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 第 259 章 压力

第 259 章 压力

    方何伟被纪委带走的第四天,阴铁市的天空积着厚厚的云层,气压低得让人喘不过气。

    市委大院里的气氛更加沉闷。

    李毅飞坐在政法委书记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桌后,指尖轻轻敲击着那份由郑桐秘密送来的U盘证据摘要报告。

    纸上的字句冰冷而有力,指向三年前那场被掩盖的罪行。

    但李毅飞没有急于动手。官场博弈,如同高手对弈,胜负手往往不在于最先亮出的杀招,而在于时机的拿捏和局面的控制。

    李毅飞首先召来了郑桐。会面地点不在办公室,而是在市委大楼一间极少使用的小型保密会议室。

    “东西我看过了,很关键,但也是块烫手的山芋。”李毅飞开门见山,声音压得很低,“直接抛出去,能暂时砸晕对手,但也可能打草惊蛇,让他们有机会切断所有线索,甚至狗急跳墙。”

    郑桐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是的,书记。

    王德海的证言和U盘物证是孤证,尤其是物证,需要权威机构重新鉴定,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而且,当年直接胁迫王德海的人,以及可能存在的指示者,都还隐藏在幕后。”

    李毅飞沉吟片刻,做出了决策:“两件事。

    第一,你亲自安排,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将U盘内的部分非核心、但能引发联想的信息,似是而非地泄露一点出去,目标就是让赵明远和他背后的人感觉到,调查的风向变了,旧案的盖子捂不住了。

    要让他们慌,让他们动起来。”

    “敲山震虎?”郑桐会意。

    “对。老虎不动,我们怎么找破绽?

    李毅飞点头,第二,暗线调查不能停,反而要加速。

    重点追查两件事:一是当年具体执行胁迫王德海的人,现在在哪里;

    二是U盘里提到的衣物纤维,当年初步比对有没有记录,现在能否借助更先进的技术重新鉴定。

    还有,境外那条线,也要抓紧。”

    “明白。”郑桐领命,悄然离去。

    送走郑桐,李毅飞回到办公室,让周建斌通知召开市公安局党委视频会议。

    屏幕上,各党委委员的表情各异,有的凝重,有的窥探。

    李毅飞坐在摄像头前,面色平静,但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关于何伟同志的情况,组织上正在核查,我们要相信组织的公正。

    但是!”李毅飞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每一个分会场,“禁毒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我们的主责主业,一刻也不能松懈!

    我在这里强调,任何企图利用当前情况散布谣言、懈怠工作、甚至干扰办案的行为,一经发现,无论涉及到谁,政法委和局党委都将严肃追责,绝不姑息!”

    这番话掷地有声,既稳定了军心,也警告了可能存在的摇摆分子。

    屏幕那头,不少人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会议刚结束,秘书内线电话响起:“李书记,市长办公室来电,赵市长请您现在过去一趟。”

    李毅飞眼神微动。问责的来了。

    市长赵国强的办公室,茶香依旧,但氛围与前两次截然不同。

    赵国强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桌后,而是坐在待客的沙发上,示意李毅飞也坐下。

    他亲手给李毅飞斟了杯茶,眉头微锁,带着一丝显而易见的疲惫和忧虑。

    “毅飞啊,”赵国强叹了口气,语气不像上级对下级,倒像是遇到了棘手难题的同僚,“方何伟这个事情,现在外面传言很多啊。

    纪委那边……是不是有什么新发现?”

    李毅飞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不急不缓地说:“市长,纪委的调查有他们的纪律,我不便过多打听。

    但我相信,真相总会水落石出。”

    赵国强观察着李毅飞的神色,试图从中找出蛛丝马迹:“这个我当然相信。

    只是……最近一些企业家,特别是明远矿业的赵总,多次向我反映,说现在的执法环境让他们心惊胆战,生怕哪天就被‘扩大化’了,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

    你也知道,明远矿业是市里的交税大户,安置就业也多……”

    李毅飞放下茶杯,目光坦然地看着赵国强:“市长,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也在思考。

    什么是真正的营商环境?是允许个别企业依靠不法手段获取利润,破坏公平竞争,还是坚决铲除毒瘤,让所有守法企业都能在阳光下公平发展?

    打击犯罪,清除害群之马,短期看可能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长远看,正是对阴铁市经济发展最根本的保障。

    我相信,像赵总这样合法经营的企业家,应该欢迎一个更加清朗的环境才对。”

    李毅飞这番话,软中带硬,既回应了担忧,又明确表达了绝不妥协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他隐约点出了赵明远可能并非“合法经营”之辈。

    赵国强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敲击着,沉默了一会儿。

    李毅飞的沉稳和隐约透出的底气,让他有些摸不透。

    他原本准备好的施压话语,似乎都打在了棉花上。

    最终,他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不少:“好吧,你说得也有道理。

    总之,把握好度,稳定是第一位的。

    有什么情况,及时沟通。”

    “请市长放心,我会掌握好分寸。”李毅飞知道,赵国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施压维稳,变成了现在的观望和些许动摇。

    这微妙的变化,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城郊那栋隐秘的别墅里,赵明远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也收到了风声,似乎纪委的调查方向在调整,更让他心惊的是,隐约听到有人在暗中打听三年前旧案的一些细节。

    “妈的!李毅飞这个王八蛋,是不是真让他摸到什么东西了?”赵明远对着电话低吼,声音里充满了恐慌。

    电话那头的刘总,声音依旧冷静,但也能听出一丝凝重:“明远,稍安勿躁。

    现在情况不明,自乱阵脚最蠢。

    李毅飞可能是在虚张声势,也可能真有点东西。

    但我们不能赌。”

    “那怎么办?”

    “两手准备。

    第一,让你手下那几个知道太多事的人,立刻出去避风头,没有我的通知不准回来!

    第二,光在网上造势不够了,得给李毅飞找点更实在的麻烦。

    我在省里找的关系已经动了,很快会有分量更重的人出来说话。

    另外,那个周建斌,必须牢牢控住,他知道的东西虽然不多,但关键时刻也能坏事儿!”

    赵明远眼中闪过狠戾:“我知道怎么办了。周建斌那个老滑头,敬酒不吃吃罚酒!”

    周建斌此刻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内心波涛汹涌。

    赵明远的人刚刚又给他打了电话,这次不再是利诱,而是赤裸裸的威胁,提到了他多年前经办的一笔模糊账目问题。

    恐惧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他的心脏。

    然而,李毅飞刚才在视频会议上的强硬姿态,以及隐约传来的市长态度似乎有所软化的消息,又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他想起李毅飞交代他留意各部门动向的任务,这既危险,也是一条真正的投名状。

    周建斌咬咬牙,做出了决定。他拿起一份需要送交李毅飞签字的普通文件,深吸一口气,走向书记办公室。

    进门后,他先是例行公事地汇报了文件内容,然后,趁着李毅飞低头签字的空隙,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道:“书记,财政局企业科那边,今天突然加快了对明远矿业旗下一个小额贷款公司的例行年检流程,有点反常。”

    李毅飞签字的笔顿了一下,随即恢复正常,头也没抬,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周建斌知道,信息送到了。

    他拿起签好的文件,恭敬地退了出去,后背已被冷汗湿透。

    这一步,他彻底踏上了李毅飞的船,再无回头路。

    方何伟在纪委的指定地点,心态已经平稳了许多。

    调查人员对他的态度明显更加客气,问询的重点也开始转向举报信的细节和可能存在的诬告动机。

    但他依旧保持高度警惕,回答每一个问题都深思熟虑,不透露任何关于案件侦查的具体进展,尤其保护好李毅飞和郑桐的秘密调查。

    他将这段被迫“休息”的时间,变成了梳理案情的契机。

    在脑海中,他将杨铭案、钱老四的毒品网络、境外资金线索、以及赵明远集团的商业版图反复拼接,试图找出那个最关键的连接点。

    一个优秀老警察的直觉告诉他,真相已经不远,但最后的突破,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细节之中。

    郑桐小组的进展也在继续。

    对那位曾发表不利言论的“知名学者”的背景深挖有了初步发现:该学者主持的一个研究项目,其主要资助方竟是一家与明远矿业有关联的“文化基金会”。

    同时,对王德海的进一步询问中,王德海在情绪稳定时,模糊地回忆起,当年他受到压力时,似乎感觉到那个给他打电话的分局领导,也并非最终决策者,背后好像还有“更上面的人”在关注。

    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正在被一根无形的线慢慢串起。

    而李毅飞,就是那个执线的人。

    夜幕降临,李毅飞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市委大院门口闪烁的警灯和偶尔驶过的车辆。

    手中的手机屏幕上,是郑桐发来的最新简报,关于那位学者与赵明远集团的隐秘关联。

    李毅飞眉头微蹙,意识到这场斗争的范围和深度,可能远超出他最初的预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