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卫东这会儿肯定联想不到吴生云和熊国明这俩会碰出什么火花。
他在当教员呢。
疗养院再小,这会儿也都有篮球场。
所以让卫东在山上呆了个把月,天天打篮球、钓鱼、观山水、谈话、开会。
别提多么逍遥自在了。
其他人被扣在山上这么久,其实能自己出门遛弯、逛乡里集市甚至下田干活儿。
当然外出有警卫员跟着。
想打长途电话不可能,方圆几十里山头乡村就没有。
写信收信更不现实,主要是怕失踪、自杀之类。
工程师、技术员们也别想下山去船厂,集中起来天天探讨造集装箱船的技术要点,沪海厂给大家科普介绍,然后一起探讨分段造船的项目准备,先闭门造车的把整个事情想清楚。
顺便看厂领导们上改制培训班。
能做到万人大厂厂长的厂领导们,换算人头数,那也是师长级别。
让卫东没说错,这都是上万人吃喝拉撒从业务生产管理,到局面控制,财务运营都得具备平衡力的全能型高管。
行不行,在这个把月朝夕相处也能看出来。
尤其是让卫东拿出峡江厂这个自行高炮三线厂来做改制案例。
就把这二十来人的厂领导,筛查得一清二楚。
反正都扣在这里,让卫东索性手把手的教各位怎么改制。
先把峡江厂所有讯息都分别列出来,发到每个人手里,各自考量要怎么办。
有些事情,猛的砸过来会魂飞魄散。
但主动交代或者反复梳理后,没有马上拖走,慢慢又会心一横,人死鸟朝天,老子还不是要过下去。
注意力又开始习惯性的专注到企业上面。
而且还是做练习题一样不相干的厂,全新领域,有人手把手教,有同等条件的“同学”。
和自己以前完全不同的体会,就很容易用心投入。
这个过程其实就像是炼钢的时候淬火锻打祛除杂质。
峡江厂的厂领导都没资格参与。
最多只是来介绍下情况,就别来打扰我们招投局高干班上课。
听了这个定性,大家心头又放松点,更加如饥似渴的珍惜学习机会。
这种心理上的变化相当微妙。
四五十岁的人,还跟年轻人一样感觉从头活了一遍。
跟让卫东他们那帮警卫员、司机打篮球都特别有劲儿。
过几天再用车把众人带着去峡江厂。
让卫东跟他们一起认真考察厂房、设备、库存、技术实力、员工情况。
包括成片藏在山洞里的防空车间、宿舍区、小码头、小车站全都看过之后,回来开会探讨。
过两天再用水翼艇带各位去江州上游考察之前峡江厂厂长提到的川南长挖厂。
这的确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三家具有液压挖掘机生产能力的厂家。
同样属于三线厂的这家领军人就不错,抓住最近房改的机会在扩大建设,也参加了两百多公里外的汽博会,展示过他们的挖掘机。
也在长江边的厂区还是从让卫东他们的小码头把样品挖掘机给卸下船的呢。
所以这次的江州长江大桥南桥头移山行动他们也卖了好几台挖掘机,对大客户很热情。
展示了他们的各种履带式挖掘机、起重机。
不带液压的,就是很多七八十年代小朋友画过的那种机器,用很多钢缆牵扯在挖斗上,靠卷扬机拉动钢缆来实现俯仰、翻挖。
而液压是从七十年代末才完成的技术标准。
让卫东很清楚肯定耐用性跟国际名牌有差距,但如果不支持这种国有装备,未来就没有发展前途。
所以要求拿了“银行投资”的城建公司,再下十台二十台订单,顺便给基建团培养维修人员,保证零部件供给。
见多识广的造船厂厂领导们,都看出来峡江厂已经在专业性上走得很踏实。
绝对不是拿坦克底盘改改,就能造同类产品竞争的水平。
对比这艘波音公司七十年代研发的水翼艇,感觉恰恰就是七八十年代,整个产业科技含量,提升到了不再是以前白手起家靠着敲敲打打也能搞出来的水平差距。
再搞以前那种看似艰苦奋斗的自我研发,其实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的瞎糊弄,哄得了主管部门,哄不过市场。
让卫东都收起之前建议峡江厂搞挖掘机、工程机械的想当然。
吃过人家当地土特产美食,返回江州还参观了热火朝天的移山建设项目,甚至去更加摩肩接踵的北区商业中心考察学习现代房地产项目。
最后再回山上继续开会探讨。
基本上把这家厂扒得体无完肤。
看似从改制开始积极军转民,七十年代末达到两百多万,八五年已经有九千多万年产值。
其实就跟让卫东当年跟江州市里面谈那个工业品销售细节一样,好看的数据背后,稍微细算账就看出来问题。
一万多人的厂,年产值九千多万,平均每人几千块产值?
乡下人搓草绳、编苇席都能达到这个成绩吧。
更别提利润了。
仔细分析更能发现,改制这几年始终没有什么拳头产品,不断的跟接散单一样,开发生产过上千品种的制造协作产品。
过程中产生堆积如山的试验报废品。
这种浪费,对国营厂来说早就习以为常,根本不心疼。
为了革新研发付出代价是可以理解的,但毫无理由的浪费研发,而且拼凑出来的东西完全比不过国际甚至国内同类产品。
这种研发简直有毒。
每搞一项就搞个车间修座厂房,市场不接受又换个产品研发。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设备越来越多,整个厂区摊子越来越大……
船厂厂长们都触目惊心了!
改制小能手更是觉得无可奈何。
好像无意之间,大家一起偶然遇到个集所有三线厂、国营厂问题于大成的顽症。
更是整个三线工程的浓缩写照。
在当年的局势和判断下,展开三线工程肯定没什么问题。
但有利有弊,这里就把弊全部集中展现。
二十多名厂领导跟让卫东一起,撰写了电脑PPT版本的峡江厂改制考察报告。
图文并茂的展现了整座厂的所有真实状态,详细阐述了目前该厂的问题、症结、困境,估算出了资不抵债的巨大窟窿。
最后给出的建议也很详尽。
要么把整座厂打散安插到其他单位;
要么就是破产清算,然后再看有没有凤凰涅槃的机会;
现在的厂持续这么搞下去,只能是个越来越庞大的黑洞。
甚至详细列出了建议这家厂可以朝着汽车配件发展的可行性报告,但需要全面加强品控质检体系云云。
所有厂领导跟在让卫东后面签名,上交文件给五机部。
这才算培训结业。
根据各厂清查出来的问题,有几人其实是涉及到了这年头可以法办的边缘,但放到十多二十年后的标准又不算多严重。
那年头是想有经济问题,也没多少经济可以问题,都穷得叮当响。
让卫东分别单独谈话,直言是“民营企业”性质救了他们,可以离职,也可以转到鹏圳西区去担任新厂厂领导,规模小很多,但看看有没有二次创业重新做到万人大厂的可能。
收入待遇反而更高些。
光是没有对外宣布,就让这几人千恩万谢,起码还有回去带着家人“调任”的脸面。
有两家厂的厂领导班子和沪海道奇汽车总厂里面的厂领导整体对调。
这属于整个厂的风气或者发展方向有偏差,需要全面整顿。
然后所有厂都新增了招投局改革办公室,一帮从汽车厂、东升贸易挑选出来的年轻人,全面担任厂领导助理。
跟随协调工作,更是担任随时可能补位的救火队员职务。
重点在于这些厂领导里有三个是总工程师级别的技术型领导,和那十多二十名呆了个把月的工程师、技术员一起组成了长航重工技术委员会。
这才是整个长航重工未来的核心存在。
长航船舶重工这七家厂,以前都属于船舶总公司,自然都是单线联系,上级领导都在平京的六机部。
单列出来成为招投局下属二级集团,那不就得有个长航重工集团了。
现在集团董事长肯定是让卫东兼任着。
但这种之前预估大约过百亿,清盘出来竟然超过两百亿总资产的庞然大物。
尤其是这还不包括各厂的地皮地价,造船厂的占地规模可想有多大。
仅仅就是十二座船台、俩干船坞、浮坞、百吨龙门吊、钢材处理线、加工厂,房产等等。
反正熊国明看了就垂涎欲滴的提出,为什么我们不把这打包到港股去上市呢!
只有老方知道,招投银行在港设立营业以后,让卫东能保底投入资金买“理财”项目。
连老汪都是相信董事长能从HK拉到资金。
所以熊国明作为保险公司老总,还是觉得这样资金来源不稳妥,只要把这百亿资产拿去上市,滚滚资金不就到账了么。
因为他没跟着让卫东到沪海沿着长江考察,留在HK认真进入亚洲电视、永安银行、中大甚至顺着这条线又深入考察了亨氏集团、德氏家族。
等他回鹏圳报到的时候,居然已经招募了三个HK职业经理人。
然后带着一起去参加长航重工的改制工作,自然而然得出这个结论。
这就彻底走上了金灿灿的金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