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967章 命运的齿轮终于默默转动

第967章 命运的齿轮终于默默转动

    沪海厂还有个最大问题,就是几乎没有扩展空间。

    哪怕他们的船坞、船台都在蒲东这边,周围还是挤满了多年来积累的宿舍、厂区、居民楼、街道。

    而江浙段这边两三家,包括金陵厂都在宽阔的江边,能够随时扩张新建。

    太大的船肯定不能用侧滑、纵滑入水,必然得是那种可以注水抽水的超大船坞。

    对这种超大型规模的造船厂,巴拿马级是两百多米,船坞船台就得三百米甚至更大更长。

    光是让卫东曾经提出的超巴拿马级,近四百米长度就是沪海厂未来没办法做到的远期硬伤。

    这也是当初他们那么反对搞超巴拿马级的本能反应。

    所以说很多学术之争、技术之争,说到底还是各自利益之争。

    让卫东不动声色的看两三家厂呛声争夺,却不予置评的样子反而让所有人马上安静。

    心头估计都在暗自惊诧,大老板真有这么深不可测吗?

    让卫东好歹现在已经是千军万马杀过来的主公了。

    不是卖块腊肉都要算计不会被抓的菜鸡。

    等都安静下来才开口:“大家记住,你们虽然现在还有体制内身份,但我们是按照民营企业模式管理,你不行就马上会下课,你啃不动的骨头,不愿分享的资源,打不下的阵地,就会立刻换别人来,反而厂区规模都是小问题,招投局既然有信心协助沪海市建设全新的深水港码头,那就也有实力在长江沿线任何地方建设全新的船厂,如果哪家厂做不出贡献,被取消破产也不是不可能。”

    阳春三月的峡江山头,暖洋洋的和煦日照下,大家居然觉得有点有点打冷战。

    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那种无情的资本家嘴脸开始露出狰狞了。

    让卫东总结上半截:“总之招投局和国家远洋集团,都将组建自己的远洋集装箱船队,包括这个阶段的内河集装箱船只,都是为这支起码得几百万吨船舶的新船队做支线供应,我还将尽可能推动HK船商、船王什么的来长航重工造船,我们只要啃下大型集装箱船这个硬骨头,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将是在座各位的丰功伟绩,凡是阻碍了这场战争的人,一定会被军法处置!”

    就像脚下的江州厂,曾经承担鱼雷快艇的生产任务。

    这些船厂几乎都有军工背景。

    但不管之前造什么船,现在全都非常明晰的被调动集合到集装箱船这条线上来了。

    听让卫东这么说,反而清楚了未来局面。

    现在没了掌声,带满大战前的凝重和专注。

    工程师们更是屏息凝神。

    董雪晴躲在旁边小楼二层,跪在床头趴窗户上偷看的样子,还是宛若那个几年前的少女,满眼都对“姐夫”充满了崇拜。

    虫虫这傻儿子还想爬上老妈的肩头一起看外面什么稀罕。

    一肘子就打飞,落地还被姐姐来个飞踹,阿达!

    拉姆赶紧忍住笑抱姐弟俩从后面到草坪玩,别打扰了父王……

    的确有点霸王气质了:“我知道,这个时候还有很多客观问题,特种钢材只有沪钢才开始出炉,江州钢厂、鄂昌钢厂、金陵钢厂你们有没有人手去搞定社会关系、技术关系,保证钢材供给,这是你们的问题!”

    “手里的技术工人够不够,老的还能上战场吗,新的技术人员跟上了吗,这更是你们管理大厂的能力问题!”

    “最后资金运营能力,能不能每分钱掰开了花到位,能不能最大限度调动资金营收,这就是你们个人的经济头脑!”

    “不行就早点提出让位,有的是人等着冲上来堵住缺口!”

    厂领导们都满脸严肃了,让卫东才举起最后的大刀:

    “刚才说了开源,现在才谈节流,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招投局可以同时发起十条巴拿马级货轮的建造,也能调动上百亿资金投入船舶重工,但这钱要是都跟国营企业时代这么花,那就跟用漏勺舀水差不多……”

    说到这里,甚至指了指周围这疗养院。

    家大业大,几万人的两家厂,搞这么个疗养院简直是家常便饭。

    很多三线厂山高皇帝远,厂长就是土皇帝。

    如果说自己搞作风问题、财务问题,还会被举报。

    那么全厂大家都来共享安逸,会不会就全都不吱声了呢。

    三线厂是奉献了一代人的青春,为国投身到茫茫大山。

    但摸鱼懈怠的也不少。

    不在大城市,纵情山水间也是种安逸生活。

    所以已经非常熟悉各种三线厂的西山厂副厂长,稳准狠的压下铡刀:

    “节流,那就是所有厂从现在起,都要接受由招投银行派遣的资产清查组进驻清查,所有资产、人员、设备、账目都要翻个底儿朝天,在此期间各位就暂时停留在这里了,有情况有问题也可以提前谈。”

    所有人脸色剧变!

    完全没想到这是鸿门宴。

    这年头都没手机,根本不用担心私通消息,轻松斩断……用后世的话说,这叫留置,或者说双规。

    在规定的时间,就规定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有人已经难以抑制的开始发抖!

    也许有人会想到换了新的主管单位,会做些清查整顿。

    但没想到来得如此迅猛强硬。

    普遍都是几千上万人的厂。

    规模有多大呢,就山脚这座产高炮的机械厂,恰好藏在两条山脉间的谷底。

    可能当时设计选址的思路是敌军空袭来了零点几秒就闪过,根本来不及轰炸扫射。

    所以厂区纵向连绵超过五公里长度!

    一头接铁路,一头靠长江。

    这两天让卫东顺着老程的建议,去参观了下,规模巨大。

    然后显而易见的管理问题也不少。

    就当是代船厂们交了份差生成绩单。

    提前让招投局老总有了警惕。

    不雷厉风行的斩下去,这几万人的七家厂能跟筛子似的把造船钢板都筛得千疮百孔。

    在资本家眼里,这是几万张吃惯了大锅饭的嘴。

    所以就在厂领导们赶过来的三四天时间里,相关几个省市的分公司财务人员,已经配合接待从平京财务中心,鹏圳西区结算中心调集的近两百号人员,在七家船厂外默默排查等待。

    这边开会,董雪晴就打电话通知拿着公函进入开查。

    大多是省会、地级市的这几座城市,都有分公司、销售公司,这三四天也提前把本地大厂做了个基本摸底。

    所有相关地盘、主要办公楼、财务主体都派了人要求进入。

    凡是阻挠进入的可以打电话联络相关厂领导证明,无理阻拦者将承担所有责任。

    这时候的长航重工各部分已经不属于原六机部、船舶总公司,而是完全划归给了招投局。

    公函在调动厂领导去江州开会的时候,就已经发到各厂,现在持有招投局的公函,是准备好要由该省、该市领导出面摆平各厂的。

    结果打到招待所来的电话只有两个。

    得到厂领导在电话里同意配合后,七家厂都完全开放了清查。

    只能说这个节点,还在八八年。

    老方电话里给让卫东提到的外资船方说的国际航海业下行期,从中东能源危机、两伊战争的七五年,持续到八七年左右,恰恰也是国内改开后的转型期。

    对船舶行业来说,国内外都是艰难期的重叠。

    老程他们从八一年就开始减少订单,老耿他们八三年被要求停工。

    这个阶段为什么崩,是因为之前所有订单和工程,只有国家安排的计划。

    当市场经济还没起来,没有社会上的订单,这个转型期必然就是空白。

    各船厂都已经缺少国家船舶订单穷了好几年,但还没到后来有些厂瓜分破产的阶段。

    船厂又不那么容易被瓜分。

    所以吃喝问题肯定有,但中饱私囊这种大问题还是少。

    毕竟这种厂就是个小社会,所有人相互都认识,管理层做什么都被所有人看着的。

    主要集中在各种大小违规。

    相当部分还是这几年穷疯了,为盘活厂子什么都敢干。

    从中反而能看出来有些厂领导的担当和能力,反而有些啥问题都没的,厂里工人怨声载道骂娘的很多。

    查到后面,六机部和经委都派了人来要清查总结清单报告。

    因为在这之前从来没出现哪个强力部门,这么翻个底儿朝天的详细盘存企业所有资产。

    精确到违章建筑以厘米计!

    老汪和熊国明都带着招投银行、招投保险的人手来参与。

    很明显,当刮毒剜疮的清查过后,肯定就是银行挥舞“外资”引进来注入恢复生产,保险公司建立所有人的五险一金,甚至生产过程的船舶保险……

    熊国明给让卫东打电话申请险种的时候,气得主公大骂你们这不是抢钱吗?

    生产船舶要是没出事,顺利下水,这保费就被保险公司净赚了!

    但又不得不捏着鼻子给,一切正规化的和国际接轨就是这样。

    而在这个阶段,命运的齿轮终于默默的转动起来。

    一直在山上的让卫东,让吴生云以船舶公司老总的身份,过去协助招投船舶公司的建立。

    结果促成了吴生云和熊国明的碰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