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战定乾坤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战定乾坤

    …

    金国-高丽方面没有选择据城而守,而是选择出城决战,主要是因为,已经跟宋军交战了两年多的金军和高丽军知道,宋军中有攻城利器李琳炮,据城而守根本就行不通,很可能会造成瓮中捉鳖的局面。

    金人已经吃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亏了。

    别人不说,完颜宗辅的妃嫔可就是这么被捉走的。

    试问,完颜宗辅又怎么可能还犯相同的错误?

    根据目前的形势,唯有趁宋军的船队回大宋再接来一批宋军前,在野战中击溃宋军,高丽才能得以保全,金国才能不陷入绝境。

    所以,“王楷”下圣旨,任命完颜宗辅为大元帅,建立大元帅府,全权主持抗宋军事指挥系统,拓俊京副之,由他们自行辟置官属,赐银钱各百万,赐文武官职诰宣贴三千道,允许便宜从事。

    完颜宗辅与拓俊京立即开始着手组建指挥机关。他们任命参谋官、书写机宜、勾当公事、管勾文字准备差使、统制、统领准备差使等机关人员一百多名,又选拔任用三省、吏部、户房等官员数十人。

    大元帅府,作为保卫开京的一个临时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在很短时间内,便在完颜宗辅和拓俊京领导下迅速组建起来,并开始高速运转。

    开京城各主要街头上,很快便张贴出了一张张招募武勇之人的文榜。这些文榜都是以大元帅府的名义发布的,引起了开京市民的极大关注。征召对象很广泛,凡是武举及第、或有才武方略、或有战功曾经战阵、或经边任大小使臣、或曾充弓马手子弟、以及诸民族有武勇敢战之人,都在征招范围之内。希望这些武勇之人,看到榜文后能立即到大元帅府报到。

    同时,大元帅府还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开京的所有奴婢,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贱籍的,全部应召入伍,拿起武器与宋军决战。

    奴隶制的核心是奴隶无独立人格,其人身、劳动成果甚至生命完全归奴隶主所有,不存在个人意愿、劳动报酬等现代动员中的核心谈判变量。

    对奴隶主(或奴隶制政权)而言,动员奴隶无需支付工资、口粮(仅需维持最低生存),也无需征得同意——通过监工、皮鞭等暴力工具,可直接命令奴隶参与作战,相当于调用私有财产,流程仅“下达命令-暴力驱策”两步,几乎无时间损耗。

    还有,奴隶制下,土地、工具、奴隶等核心资源高度集中于奴隶主(或王室、贵族)手中,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系,无中间环节损耗。

    奴隶制政权(如古希腊斯巴达、商周)的贵族奴隶主本身就是军事指挥官,其名下的奴隶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可直接被编入主人的军队,无需招募、训练(基础作战动作可在日常劳作中强制训练)、装备分配(奴隶主直接提供简陋武器),几天内即可组建一支有组织的作战队伍。

    关键,奴隶制动员的核心目标是满足奴隶主/政权的直接需求,无需平衡奴隶的利益,不存在动员阻力或内部协商成本。

    以此时的高丽政权为例:

    高丽贵族全都能看出来,打着解放奴婢大旗的大宋,都已经不是要推翻他们的统治,而是要消灭他们,这逼得他们不得不全力一战。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开京原有的四五万京军,一万多金军,高丽朝廷在几天内又调集了二十多万大军。

    在这期间,宋军的前锋部队,在赵寿的指挥下,已经杀到了开京城下,刘锜、杨沂中、岳飞部都与高丽京军接战过。

    不过,这些都只是战术层面的。

    在战略层面上的,高丽方面商量过后,认为此战不能打据城而守的防御战,但也不能盲目放弃自己的优势。

    高丽的优势是什么?

    那就是,他们拥有开京城这座高丽最坚固的城池,还有充足的粮草辎重,城中还有不少防御利器,比如抛石车。

    于是,完颜宗辅他们决定,背靠开京城打这场野战。

    ……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宿将,完颜宗辅的感觉真是糟透了。

    ——完颜宗辅几乎百分百确定,这次决战,他要大败。

    老实说,如果有选择,完颜宗辅根本不想打这一战,更不想跟宋军决战。

    可完颜宗辅很清楚,这一战,他要是不打,高丽必亡无疑。而高丽和金国现在都已经不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了,而是高丽亡,金国几乎必亡的关系。

    再加上,大宋遏制了他们女真人崛起的势头,诛杀大量的女真人,赵俣还抢走了他心爱的妃嫔以及大量的族妇,这是不死不休的仇恨。

    所以,完颜宗辅决定打这一仗,全力以赴,要么赢,要么战死。

    “事若不济,天也,非我不尽力耶!”

    ……

    高丽想要决战,通过一场大胜彻底解决高丽的问题,非常符合大宋想通过一次大会战而一举在高丽站住脚的意图。

    于是,陈遘、种师中等人快速集结兵力,并召集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组建辅军,向开京会师。

    宋军调动的速度很快。

    没几天,十万宋军和数万由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组成的辅军就已经运动到了开京,并开始向开京城下运动和运输李琳炮、攻城器械、以及粮草辎重。

    完颜宗辅不愧是金国名将,宋军重兵来战,金国-高丽一方的目的已经达到,完颜宗辅果断派大军分路出击,与宋军交战,想要先败宋军几阵,最好能大量杀伤宋军。

    可宋军这边的刘锜、杨沂中、岳飞等将,全都是善战之将,他们听从陈遘、种师中的指挥,游而不斗,也就是,只助大军聚集兵力和聚集辎重,能不打就尽量不打你死我亡的战斗。

    后来,完颜宗辅还利用开京的有利地形,企图趁宋军尚未完成集结的机会,立即发起进攻。

    结果,被岳飞用已经到了战场的十几门李琳炮给挫败了。

    没办法,金国-高丽联军,只能集结于开京城下,摆出了一副打堂皇之阵的架式。

    陈遘和种师中来到了开京城下,亲自登上瞭望塔用千里镜看过高丽营寨中和开京城的布置之后,陈遘说:“敌众我寡,此战须慎之又慎。”

    经过多日的观察和调查,金国-高丽的总兵力大概三十万。

    最麻烦的是,还有勤王之军在往开京赶。

    因此,时间拖得越久,对高丽越有利。

    当然,大宋方面也可以选择挥师南下,边解放,边聚集更多的兵力,然后再回过头来慢慢与金国-高丽交战。

    可这样一来,时间拖的可能就太久了,说不准用几年才能彻底消灭高丽,断掉金国的这一臂。

    所以,陈遘和种师中亲率登陆在宋军抵达开京城下,先派被俘的高丽将领劝降高丽的贵族,提出“若献城投降,有功之人皆可获得封赏,还可以去大宋当官,也能保全城生灵”。

    完颜宗辅当众撕碎劝降书,回应“我等誓与开京共存亡,岂有降理”,并将来劝降的高丽将领斩首,首级挂在城门上,以绝和谈可能。

    经过一番准备和相互试探、争斗,两方基本上都布置出来了自己想要布置的阵型。

    宋军方面,有精通战阵的参谋给陈遘、种师道等人介绍对面的锥形阵:“此阵名锥行,亦曰牡阵,乃攻伐之典范,无显著之瑕。其要在于:前锋须锐进如风,两翼必坚稳若磐。以精锐前阵,于狭正面摧敌壁垒、裂其阵型,两翼继之拓胜。观彼马步诸军,肃然无哗,行伍整肃,此阵择用,甚为精妙……”

    与此同时,高丽军中,拓俊京也在跟完颜宗辅介绍宋军布置的螃蟹阵:“此阵名蟹阵,亦谓荷包阵、莲花抄尾阵,其法至活,可因吾军情势变易。

    吾若分左右二队,彼则以中军分益两翼,亦成二队相拒;吾若合为一队,彼则并两翼前锋为一,复以两翼后半与中军合而平列,为前队应援。吾左队兵众,彼则变偏左阵;吾右队兵盛,彼则变偏右阵;吾出四五队,彼亦分四五队次第迎击。

    其“大蟹包小蟹”之法尤悍:或先以小阵接战,后出大阵围裹;或诈败诱追,伏兵四起,困吾于内,实乃难缠之阵。

    然此阵对军士素求极苛。

    元帅请看,其左右两鳌之“保胜”部,杂乱无章,殊无精锐之态,必是凑数之辈,不足为惧;吾等但防其两鳌各二领精勇足矣……”

    三日后,高丽-金军作好了充分准备之后,主动向宋军发起了进攻。

    伴随完颜宗辅大声说道:“生擒活捉陈遘、种师道,官升十级,赏钱十万!但有立功者,我必不吝升赏!”

    “击进攻鼓!”

    听见鼓声,一直闭目养神的鹰扬大将军,瞬间将眼睛睁开,随即大喊:“杀——”,然后一马当先向宋军杀去!

    在鹰扬大将军的带领之下,一根遮天蔽日的长锥以极快的速度径直向对面的蟹头飞去……

    骑兵对步兵,最少一比三,甚至有可能达到一比五、一比十,尤其是在这平原之上。

    这鹰扬军是高丽最强的一支军队,他就相当于大宋的静塞军、西夏的铁鹞子、辽国的铁林军、金国的铁浮屠,也是一支具装重骑兵,人披两层铁甲,马裹锁子连环甲,在平原上冲起来,一骑能顶几十个步兵,早前连辽军的铁林军都在鹰扬军手上吃过亏。

    拥有燕云地区、西夏地区、青唐吐蕃地区、部分辽东地区的大宋,其实并不缺少战马。

    只不过,从海上运战马,实在是太费劲了。

    以至于,此战宋军中的骑兵并不多。

    而金国-高丽一方则是拥有大量的骑兵。

    在机动性上来说,金国-高丽一方可以说是占有绝对的优势。

    这也是金国-高丽一方敢于决战的原因之一。

    “射击——”

    在鹰扬军进入到了宋军的射程范围内,几十门李琳炮同时炸响,震得地面都在颤。

    炮弹带着尖啸飞出去,头一颗就砸进丽军骑阵最前头——那匹巨甲重骑刚抬起前蹄,炮弹直接洞穿它的马铠和人的胸甲,“轰”地炸开,人和马瞬间成了漫天血雾。

    另一颗炮弹砸进密集处,三匹重甲马应声倒地,铁甲碎片混着断戟、残肢溅起来,骑阵硬生生被撕开个丈宽的口子,惨叫声盖过了马蹄声。

    仅一轮炮击,就给高丽的第一强军造成了上百人马伤亡。

    可李琳炮的狠劲就这么一阵——清理炮管里的火药残渣、填火药、塞炮弹、点引线,没一刻钟根本完不成。

    这导致,李琳炮的威力是大,但只放一轮炮就哑火了。

    炮声刚歇,原本已经被吓破了胆的鹰扬军,见李琳炮虽然厉害,但数量好像太少了,就又人跟铁塔、马像移动的堡垒一般继续冲锋了。

    此时,高丽最精锐的鹰扬军,已经折了一成多,可这并没有吓退鹰扬军,这些人马踩着同袍的尸体继续冲,铁蹄把地上的血和土碾成泥,烟尘裹着他们,活像道奔过来的钢铁洪流。

    最前头的高丽鹰扬军大将左臂都被炸没了,只剩半截胳膊挂着甲片,可他还单手挺着长枪,借着马冲劲继续向前冲锋。

    陈遘用千里镜观看到了这一幕,由衷地说:“高丽亦有强军也。”

    一旁的李纲也说:“确实如此,高丽还是有些底蕴的。”

    赵鼎则说:“可虽说如此,胜者依旧是我大宋!”

    赵鼎话音一落,鹰扬军就杀到了宋军前三四百步的距离。

    这时,指挥床弩的王胜,抬起手,示意床弩准备射击。

    尽管床弩最大范围杀伤的箭矢是寒鸦箭(在弓弦上装兜,一次盛箭数十支,同时发出有如疾风暴雨),但在这个距离是用不了的,因为寒鸦箭射得箭矢虽多,可是破甲能力却不行,因此,在这个距离,床弩射出去的是带翎的短矛。

    在李琳炮诞生之前,床弩配以带翎的短矛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杀伤力最大的兵器,三四百步以外都能将身穿两屋上等铁甲的高丽骑兵射杀。

    王胜手臂猛地劈下,暴喝:“放!”

    数十张床弩绷得如满月的弓弦骤然回弹,“嗡”的震鸣压过马蹄声,带翎短矛拖着灰黑色尾羽,像道道闪电扎向冲锋的骑阵。最前头那名断臂的鹰扬军大将,刚要挺枪嘶吼,短矛已穿透他残存的肩甲,从后心扎出,矛尖带着血珠钉进马首——战马前蹄猛地跪地,人随惯性往前栽,整个人被矛杆死死钉在地上,玄铁甲胄“哐当”撞地,血顺着矛杆往下淌,在土上积成小洼。

    旁边一骑巨甲重骑,马身刚裹着烟尘跃过同袍尸体,短矛直穿马腹,矛头从马背上破甲而出,挂着脏器坠下;马吃痛人立,背上骑兵被甩飞,还没落地,另一支短矛已斜射而来,从他后腰穿入,前胸透出,连人带矛钉在不远处的土坡上,四肢抽搐两下便没了动静。

    密集的短矛扎进骑阵,有的穿透两匹并驰的战马,将人马串成一串钉在地上;有的擦过铁甲缝隙,钉进骑兵咽喉,尸体挂在矛杆上,被后续冲来的马蹄带得左右摇晃;还有的斜扎进地面,矛尖朝上,冲得太猛的重骑收势不及,马蹄直接踩上,短矛从马掌穿进马腿,战马轰然倒地,将骑兵掀翻,后面的骑队收不住脚,直接踏过,把倒地的人马碾得血肉模糊。

    原本密不透风的钢铁洪流,瞬间被撕开数十个缺口,短矛如林,钉在地上的人马横七竖八,残甲碎片混着血浆溅在矛杆上,连奔涌的烟尘里,都飘着血雾的腥气。一些未被射中者勒马急停,却被后面的冲势推着往前挤,不少人直接撞在斜插的短矛上,又添了新的尸骸……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