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 第103章 星辰的第二款车(大章二合一)

第103章 星辰的第二款车(大章二合一)

    “大家可以提提意见,觉得咱们下一款车走的方向?”

    许易没有第一时间拍板,反而表现出很民主的态度。

    在场各级高管面面相觑,心里跃跃欲试!

    他们……想造的车?

    那可太多了!

    之前是没条件,只能搞老头乐,微型车。

    如果有条件,谁还没个梦想了?!

    …

    但是。

    别看只是微型老头乐、星辰mini这种车子。

    真要放在国外工业链和产业不发达的地方,老头乐都不一定能搞好。

    拿目前新能源车上的磷酸铁锂电池包和三电架构,已经不是一般国家工业能搞定的。

    而星辰汽车,走的是全域自研路线。

    主打一个能自己造的地方,就自己造。

    把成本以最大的限度做到最低。

    而且这个“全域自研”,也是有说法的。

    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把造车最核心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放在油车上,核心技术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设计与调教。

    放在新能源车上、就是——电池包、电控、电机、底盘设计与调教。

    再进阶一点,还有【高阶智驾算法】、【控制芯片】、【智驾算力芯片】……

    其他的东西,大都可以走供应链采购。

    一些相对利润高的,并且成本高的,也可以入股搞一搞。

    以星辰汽车现在的体量,就可以开始培养自己的一级供应商了。

    所谓一级供应商:就是对接车企“直接供货”交付的意思。

    且一级供应商需要和车企的研发、采购、质量部门直线对接,参与车辆的前期设计。

    此前威能电池就是星辰汽车的一级供应商。

    ……

    而像那种连一颗螺丝都要自己打,在许易看来就没必要了。

    更低端供应链的成本,太过微薄。

    真要发展到这一步,那玩的已经不是成本压缩,而是“超长账期+承兑汇票”、“无法对外兑换的企业信用凭证”,把供应链厂商压榨到极点,再反过来给供应链放贷款,这已经属于供应链金融的范畴。

    反而会滋生很多乱象和内部贪腐。

    有这个功夫,不如把技术往上突破突破。

    核心部件的技术,利润比永远是最高的。

    因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像电池包和电机技术达到一流甚至是垄断,完全可以对外开放供应,届时让其他新势力车企给自己打工。

    之所以要考虑国外锂矿布局,也是因为锂矿的暴涨,会直接影响到电池包这一核心部件的成本,不得不布局。

    此外还包括了智能化布局——智驾系统和车机系统、高端传感器、雷达。

    若是都能做到行业头部的水平,反过来供应全行业的高端车,相当于真正的无冕之王。

    每当想到这些。

    许易也只能望洋兴叹——路太长,水太深!!

    开挂都难打速通!

    他沉浸遐想的这几秒。

    ……

    会议室已经乱起来了。

    在场搞技术的很多,搞市场这边的,更是对车型的定位和销量有深刻理解。

    每个人想的角度都不同。

    “suv吧——第一款车…稳一点,国人对大型suv的喜爱,不用多说了,到时候咱们把成本控制,价格打到十五万-二十万,主打家用,还是自研低价高配这一套,肯定起飞!!”

    “轿车也行啊,咱们现在有自己的电池电机技术,内部V4电机方案已经在做了,届时功率和动力之强,安在车上已经可以媲美性能车了。

    特斯拉model3进口还要花到四十五万。

    咱们弄个三十万的轿跑,再把外观搞得漂亮点——就叫年轻人的第一台性能车!”

    “我看不如还是搞入门A级新能源,更稳一点,弄个四米四、或者四米五长的小车,也就是星辰mini的升级款,再把城市代步的路线扩宽一点,销量还是会很稳定的。”

    “靠你有没有梦想,咱们的自研电机V4方案都出来了……大功率力大砖飞懂不懂??”

    “我说白了,都白说了呗……轿车市场小,SUV空间大,国人大就是好,好就是大,总之要大!!”

    “唉真服了,和你们不搞技术的说不通一点。”

    “搞技术怎么啦,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才是最重要的……”

    ……

    这边几个市场部的高管看好SUV。

    国内家用SUV市场不用多说了,没有任何人会质疑这个赛道,很多车企都要靠这个吃饭。

    这边搞研发三电的孙鹏飞等人,又想把V4电机弄出来安在轿跑上。

    内部V4电机的立项是在V2电机研发之后,这次功率直接干到了180kw,最大扭矩来到350N·m,马力241匹,得益于出色的自研架构,和曲线控制。

    就算磷酸铁锂电池包重一点,到时候前后安上双电机,来到恐怖的480匹马力,就算是两吨重的轿车也能推到四秒多的百公里加速,四驱肯定起飞!!

    …

    “行行,先不要吵了。”

    许易忙一抬手,制止了在场的争论。

    他看出来了,大家的梦想都很远大,对造车这件事这件事,抱有十足的热情!

    而且,给出的路线也都很优秀。

    虽然说哪条都走得通,但明显忽略了某个重要的因素。

    “可以,都很有精神。”

    “我觉得大家说得都很棒,但你们好像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许易如同看傻子一般的眼神。

    “电机有了、电池有了、底盘方案和零部件也可以找供应商……”

    “是,造什么车都可以。”

    “但咱们是新能源赛道,我问你电呢?”

    “踏马电从哪来?现在国内充电桩才分布多少?支持大功率直流快充的,又有多少?光卖一二三线城市是吧。”

    “没电你开个嘚!”

    “造个dei!!”

    ……

    当他说完。

    研发部王景明眼神亮了,作为曾经燃油大厂的研发工程师,心里还是念旧的。

    “许总你懂我,依我看——咱们应该走混动和增程啊!!”

    “把发动机捡起来!!”

    ……

    看吧。

    这边增程神教也来了。

    许易心里叹口气,却接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管是纯电也好,还是增程也好,你们认为目前制约新能源车数量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

    然后。

    俞年想了想开口:“应该是续航和充电桩,咱们如果要卖高价位,续航必须要做长,起码要做到350公里以上。

    目前新能源行业头部的比亚迪,全年销量是42万台,就是因为混动系统可油可电,适配不同市场,而一二线城市则因为政策和充电桩密度,主打纯电市场占领。”

    …

    新能源赛道这块,除了国外特斯拉之外。

    目前国内比亚迪,几乎是所有初创新能源车企的参照对象。

    靠着新能源车,混动和纯电ev两条腿走路,硬生生干到了新能源头部,绝对的励志。

    而众人刚刚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要么学特斯拉,弄一个国内还没有人弄过的新能源轿跑。

    要么就是学比亚迪,搞搞混动SUV了。

    “说得没错,所以我们如果要造大尺寸的新能源车,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车子续航和充电桩密度不足的问题。

    所以我打算造一款定位在舒适家用的新能源轿车。

    扣除国补后,价格要锚定在15万左右。

    搭载咱们能量密度高且绝对安全的极星电池,目前是成为国内最大限度铺开的走量神车。”

    许易指了指会议屏。

    “续航”、“补能”这两个问题,是目前所有新能源车企的痛点。

    谁能解决这两个问题,谁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扩展市场。

    而他们的星辰mini之所以能卖的好,其实反而是购买这个价位的消费者,并不怎么在乎这一点。

    因为微型车主打的就是短途通行,只会在市内短途跑跑,再加上限牌城市的特殊政策。

    而那种能开着纯电小mini,靠着一二百公里续航,自驾游XJ和偏远地区的案例,都是在几年后高速服务区和偏远地区,充电桩铺开后才出现的。

    “许总,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是纯电+家用型轿车?

    目前家用混动suv,或者混动型轿车的市场空间,同样不小吧?”

    王景明有些疑惑,面露不解。

    坦白讲目前的新能源市场选择面还是很多的,因为还处于“前期开荒”阶段。

    除了比亚迪之外,包括北汽新能源和其他几家,也有相对畅销的车型。

    他们随便参照对标哪一款,若是运营得当,月销量有很大可能达到一万台这个数据。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相当大的成功啊!

    将15-20万区间的新能源车,能走上量,绝非目前卖4-5万块的微型mini能比的。

    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对他们品牌的提升,都是另一个层级。

    反倒是纯电家用轿车这块。

    目前销量表现还不是那么突出,甚至不如混动类轿车。

    …

    “不,你错了,纯电型轿车市场表现弱,只是目前的情况。

    实际上它的市场潜力,很快就要比混动型SUV要大得多!”

    许易呵呵一笑。

    敲了敲会议大屏,画面开始变动。

    “这些数据,是今年初就已经试点的政策——”

    电子屏上的画面一变,赫然出现了一行政策文件说明,以及由助理小周整理的详细数据列表。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公共交通领域(出租车、公交)”将作为新能源汽车规模化落地的“突破口”。

    …

    京都:投放1600辆纯电动出租车,全年新能源出租车保有量为2100辆,占全市出租车份额的4%。

    魔都:投放1200台辆新能源出租车,全年新能源出租车保有量为3200辆,占全市出租车份额的5%。

    深城:投放800台新能源出租车,全年纯电动出租车保有量为4265辆,占全市出租车份额的36%。

    临安:……

    ……

    “目前国家除了大力推动新能源车发展外,还有一大大力推动的方向,那就是商用新能源车以及新能源公交客车等……”

    “我问你们,假如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所有一二三线城市的新能源出租车,份额占比不断提升,甚至超过60%,你们认为接下来最畅销的车型是什么??”

    对照政策信息和新能源试点。

    许易轻描淡写的一句,顿时击中了所有人的心头!

    啊?!

    一个个目瞪狗呆。

    目前来说还很少人注意到的巨大隐藏市场,被许易从杂乱无章的市场信息中指了出来!

    答案揭晓!

    就是“纯电型轿车”!

    为什么一定要是纯电?而不是混动。

    因为对于运营车辆来说,只有纯电行驶,才能把经济价值发挥到更大。

    至于不选SUV,就更简单了。

    几乎所有成熟的运营出租车公司,以及个人出租车公司,都不会选择SUV。

    因为suv的撞风面积更大,能耗更高,导致行驶里程下降,同样变相降低经济价值,更别说目前的市场环境,suv通常要比同级轿车还贵。

    “许总,你是说接下来的一年,新能源营运出租车数量,有可能迎来飞跃式的增长?”俞年怔怔出神!

    如果是这样,那这个保有量就实在太大了!

    许易摇头:“不是增长……”

    “是暴涨!!”

    …

    没经历过那个阶段,绝对无法想象,当时这个时间节点下,新能源出租车暴涨的速度有多快。

    由于目前的国标续航还是采用NEDC标准,标注300公里续航,实际续航里程只能跑到200公里左右。

    这个续航,难以满足出租车辆的营运里程要求,再加上补能体系的不完善,60kw的直流快充装都不是很普遍,购买新能源出租车几乎半天时间都在充电。

    而这期间只发生了两件时间。

    第一件事,是国家电网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发力,将城市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建设增长至21.4万个,相比去年增长了60%多,而居民私人充电桩超过23万个。

    第二件事,则是随着行业主流电池技术的突破,20万上下的新能源车的续航,纷纷宣告突破400公里。

    “补能”+“续航”这两个巨大难点的解决。

    彻底推动了新能源出租车的大量营运化。

    而比亚迪也是在这个期间,推出了e6 400续航版,以及大量售出秦ev300。

    同期的还有北汽新能源Eh300、帝豪ev300,荣威ev……这些搭载了60kw直流快充的车型。

    最主要的还是补能。

    当补能时间低于一个半小时这个界限,且充电桩的覆盖能让出租车司机在城区随意充电时。

    那么新能源营运出租车的商业价值,就会直线上涨。

    举个栗子。

    在这期间蹭够国家地方补贴,普通人花费15-20万元购买一台续航300的新能源车,在大城市跑出租,保底都能够年入十几万。

    “只要我们能率先向市场推出平价的400公里续航纯电轿车,借助当下充电桩的增量速度,完全能率先吃下第一口最大的蛋糕。”

    “除此之外,还要跟进国家补能建设的步伐,接下来就要介绍研发部门同事近段时间辛苦开发的最新成果了……”

    许易展露一个微笑。

    这个黑科技,放在当下的环境,无论是商用还是民用,绝对是核弹级的杀伤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