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47章 惊喜!北洋水师的成果!

第547章 惊喜!北洋水师的成果!

    随着全国盐铁改制落下帷幕,各地盐场“改煎为晒”顺利完成,铁冶产量与质量双提升,朝廷税银激增,百姓用上平价盐铁,朝野上下一片赞誉。

    朱高炽处理完盐铁新政的收尾事宜,便与朱雄英相约,再次启程前往辽东特林——那里不仅有大明新建的特林造船厂,更是北洋水师的驻扎之地。

    二人乘坐漕运快船,沿渤海北上,一路可见北洋水师的巡逻战船在海面游弋,船帆上“明”字大旗随风飘扬,尽显水师气象。

    抵达特林港时,码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造船厂内,数十个造船工坊连成片,工匠们各司其职,有的在刨削木料、打造船骨,有的在锻造船钉、安装甲板,还有的在涂刷桐油、检修船帆,场地上堆成小山的木料按粗细分类码放,铁器、绳索、帆布等物资整齐排列,几艘初具雏形的战船停靠在船坞中,工匠们踩着脚手架穿梭忙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此起彼伏。

    港口边,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分成数十个队列,有的手持长矛操练阵型,有的在甲板上练习攀爬绳索、架设火炮,还有的在海边进行游泳、潜水训练,整齐的脚步声、洪亮的喊杀声与海浪拍打码头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偶尔还能听到战船启航时的号角声,整个港口充满了紧张而有序的气息。

    码头上的货运栈道更是人来人往,搬运工们扛着粮食、淡水、军械等物资,往返于仓库与战船之间;负责补给的官吏拿着账簿,逐一核对物资数量;还有来自周边州县的商贩,推着小车售卖吃食、工具,为忙碌的工匠和将士们提供便利,处处透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因为朱高炽曾先前向朱元璋详细禀明美洲的重要性——那里不仅可能有广袤的未开发土地,还藏着丰富的金银、香料等大明稀缺的资源,更能为大明开辟全新的贸易航道、拓展生存空间,所以从那以后,朝廷便开始毫无保留地向水师疯狂倾斜资源。

    尤其是承担着向东探索重任的北洋水师,更是成了资源倾斜的核心:户部接到旨意后,将北洋水师的军费预算提升至全国水师总和的七成,只要是水师提出的银两需求,无论是打造战船、采购军械,还是招募将士、储备物资,皆优先拨付,从不拖延;工部则调集全国最顶尖的造船工匠、铁匠赶赴特林造船厂,专门为北洋水师研发更大、更坚固的远洋战船,还按需打造了充足的火炮、弩箭、甲胄等装备;光禄寺与漕运司联动,每月从江南、中原调运数十万石粮食、上万坛淡水,以及腌肉、咸菜等耐储存的食物,确保北洋水师将士粮草无忧。

    除此之外,老朱还下旨允许北洋水师在辽东、山东等地自主招募将士,凡应募者可享受比其他军队高两成的军饷,家属还能获得朝廷发放的田亩补贴;同时,命沿海各州府全力配合北洋水师,提供港口修缮、物资转运等支持。

    朝廷做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集中全国之力,助力北洋水师尽快打通前往美洲的稳定航线,让大明的旗帜早日插在那片未知的土地上。

    在这样的大力支持下,北洋水师此刻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殿下!”一身戎装的俞通渊早已在码头等候,见朱高炽与朱雄英下船,立刻快步上前见礼,脸上满是喜悦,“二位殿下来得正好,属下正有重大成果要向殿下禀报!”

    朱高炽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俞将军不必多礼,北洋水师驻守北疆,辛苦你了。快说说,有什么好消息?”

    俞通渊引着二人前往水师大营,一边走一边说道:“回殿下,去年冬季,我们派去勘察加半岛的先遣队,如今有了确切消息!先前我们总担心勘察加半岛冬季酷寒,将士们难以承受,可今年开春后,先遣队传回消息,说那半岛过了冬天,气候虽依旧寒冷,常有风雪,但比冬季温和不少,将士们靠着厚实的棉衣、取暖的火盆,完全能够忍受。”

    他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继续道:“更重要的是,勘察加半岛就是一座‘宝库’啊!岛上野生动物极多,有成群的驯鹿、肥硕的海狮,还有各种珍禽,将士们打猎就能补充肉食;周边海域渔业资源更是丰富,三文鱼、鳕鱼成群,随便撒网就能捕到满船的鱼,根本不愁粮草短缺。”

    “如今我们已在半岛沿岸设立了三个据点,分别驻守着百名将士,一边逐步探索岛屿内陆,绘制地图,一边建立临时营地,为后续驻军打基础。”

    朱雄英听得连连点头:“有了这座资源岛,北洋水师的后勤补给就有了保障,往后北上探索,也多了个落脚点!”

    俞通渊接着说:“不止如此,属下深知二位殿下一直惦记着向东探索,寻找新的陆地。如今勘察加半岛局势稳定,我们已从水师中挑选精锐,组建了十支探索队伍,每支队伍一百名将士,配备了最坚固的海船、充足的粮草、御寒的衣物,还有指南针等器具,分批从勘察加半岛出发,继续向东航行,争取能抵达传说中的美洲大陆!”

    “好!”朱高炽闻言,难掩激动,连忙追问道,“那现在可有队伍成功回来?有没有传回什么消息?比如看到了新的陆地,或是遇到了当地部族?”

    俞通渊脸上的笑容瞬间褪去,脚步顿了顿,脸色一黯,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低沉下来:“回殿下,截止到今日,十支队伍出发已有半年有余,尚未有一支成功返回。我们派去据点的信使说,曾看到过两支队伍的船只在勘察加半岛外海补给过一次,之后便再无音讯。”

    “海上航行凶险,或许是遇到了风暴,或许是迷失了方向,属下已派人加强沿海巡逻,一旦有队伍消息,会第一时间禀报殿下。”

    朱高炽与朱雄英脸上的喜悦也淡了下来,心中满是担忧。

    海上探索本就九死一生,十支队伍皆是从北洋水师中精挑细选的精锐——他们要么熟悉天文航海,能靠星辰辨别方向;要么精通船舶修缮,可在风浪中抢修船只;要么擅长海上作战与野外生存,能应对未知的危险,每一个人都是水师耗费数年心血培养出来的骨干。

    若是这十支队伍有个三长两短,不仅会让水师损失近千名不可替代的精锐,导致后续探索无人可用,更会让大明筹备已久的海外探索计划遭受重创,此前投入的粮草、军械、船只等海量资源付诸东流,甚至可能让朝堂上的反对声音占据上风,彻底断送向海外开拓的可能,堪称大明探索海外的重大挫折。

    这也是当初汤和为何会激烈反对海外探索的原因。

    在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看来,开拓新航线绝非易事:茫茫大海之上,既没有固定的航线标识,也没有现成的补给据点,一旦遭遇风暴、迷雾,船只很容易偏离航向,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沿途还可能遇到未知的暗礁、漩涡,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更别提海上缺医少药,将士们若染上疫病,或是遭遇海盗、陌生部族,都可能葬身鱼腹之中。

    与其让水师精锐去冒这种九死一生的风险,不如将资源用在巩固海防、安定边疆上,这才是稳扎稳打的治国之道。

    但是,大明有不得不占据美洲的理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