公交到地铁站,再换乘两站地铁,最后还要走十分钟路,早晚高峰堵车的话,两个小时都打不住。浩浩才六岁,每天要起这么早,中午也没法回家,你忍心吗?”他把路线图放在茶几上,伸手摸了摸蹲在旁边拼积木的浩浩的头,孩子的头发软软的,带着阳光的温度。

    浩浩抬起头,手里还攥着一块蓝色积木,大眼睛亮晶晶的:“爸爸,去市里上学能看到大恐龙吗?上次妈妈说,市实验旁边有恐龙博物馆。”他还不懂“通勤”的意思,只知道妈妈说“去市里上学能学很多东西”,爸爸说“路上会很久”,在他眼里,这只是一个“能不能看恐龙”的选择题。

    苏晴叹了口气,把浩浩拉到身边,帮他理了理歪掉的衣领:“傻孩子,上学是去学知识的,不是去看恐龙的。不过要是你去市实验,周末妈妈可以带你去博物馆。”她看向林舟,语气软了些,“我知道路远,但乡镇小学的条件你也知道,操场是泥土的,下雨就泥泞,电脑室里的电脑还是十年前的旧款,怎么跟市里比?我们辛苦点没关系,不能让浩浩输在起跑线上。”

    林舟没有反驳。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乡镇小学上学的日子,泥土操场跑起来满脚是灰,冬天教室里没有暖气,冻得握不住笔,可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放学后和小伙伴在操场旁边的田埂上挖红薯,是老师把自己的旧毛衣改小了给他穿,是妈妈每天中午准时送到教室门口的热饭。那些温暖的细节,比“重点小学”的标签更让他难忘。

    “要不,我们去乡镇小学看看再说?”林舟站起身,拿起搭在沙发上的外套,“明天正好周六,带浩浩一起去,看看他喜不喜欢。”

    苏晴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也好,让他自己感受感受。”

    第二天早上,林舟开车带着苏晴和浩浩去了乡镇小学。学校在离市区二十公里的李家庄,沿途的稻田金黄一片,风吹过,稻穗沙沙作响,像在唱一首温柔的歌。浩浩趴在车窗上,兴奋地指着田埂上的白鹭:“妈妈你看,小白鸟!它们在找虫子吃吗?”

    学校的大门是铁制的,刷着暗红色的漆,有些地方已经斑驳,露出里面的铁锈。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李家庄中心小学”,字迹是手写的,遒劲有力。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泥土操场,上面有几个孩子在踢足球,泥土的脚印印在操场上,像一幅凌乱却鲜活的画。操场旁边有几棵老槐树,枝叶繁茂,树荫下摆着几张旧石桌,几个老人坐在那里下棋,笑声传到很远。

    “林总,苏老师,你们来了!”校长王老师快步走过来,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衬衫,袖口挽到小臂,手里拿着一个旧笔记本,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王老师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他是这所学校的老校长,在这里待了三十年,看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长大。

    林舟和他握了握手,王老师的手心粗糙,布满老茧,是常年干农活和修理校舍留下的。“王校长,麻烦您带我们看看学校。”

    “哎,好!”王老师领着他们往里走,“这边是教学楼,一共三层,一层是一年级到三年级,二层是四年级到六年级,三层是办公室和电脑室。”

    教学楼的墙面是米黄色的,有些地方墙皮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砖块。教室里,课桌椅是旧的,桌面被孩子们用铅笔刻满了各种图案,有小房子,有小动物,还有歪歪扭扭的名字。窗户上没有装玻璃,而是钉着塑料布,风一吹,塑料布哗啦啦地响。

    “冬天的时候,我们会在塑料布里面再钉一层棉絮,虽然简陋,但也能挡住点风。”王老师的声音带着点不好意思,“学校经费有限,很多设施都跟不上。”

    走到电脑室门口,王老师打开门,一股陈旧的灰尘味扑面而来。里面摆着五台旧电脑,显示器是笨重的 CRT款,键盘上的字母已经模糊不清,主机上落满了灰尘。“这些电脑还是十年前市里淘汰下来的,现在只能用来教孩子们简单的打字,复杂点的软件根本运行不了。”王老师叹了口气,伸手擦了擦显示器上的灰尘,“孩子们都很想学电脑,每次上电脑课,眼睛都亮晶晶的,可我们没条件给他们更好的设备。”

    浩浩拉了拉林舟的手,小声说:“爸爸,这些电脑没有家里的好看,也没有游戏。”

    林舟摸了摸他的头,没说话。他的目光落在电脑旁边的桌子上,上面放着几个孩子的笔记本,里面画满了电脑的样子,有的笔记本上还写着“我希望有一台新电脑,能学画画”,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真诚的渴望。

    从电脑室出来,他们走到操场旁边的小菜园。小菜园里种着番茄、黄瓜、辣椒,绿油油的叶子上挂着露珠,看起来生机勃勃。几个孩子正在菜园里浇水,他们穿着校服,袖子挽得高高的,小手拿着小水壶,小心翼翼地把水浇在根部。

    “这是我们的劳动课菜园,每个班都有一块责任田,孩子们自己种蔬菜,自己浇水施肥,成熟了还能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王老师指着菜园里的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一年级(1)班责任田”,旁边画着一个笑脸,“浩浩要是来这里上学,也能有自己的小田,种自己喜欢的蔬菜。”

    浩浩的眼睛亮了起来,挣脱林舟的手,跑到菜园边,看着一个小女孩手里的小水壶:“姐姐,我能帮你浇水吗?我会轻轻的,不会把水浇到叶子上。”

    小女孩笑着点了点头,把水壶递给浩浩。浩浩小心翼翼地接过水壶,蹲在番茄苗旁边,一点一点地把水浇在根部,动作认真得像在完成一件重要的任务。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他却一点也不在意,嘴角一直挂着笑容。

    林舟和苏晴站在旁边,看着浩浩的样子,都没有说话。苏晴的眼神软了下来,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姥姥家种向日葵的日子,那种看着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的快乐,是在重点小学的教室里永远也得不到的。

    回去的路上,浩浩坐在后座,兴奋地跟他们讲菜园里的番茄苗:“爸爸,妈妈,我看到有个番茄已经红了,老师说等它再红一点,就能摘下来吃了。我要是去那里上学,也要种番茄,还要种黄瓜,等成熟了给你们吃!”

    林舟从后视镜里看着儿子的笑脸,心里突然有了答案。他转头看向苏晴:“晴晴,我们给学校捐个塑胶操场和电脑室吧。”

    苏晴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我也是这么想的。还有,我可以联系育儿社群的老师,让她们定期来学校给家长做讲座,教大家怎么科学育儿,这样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

    林舟握住她的手,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捐赠决定,而是给浩浩,给所有村里的孩子,一个充满爱和陪伴的成长环境。

    捐赠仪式定在两周后的周六。那天,天气格外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塑胶操场已经铺好了,是鲜艳的绿色,边缘围着一圈红色的跑道,像一块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校园里。电脑室里,新的电脑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显示器亮晶晶的,键盘是崭新的,还带着淡淡的塑料香味。

    王校长握着林舟的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林总,苏老师,太感谢你们了!有了塑胶操场,孩子们下雨也能上体育课了;有了新电脑,他们就能学更多的知识了。我们学校的劳动课,以后就用你们公司生产的智能花盆教孩子们种植,让他们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体验劳动的快乐。”

    浩浩穿着崭新的校服,站在林舟身边,手里拿着一个番茄种子。他走到新操场旁边的小菜园,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把种子种进土里,然后浇上水。旁边几个孩子围过来,看着他的动作,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我也要种番茄!”“我想种黄瓜!”“等它们成熟了,我们一起分享!”

    浩浩抬起头,看着林舟,眼睛里满是期待:“爸爸,我要在这里上学,和小伙伴一起种番茄,一起在新操场上踢足球!”

    林舟蹲下身,摸了摸浩浩的头,声音温柔:“好,我们就在这里上学。”

    阳光洒在浩浩的脸上,他的笑容像向日葵一样灿烂。林舟看着儿子的笑脸,看着身边的苏晴,看着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突然明白了:最好的教育不是名校的标签,不是昂贵的学费,而是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自由地成长,快乐地探索,有父母的陪伴,有小伙伴的笑声,有亲手种下的番茄苗,有阳光下奔跑的身影。

    他想起自己创业时,总是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做产品要打牢基础,做公司要打牢基础,现在才明白,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基础不是名校的知识,而是爱与陪伴。浩浩在这里上学,每天不用早起赶车,能吃到妈妈做的午饭,能和小伙伴一起在操场上奔跑,能亲手种下番茄苗,看着它们长大,这些温暖的细节,会成为他成长中最珍贵的回忆,比任何名校的文凭都重要。

    捐赠仪式结束后,林舟带着浩浩在新操场上放风筝。风筝是浩浩自己画的,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番茄,还有几个笑脸。风筝越飞越高,在蓝天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浩浩拉着风筝线,兴奋地跑着,笑声传遍了整个校园。

    苏晴站在旁边,看着父子俩的身影,嘴角挂着温柔的笑容。她拿出手机,拍下这温馨的一幕,心里充满了幸福。她知道,他们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浩浩在这里,会得到最好的教育——爱与陪伴的教育。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塑胶操场上,把绿色的操场染成了金色。林舟牵着浩浩的手,苏晴挽着林舟的胳膊,一家三口慢慢走出学校。浩浩手里拿着一个刚摘的小番茄,虽然还没完全成熟,有点酸,但他吃得很开心。

    “爸爸,明天我还能来学校看我的番茄苗吗?”浩浩咬了一口番茄,问道。

    “当然可以,”林舟笑着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学校了,你可以每天来看它。”

    浩浩点了点头,把番茄递到林舟嘴边:“爸爸,你也吃一口,有点酸,但是很好吃。”

    林舟咬了一口,酸中带着一丝甜,像浩浩的童年,像他们做出的这个选择,虽然不是最“正确”的,却是最温暖的。

    他抬头看向天空,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一幅美丽的画。他知道,浩浩的上学选择题,他们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爱与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