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纳尔当然知道“帮帮居伊”意味着什么,只是这个任务对他来说有些过于沉重了。
莫泊桑悲剧性的“晚年生活”算是文学史上的著名案例了。
他被梅毒折磨到精神错乱,最终在疯人院里了却余生,年仅四十三岁。
这一切的根源,正是莫泊桑那放浪形骸、毫无节制的生活方式——
无休止的嫖妓、酗酒,早早染上梅毒(当然,他以此为荣),断送了身体与才华。
濒死的福楼拜,最放不下的不是未竟的巨著《布瓦尔和佩库歇》,而是这个让他惋惜的学生。
莱昂纳尔当然无法告诉他莫泊桑的结局有多么残酷,他所担忧的一切几乎都会化为现实。
但是他更不忍心在这个时候拒绝一位师长的请托。
莱昂纳尔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坚定、可靠:“先生,请您不要这样说,您会好起来的。
居伊……居伊他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成长。”
他试图安慰福楼拜,但这解释却显得有些苍白。
福楼拜微微摇头:“不,莱昂……我了解他,就像了解年轻时的我……甚至更糟……
他比我更有才华,也更……更缺乏约束力。他像一匹野马,需要有人在他冲下悬崖前拉住他……”
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他的话,莱昂纳尔连忙扶住他,喂他喝了一小口水。
福楼拜喘息稍定,眼神中的急切丝毫未减:“你……你不一样,莱昂。我观察你很久了……你清醒,自律……
你不追逐那些浮华堕落的享乐……你走的是正途。我希望……我希望居伊能多和你在一起。
你的规劝,或许比我这个老家伙更有效……引导他,莱昂,引导他走上正途,让他珍惜自己的天赋……
让他……可以多活几年,写出真正配得上他才华的作品……答应我……”
望着福楼拜眼中的绝望与期盼,莱昂纳尔再也无法说出任何空话去推脱或安慰。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我答应您,福楼拜先生。我会尽力帮助居伊,尽我所能。”
这简短的承诺,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
福楼拜如释重负,紧绷的身体瞬间松弛下来,手无力地滑落回床单上。
他脸上焦虑和恐惧被近乎安详的疲惫代替了,满足地长吁了一口气:“好……好……谢谢……谢谢你,我的孩子……
这样……我就……稍微放心些了……”
喃喃的话语声越来越低,越来越含糊,沉重的眼皮缓缓阖上。
几乎是在瞬间,福楼拜又陷入了昏睡之中,呼吸变得比之前更加平稳悠长。
窗外,诺曼底乡村的夜色依然浓重,但东方的天际线似乎已经透出了一丝极其微弱的灰白。
——————
接下来的两天,福楼拜缓慢、稳定地恢复着。
他已经能够自己进食,也能进行短暂的交谈。
费尔坦大夫每日前来诊视,对病情的转变也表示乐观。
这种好转,让别墅里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
朱丽叶夫人的脸上恢复了血色,莫泊桑也不再是失魂落魄,甚至偶尔能和莱昂纳尔开一两句玩笑了。
到了第三天下午,莱昂纳尔和莫泊桑终于向福楼拜辞行,两人一个要回到索邦上课,一个要回教育部上班。
临行前,福楼拜当着莱昂纳尔的面,语气严厉地叫住莫泊桑:“居伊,我这次在地狱的门口徘徊了一次,想明白了很多事。
生命、健康、才华……这些都是上帝吝啬的赐予,容不得丝毫挥霍。”
莫泊桑有些不自在地低下了头。
福楼拜加重了语气:“我年轻时的荒唐,给了我怎样的惩罚,你都看到了……这具破败的身体,就是明证。
我绝不希望你重蹈我的覆辙,甚至……比我更糟。”
他指了一下莱昂纳尔:“看看莱昂纳尔!他比你年轻,却比你清醒,比你懂得节制!
他的生活清清白白,没有那些污糟的恶习!整个巴黎,没有比他更正派的作家了!
这才是正途,居伊!这才是能让才华燃烧得更久、更明亮的正途!”
莫泊桑的脸颊微微泛红,似乎想辩解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闷闷地点了点头。
福楼拜的声音恢复了一些往日的洪亮:“回到巴黎之后,你要收起那些浪荡的心思!少去妓院!少喝酒!
多和莱昂纳尔相处,听听他的建议!他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你听见了吗,居伊?”
莫泊桑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有些难堪和郁闷。
但他明白这番话都是老师发自肺腑的关怀,最终抬起头,迎上福楼拜的目光,郑重地点了点头……
——————
拖着疲惫的身躯,莱昂纳尔终于回到了圣日耳曼大道117号。
这时已经是夜里,他摸出钥匙打开大门,心想佩蒂和艾丽丝肯定已经睡下了。
然而,客厅的煤气灯还亮着柔和的光芒。
艾丽丝并没有休息,她正坐在客厅的书桌旁,噼里啪啦地打着字。
听到开门声,她立刻抬起头,露出欣喜表情:“莱昂!你终于回来了!克鲁瓦塞那边怎么样?”
莱昂纳尔将帽子和外套挂好:“情况稳定下来了,暂时脱离了危险,但还需要静养。居伊和我只能先回来了。”
艾丽丝在胸前划了个十字:“上帝保佑,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这几天,我们一直提心吊胆的。
厨房里还温着汤,我去给你盛一碗?”
莱昂纳尔笑了笑:“谢谢,我正需要暖暖身子!”
艾丽丝转身要去厨房时,忽然想起了什么,拍了拍额头:“哦,瞧我差点忘了!这几天你不在,收到了几封信。我都放在你书桌上了。”
莱昂纳尔点点头;不一会儿,艾丽丝盛来一碗热汤,他喝完就回到了书房。
果然,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三封信件。
最上面的一封信印着伦敦的地址,来自《良言》杂志社。
莱昂纳尔用拆信刀裁开信封,取出了里面的信笺,是主编诺曼·麦克劳德博士的亲笔信。
他热情地表示《良言》杂志一定会留出足够的版面给莱昂纳尔的新作品,并且无比期待看到来稿的那一天。
同时还表示英国读者对《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热爱——他们爱死了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奇幻爱情。
信的结尾,诺曼·麦克劳德博士则询问莱昂纳尔稿费是每期支付一次,还是每月或者每季度支付一次。
这封信无疑给莱昂纳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麦克劳德博士的回应和《本雅明·布冬奇事》的成功,让他对创作福尔摩斯系列的信心更加充足。
至于稿费支付方式,他并不着急收取,而是委托他们在伦敦为自己开一个账户寄存稿费。
这样以后去英国的时候,就不必在巴黎兑换英镑了。
接着他拿起了第二封信,寄信人地址是爱丁堡医学院,寄信人当然是阿瑟·柯南·道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