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内部对自研快充模块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已经搞定了车载的30kw快充模块方案,正式开始投产了。”
…
“除此之外,在许总的要求下,我们对市面上已有的快充桩技术进行一定的逆向研发,进度很顺利,现在内部60kw的直流快充桩方案,也已经有完整的自研验证方案。”
在许易的示意下,孙鹏飞站起来。
这次轮到研发部表现了。
会议屏上的ppt再度一变,出现了内部的自研的充电模块架构,以及最新自研的专属他们星辰汽车的60kw充电桩。
自研了快充模块,那么自研充电桩的突破,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特别是在逆向研发的情况下,商用的60kw充电桩根本没有什么难度。
目前国内的商用充电桩,普遍铺设的功率是支持60kw的直流充电桩,也有一些一线城市,包括大型商场,120kw的直流快充技术已经开始试点了。
不过在市面上,支持120kw直流快充技术的新能源车,还并不多。
除了特斯拉之外,就只有寥寥几款了,价格都在三十万以上。
“许总,您的意思是……我们要在新车发布后,将自研的这套商用充电桩也大量铺设?”
在场众多高管脸色微惊。
铺设自主品牌的充电桩,内部早就讨论过了。
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是一条可行的方案。
只是目前市场上做这件事情的车企并不多,主要还是以国网、特来电、中国普天、星星充电这几家为主。
许易“嗯”了一声,现在的品牌商用充电桩业务,还没到爆发式增长。
而特斯拉也只是在国内布局了几处120kw超级充电桩的试营运站点,正式大量铺设超充网络,是等到其落户魔都之后的事情。
“我们要铺设的不是这一套60kw的充电桩,而是功率能直接达到120kw超级快充桩,要求在五十分钟左右,就能充满车子90%的电量!!”
这就是许易要做的事情。
目前市面上,只有几款拥有120kw直流快充能力的新能源车,他们的下一款新车,要做第一个将120kw直流快充技术,打到20万以下的价位!
别看60kw的直流快充桩,还非常流行和普遍。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120kw直流快充桩的普及速度,以及能搭载120kw直流快充功能的新能源车,将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一二线城市很快的蔓延开,推翻之前的布局。
所以在许易看来,铺设60kw的直流快充桩,是一件没多少意义的事情。
即使建设了,用不了两三年,就要推翻重新换成120kw了。
因为60kw到120kw之间的直流快充,其实也没多少技术瓶颈,甚至都没到液冷散热的地步,单纯就是硬件材料成本高而已。
……
把120kw直流快充技术,打到平价区间?!
嘶——!!
现场有几人吸气。
不用想就知道,这是一件极其有噱头的事情,到时候伴随着极星电池的发布,绝对能让整个国内新能源市场都为之震动!
目前有这种方案的几家车企,还是将这个配置当成“高端”的象征,仅仅给高配车型搭载了120kw。
另外。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国内搞这个模块技术的供应链厂商还比较少,成本相当高。
孙鹏飞:
“要搞定120kw直流快充技术,最关键的就是功率半导体的成本问题,目前行业上的主流解决方案,4个 600V/60A IGBT模块,成本约要2万元。
国内大约有三四家半导体公司,在主攻这个方向,采用SiC模块替代IGBT,并具备一定的量产能力。
120kW快充仅需2个1200V/100A SiC MOSFET模块,成本降低至1.2万元。”
……
有了技术攻克方向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就已经开始着手调研,并且寻找解决方案了。
财务总监梁守拙开口:“除了目前行业内比较知名的“比亚迪半导体”之外,还有几家国产半导体厂商,是可以作为咱们的主要选择。
其中包括泰科天润这家,经过调查有初步的SiC器件设计能力,还在验证阶段中,并且缺乏量产封装的能力。
目前咱们已经在联系阶段了。
泰科天润估值约在5000万元,咱们出资一千万就可以完成A轮融资,如果出资3000万元,那么经过谈判获得60%绝对股权还是大有希望的。”
经过一番调查。
比亚迪作为行业头部新能源车企,在这方面都已经有了深入自研布局。
早期迪子战略目光这一块儿~
“这一块咱们必须要加速了,快速融资收购搞定120kw的sic模块的低成本封装量产,这将是我们新车上的一大卖点,也是能进军家用型轿车和出租车行业的最核心一个能力。”
许易将下台车的定位,锚定在“家用型轿车”+“商用出租车”的双重定位。
就目前的行业来说。
很多商用出租车还是专门的生产款式。
可随着新能源车不断的发展,慢慢的出租车和家用车,也就不分彼此了。
在120kw快充网络铺开后。
很多业余出租车司机会购买家用车跑出租,无论是配置还是空间、底盘乘坐舒适感,都不是以前出租车公司的“商用定制车”能比的。
还有很多待业或失业人士,因为有一台新能源车,也加入了业余司机的群体,反而还挣了不少钱。
所以——
家用市场+出租车市场,他全都要!
如果一定要找一台将来的车型来类比,那么他愿称之为下一台车是“比亚迪秦+比亚迪汉”的双重综合体!!
……
现场。
很多人都沉浸在这一令人激动的行业前景。
俞年盯着屏幕上的超充网络数据分布图。
他沉思一番,心里大概算了一笔账:
“许总,咱们将120kw快充技术,直接打到20万以下的价格,那带来的效果,肯定足够颠覆的……”
“但是超充网络的布局,恐怕是个长远重资产投入,资金投入大不说,在前期单凭借咱们一家难以形成网络效应,恐怕实际应用会表现差一点。”
…
毫无疑问。
这思路肯定没有任何问题,技术上也不会有问题。
但问题就出在,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
行业的大环境摆在这儿。
120kw直流快充的车子,市面上不是没用,可在应用层面,却非常受限啊。
目前市面上仅仅只有一部分一二线城市,才有120kw超充桩的试点。
如果按照许易所说的蓝图为布局,那么起码也要将超充网络,进行大部分城市的完全覆盖。
要做到这一点,单凭他们星辰一个品牌?
要建几年的超充桩?
许易看向他,又露出一个笑容:
“老俞你考虑得很全面……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请出咱们的第二项核心技术了。
我称它为‘直流充电自动升压技术+双枪超级充电技术’!!”
……
这个研发预案,也是才开始了不久。
所以内部很多不搞技术研发的,甚至还没进行了解。
什么?
自动升压?双枪快充??
众人神色一怔!
嘶——
很古怪啊。
单单听这个名字,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
“是,有关自动升压技术和双枪充电的研发项目,近期也有研发进度了,让我来详细说明一下吧。”
孙鹏飞表情流露一丝古怪,而后带着一种极其难以言说的情绪继续说明了。
严格来讲。
这两项技术在研发上,是不算非常困难的。
可从许易提供的思路上,他简直惊为天人。
并愿称之为“市场应用战略级武器”!!
“充电自动动态升压技术,也叫智能动态升压充电技术——
最开始在进行自研快充桩项目和快充模块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由于各家协议的不同,大家的大电池方案也各不相同,以及不同充电桩在对各类车型进行充电时,会导致电池电压进行来回的波动。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电流电压的波动,会直接导致充电效率下降。
原本有些60kw的充电桩,可能大半时间只能吃到45kw,如果在其他新能源车在同时充电的情况下,这种电流电压的波动,就会更加大。
很可能就出现一种尴尬的情况,一个人充电还能接近满载,而两个人充电,就将充电功率分摊得很低了,到时候谁也不能快速充满。
于是我们经过实时通讯,用BMS将电池的实时电压、SOC、温度数据传递给充电桩。
实时提升输出电压,使用动态调压,这么一来就能保持充电电流稳定,从而维持用户持续高功率充电的运行!”
……
话音落下。
众人神色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这技术……听起来不错啊。
从实际应用上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造福社会的技术了!
听听!
多么实用啊!!
居然连第三方充电桩都考虑到了,而且是真正给用户的实际体验解决问题。
像有些高大上的研发技术,概念上听起来牛逼,可实际使用上却有很多小问题,导致用户使用得不舒服。
到时候,新车真搭载了这个技术,意味着在哪里的第三方充电桩都吃得开,保证充电体验的良好!
所有购买他们星辰汽车的车主,还不得给他们说声谢谢啊??
“等等……我有一个疑问。”
俞年不禁又要发问了。
其实听到中间那一段的时候,他隐隐察觉到有点不对劲。
“公共充电桩在有两台新能源车同时充电的时候,的确体验不是很好,这也是出于成本和协议适配的关系。
咱们通过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能一直保证自家的车主,一直满功率大电流充电。
那如果这个时候,有另一台新能源车加进来,也在同一个桩下面充电。
或者说原本就有一台新能源车在充电桩充电,咱们的车子突然加入。
出现这两种情况会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俞年真的很好奇。
今天他们的车子搭载了自动升压技术,占据绝对的领先和充电体验。
那其他没搭载类似技术的友商新能源车子。
会怎么样??
…
孙鹏飞点点头:
“你想的没错,目前商用充电桩的同时处理负载能力,是有上限的。
所以咱们也只能保证自家的车子,拥有绝对最好的充电体验。
其他没有搭载相关技术的新能源车,经过测试。
充电功率……应该会明显下降吧。
不过这种情况,只要等咱们的车子充完电就好了。”
……
说出这种话,孙鹏飞自己都感觉挺难绷的。
但再一看许总的神色,就顿感自己的境界还是低了。
因为许易的表情神态,一如既往的平静自若,仿佛这就应该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其他人听完这话。
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嘶——
无情!!!
俞年惊掉下巴:“那这…不就是抢电吗?!”
他真傻眼了!
这技术也未免太霸道了!
什么叫“咱们只能保证自己的车子有最佳充电体验”……
什么又叫“友商的车子等咱们充完电就好了”……
孙鹏飞摇头:“抢这个词,太粗俗了。”
“我愿称之为落后,友商的三电架构和BMS采用的是供应链方案,远远不如咱们自研方案的先进灵活,充电功率低点也是理所当然,这不能怪咱们,难道友商跑得不够快,咱们还要自己把腿砍一截下来吗?”
众人:“……”
还能说什么?
单单凭借这一条,就已经足够逆天了。
到时候友商的车子,发现充电充不过,怕是能直接气疯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
他们星辰研发的角度,也是为了用户服务啊!
哪个用户开新能源车,不希望充电速度和效率快?
节省用户充电时间,就是节省金钱。
嗯……咱们是正义的!!
……
俞年感觉自己已经被说服了。
“那双枪充电技术,又是什么?”
他不禁好奇问道。
不知道为什么。
从直觉来说,他隐隐感觉这个技术恐怕比上一条还要炸裂。
总不能。
又是什么坑害友商的技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