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纳尔站起来,走到窗边,望着巴黎街道上匆匆走过的行人。
“乔治,让我们想得更远一些。费里部长的教育改革核心是什么?是义务、免费、世俗。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未来几年,十几年,全法国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将急剧攀升,接受基础教育的人口基数将大大增加。”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乔治·沙尔庞捷:“学校和学生变多了,课本统一了。
那么,下一个必然出现的结果是什么?是筛选!是竞争!”
乔治·沙尔庞捷一时没反应过来:“筛选?竞争?”
莱昂纳尔的语气十分肯定:“当然!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是有限的。索邦、高师、综合理工、工程学院……
为了进入更好的中学、最终升入更好的大学,各种升学考试、选拔考试必然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残酷。”
他走近沙尔庞捷,声音压低:“有考试,就一定有应试。只要考试存在,应试就会随着竞争加剧而蓬勃爆发。
乔治,这是一片真正未经开垦的沃土,一座看不见的金矿!”
乔治·沙尔庞捷费力地理解着这个对他来说有些陌生的词汇:“应……试?”
他出身于富商之家,一路拿着介绍信上到了大学,从来没有为考试这种事发过愁。
莱昂纳尔解释道:“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进行的学习和准备。你想,当《两个孩子的法国旅行》成为所有孩子必读的篇目,并且是考试重点时,会发生什么?
学生们需要理解它,分析它,记住它!老师们需要讲解它,出题考核它!但不是所有老师都能讲得透彻,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自学明白。”
莱昂纳尔停顿了一下,让沙尔庞捷消化这些话,然后才缓缓道来:“这时候,如果有一本书,或者一系列小册子,能够详细解读这些必读篇目的重点、难点,分析它的写作手法、思想内涵,甚至……
预测考试可能怎么出题,并提供一些模拟练习题和标准答案。乔治,你说,这样的书,会不会有家长和学生愿意买?”
乔治·沙尔庞捷的眼睛彻底亮了,但作为一名文学出版商,他对于“应试”这个概念还有些陌生和迟疑:“这……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功利?
而且,莱昂,编写教材解析和试题……这需要非常专业的教学经验吧?你虽然才华横溢,但毕竟……”
莱昂纳尔笑了起来,那笑容里充满了绝对的自信,甚至带着傲慢——这个表情很少出现在他的脸上。
他抬起手,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教学经验?乔治,或许在文学创作上,我还需要向福楼拜先生、左拉先生学习。
但说到如何应对考试、如何分析考点、如何榨干一本指定教材里所有可能出题的角度……”
他顿了顿,拍着胸脯,语气斩钉截铁:“相信我,全法国——甚至全世界——可能都没有人比我更擅长这个了!”
乔治·沙尔庞捷怔怔地看着他,忽然想到莱昂纳尔前几周曾让他搜集近些年中学会考的题目……
再联想到莱昂纳尔是蒙铁尔这个小地方近五十年唯一考上索邦的学生这件事……
虽然他内心深处仍有一丝疑虑,但却不由自主地被莱昂纳尔的自信,以及他描绘的宏伟蓝图所征服。
乔治·沙尔庞捷兴奋地搓着手,目光灼灼地看向莱昂纳尔:“莱昂纳尔!这件事必须由你来主导!
没有人比你更懂文学分析,没有人比你更了解那些作品!你来写!你来编!版税比例好商量!”
然而,莱昂纳尔却缓缓摇了摇头:“不,乔治,我不会亲自去写这些解读和试题。”
乔治·沙尔庞捷愕然:“为什么?你刚刚不是说……”
莱昂纳尔打断了他:“我能做到,但不代表我有时间去做。乔治,我的价值不在于此。
我的价值在于……我知道‘应试’的本质,我知道考试会怎么考,题目会怎么出。”
乔治·沙尔庞捷小心翼翼地问:“那你的意思是?”。
莱昂纳尔微笑着:“我会告诉具体的编写者,针对教材里的文本,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解读,重点挖掘哪些知识点,常见的题型有哪些,命题的思路通常是怎样的……
我可以制定一套标准的、可复制的编写流程和规范。然后,你可以雇佣一批优秀的、贫困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是中学老师,去具体编写这些资料。”
乔治·沙尔庞捷恍然大悟:“你提供思路和框架,他们负责执行和填充内容?”
莱昂纳尔点头:“没错。这样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而且可以快速覆盖多个科目和年级。
我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乔治·沙尔庞捷彻底折服了,他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得多的男人,仿佛在看一个先知。
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莱昂纳尔……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
莱昂纳尔笑了笑:“乔治,这是一门新生意。它不像文学创作那样需要天赋和灵感,它需要的是效率和规模。
它将是「沙尔庞捷的书架」在未来教育出版市场立足的关键。
所以,我要求这本‘新生意’的版税比例,要比我所有的版税都高。
因为它带来的,将是持续不断、稳定增长的巨额收益。”
乔治·沙尔庞捷没有丝毫犹豫:“没问题!绝对没问题!就按你说的办!我们立刻签合同!”
莱昂纳尔却摆了摆手:“合同不急。当务之急,是趁着「贝林」和「阿歇特」还在焦头烂额,我们必须立刻组建团队!”
乔治·沙尔庞捷连连点头:“对!对!对!你说得对!我马上就去物色人选!要文笔好、脑子快、懂点教育的!
巴黎最不缺的就是这种穷困潦倒的聪明人!”
莱昂纳尔这才起身,穿上外套、戴上帽子,与乔治·沙尔庞捷告别。
临行前,乔治·沙尔庞捷问了一句:“这种‘册子’叫什么好?”
莱昂纳尔想了想:“就叫「蒙铁尔密卷」好了!”
“真是个怪名字……”乔治·沙尔庞捷咕哝了一句。
不过这时候自然是莱昂纳尔说啥就是啥,哪怕叫《新圣经》他也敢印。
————
莱昂纳尔回到家,已经是夜里。
艾丽丝第一个迎上来,交给莱昂纳尔一份装订好的合同:“莱昂,这是一位先生今天特地送上门的……”
(五更结束,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