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和湖人的分手戏变成了肥皂剧,短期来看似乎不会有什么结果,长期来看双方的情感已经消耗殆尽,越是这样,看起来24号离开LA的机会就越大。
但就在他们持续拉扯的时候,另一个已经持续了数年,可直到今夏才爆开的体育戏剧终于迎来结局。
丹尼·安吉在保留了皮尔斯、雷·阿伦和拉简·朗多的情况下,用一整套阵容从森林狼换回了超级巨星凯文·加内特,这场旷日持久的离婚终于结束了。
现在轮到其他球队骂街了。
弱队还好,毕竟不争冠,凯尔特人三巨头和他们没什么利害关系,强队可是叫苦不迭,尤其是东部,自上世纪乔丹退役以来,基本就是鱼塘,全靠活塞撑门面,但活塞再怎么撑,也经不住西部人才鼎盛,随着阵容老化,拆分,作为东部的门神,活塞去年被詹姆斯一人打垮,这固然是震古烁今之举,却也间接证明东部竞争力奇差无比。
现在好了,虽然东部整体竞争力依然弱,可在这个各队人才均衡分布,不存在多位全明星抱团的时代,突然涌出一支巨星+两个全明星的超级队伍,实力的天平一下子就打破了。
不过,这和孟菲斯灰熊队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人会觉得他们有机会在新赛季,下赛季,乃至下下赛季成为竞争者。
自从签下达科·米利西奇之后,灰熊队便再无操作,因为老板要求的财政收缩政策,管理层不可能有任何激进的策略。
季前训练营即将召开,杰里·韦斯特再次回到了孟菲斯。
四年前,当这位年近七旬的传奇人物与灰熊队总裁一职联系在一起的传闻首次出现时,整个篮球世界都为之震惊。从表面看,这简直毫无道理可言。比起接手这支球队,他在1970年NBA总决赛那记传奇的半场绝平,都显得像一次轻松的空位投篮。
当时的灰熊,是一支彻头彻尾的联盟笑柄。建队七年,从未单赛季赢下超过23场比赛。管理层更是以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失误“闻名”:1997年,他们为得到垂暮的老将奥蒂斯·索普,葬送了2003年的榜眼签;同一年,又用四号签选中了安东尼奥·丹尼尔斯——纵观NBA历史,都很难找到失败得如此彻底的高顺位控卫。还有人记得史蒂夫·弗朗西斯吗?1999年,当灰熊用榜眼签选中他时,这位未来的全明星当场落泪,公开拒绝报到。那时的孟菲斯,是人人避之不及的“篮球地狱”。他们不像多伦多猛龙,能在摇摇欲坠之际选中文斯·卡特从而振兴球市;他们只能无奈地将弗朗西斯交易出去,颜面尽失。
《洛杉矶时报》对此评论道:“杰里·韦斯特已经退休,他将拥有幸福的晚年,一切关于他将在孟菲斯复出的传闻都是一厢情愿的笑话。我说真的,比起这件事,孟菲斯还不如祈祷猫王起死回生。”
一周后,韦斯特接手了工作,他正式成为那个复生的猫王。
既然是猫王,那就要承受猫王般的期待,球迷期待他将灰熊变成湖人那样伟大的球队,韦斯特尝试过,他请胡比·布朗出山,树立防守建队的基调,寄希望于保罗·加索尔可以在孟菲斯打出制霸欧洲的统治力,然而,这一切终究未能走出理想的边界。尽管球队连续三个赛季豪取50胜,却始终未能在季后赛中摘下一场胜利。低迷的球市导致连年亏损,老板迈克·海斯利不断要求缩减开支。胡比·布朗过完执教的瘾后潇洒转身回归解说席,继任者迈克·弗拉特洛则彻底搞砸了一切。随着加索尔在2006年欧锦赛遭遇骨折,那支连续50胜的灰熊,终于在2006-07赛季轰然崩塌。
从那时起,韦斯特就想要辞职,他看不见任何的希望,如果放到湖人时期,这种绝望的局面足以让他服毒自尽。
然后,他去现场看了一场德州理工大学的比赛,他发现了那个中国人,毫无疑问,他看见了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崩溃的灰熊队掉入了乐透区,他们抽中了三号签,这让韦斯特看到了希望。之后的一切顺理成章,徐凌在孟菲斯的试训表现近乎完美,而韦斯特则将这位东方新星牢牢锁定在孟菲斯的未来蓝图之中。
这个决定是否正确,还是有待时间证明,但这场选秀确实把韦斯特留在了孟菲斯。
他没有递交辞呈,他依然是球队的总裁。
可惜,只有韦斯特看得见这黑暗中的一缕光明。
灰熊仍然是NBA最烂的球队之一,他们的上座率排名联盟倒数第二,球衣、球队周边营销惨淡,亏损程度位居联盟第六,而这是在他们常年总薪资保持在工资帽以下做到的。作为孟菲斯唯一的大联盟球队,他们在当地的人气远远不如孟菲斯大学老虎队,这种情况在短期内看起来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
随着接近目的地,韦斯特将车速放缓,前方那幢巨大的灰色建筑轮廓渐渐浮现出来——联邦快递球馆(FedExForum)。这里不仅是灰熊队的主场,也是灰熊队的训练馆,他们的训练中心就是主场球馆的附属体育馆。
韦斯特将车开进专属通道,绕过正门那面镶嵌着球队蓝金色标志的玻璃幕墙,直接驶向球馆一侧的训练设施入口。
韦斯特刚在办公室坐下,副总裁迪克·维萨奇(Dick Versace)便来敲门。
“进。”
韦斯特头也没抬,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
维萨奇走进来,将几份文件放在桌上,语气公式化地开始汇报:“杰里,几件事需要让你知道。联盟办公室关于下赛季收入分成的初步方案已经下来了,比我们预期的还要糟糕。另外,孟菲斯市议会关于场馆补贴的听证会推迟到了下个月。”
韦斯特快速浏览着文件,只是“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
“赞助商的谈判也陷入了僵局,对方认为我们的媒体曝光度达不到他们的最低要求。”维萨奇顿了顿,观察着韦斯特的反应,但后者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还有吗?”韦斯特的语调没有任何起伏。
“阿恩·特莱姆想知道,鲁迪·盖伊的定位是否会因为伊莱的到来而变化。”
韦斯特终于抬眼:“你是怎么说的?”
“我们希望伊莱和鲁迪能成为孟菲斯的乔丹和皮蓬,”维萨奇的回答滴水不漏,“但究竟谁扮演乔丹,谁成为皮蓬,取决于他们自己。”
“嗯,你处理得很好。”韦斯特淡淡说道。
维萨奇微微点头,不再多言,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门轻轻合上。韦斯特的目光从文件移向门口,仿佛能穿透门板凝视着那位副总裁离去的背影。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尽管共事数年,但他和维萨奇关系甚浅,说破大天也就是个正常的同事关系,这个所谓的“正常”,范围包括正常的竞争吗,正常的意见各异,正常的互不喜欢,说真的,有多少人能真心喜欢自己的每一个同事?
不过维萨奇对韦斯特的不喜是有明确理由的,当初韦斯特的前任下台后,维萨奇认为他应该成为球队的总裁,但老板直接请韦斯特空降。
所以,嗯...
韦斯特的思绪还未从维萨奇汇报的消息中抽离出来,他的助理,美丽的劳拉·格兰科勒(Laura Glankler)直接开门而入。
“韦斯特先生,你必须管管你的球员!”格兰科勒进来就倒苦水,“他们完全不接受球队义务!”
所谓球队义务,指的是要求球员在训练营正式开始前几天就抵达球队所在城市,参与各类社区关怀活动,与当地球迷互动。
肖恩·巴蒂尔还在队的时候,灰熊队与社区的关系相当紧密,但当韦斯特拿巴蒂尔换来鲁迪·盖伊,那种我为人人的精神就从团队里消失了。
“这次是谁?”
“伊莱!”格兰科勒说,“他的经纪人拒绝伊莱参与季前社区活动,他们说孟菲斯亚裔人口稀少,尤其是东亚裔更是罕见,他们认为伊莱出席这类活动‘不会产生任何效应’。而且,他们还要我们处理另一件事。”
“什么事?”
“伊莱在大学一直穿1号,他希望在这里也能继续穿1号。”
“我没记错的话,”韦斯特略作沉吟,“现在的1号是凯尔·洛瑞?”
“是的。”科勒点头。
“他是个懂事的年轻人,你打电话和他商量一下吧。”韦斯特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我们该庆幸他想要的不是22号。”
“那今年的社区活动代表......我们该派谁去?”
“去年是谁?”
“迈克·米勒。”
“前年呢?”
“也是迈克·米勒。”
“那今年为什么不能还是迈克·米勒?”韦斯特说得理所当然,“他是个好人,而好人,就应该用在这样的好事上。”
格兰科勒叹了口气,算是默认了韦斯特的安排,但脸上的愁云并未散去。“可伊莱这件事...韦斯特先生,我实在放心不下。你看看鲁迪,当初他来的时候多么谦逊,现在呢?整个更衣室都快装不下他了。我担心这个中国人也会一样,一旦踏进NBA这道门,就彻底变成另一个自私的混蛋。。”
“也许吧,也许选择鲁迪是一个错误。”韦斯特说,“也许选择伊莱是另一个错误。但是,也许很多年后,当所有人都在谈论伊莱如何改变了孟菲斯篮球时,你会突然回想起今天——想起你曾经完完全全看错了一个人。”
那是2007-08赛季的季前训练营开营前的最后一天,灰熊队仍然是NBA数得着的烂队,球队的高管灰心绝望,除了韦斯特,没有人相信在未来几年内能迎来转机,但那又怎么样?即使是篮球地狱,日子也要过下去。
次日
训练营开营日
徐凌背着小书包,身后跟着罗德里克·克雷格,由于徐凌的关系,他在灰熊队内也有自己的工作,官方叫作“队内联络员”。
来到训练中心,徐凌见到的第一个队友是迈克·米勒。
他留着一头向后梳的棕色中长发,看起来极为友好地和徐凌打招呼:“伊莱,很高兴见到你,你知道吗,我有段时间天天在YouTube上看你绝杀佛罗里达的那一球,那真的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进球!”
徐凌也很想照这个方式吹捧米勒几句,但他印象中米勒最伟大的进球是2013总决赛那记球鞋掉落之后的接球三分,可这要怎么说?
“你过奖了,我在电视机前也见你投进过同样的球。”
闻言,米勒眼睛一亮:“是吗?你看了今年初我对勇士队的比赛了?”
“嗯...”徐凌稳住语气。
“那天晚上我可是扔进了九个三分!”米勒兴奋地比划着,“其中还有两记超远——当然没你那个半场那么夸张,但也足够远了!”
“当然记得,我在学校看了直播,”徐凌面不改色,语气笃定,“篮筐在你眼里就像大海一样。”
米勒闻言哈哈大笑,用力地拍了拍徐凌的后背:“菜鸟,我觉得我们会很合拍!”
“我也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得多多向你学习。”
徐凌也笑了起来,米勒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看起来这支球队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差劲。
篮球地狱?
徒有其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