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太子的眼神中仿佛藏着万千闪烁的星辰,满怀雄心壮志。
“好,去做吧。”
经过了培养和挫折的锤炼,太子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实力。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沉淀经验。
秦明对这个继承人没什么不满意的。
“是!”
果然,少年闻言,顿时兴致高昂的转身离开。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秦明恍惚间在他身上看到了那个年轻的自己。
推开房门,一阵凉风吹来,抬头看着一望无际的天空,他忽然有些失神了。
年岁已过,当年踏破宫门从京城出走的一场景仿佛还历历在目。
“安排人,朕这几天想去下面走走。”
秦明转身对影七开口。
“是,陛下。”
影七应了一声,便着手准备。
第二天清晨,一辆极为朴素的马车从皇宫侧门驶出。
马车上只有两人,一个是秦明,还有一个驾车的影七。
这次出宫秦明谁都没有带,只有这个贴身的侍卫。
并不是他不想带,而是当初从岭南和自己一同打进京城的诸多将领们,随着大乾王朝疆域的扩大,已经开始朝着四方奔赴。
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成为了坐镇一方的大帅。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现在内忧外患每天都会滋生。
如果没有可以信任的人,坐镇在帝国的各个方位。
秦明想要管好这个国家也会很困难。
也正是因此这些和他一起拼杀上来的兄弟们,现在就全都和他相隔远方了。
就算是大乾境内现在已经都通上了铁路,秦明平时想见到他们一面都不容易。
马车很快来到了皇城外。
京城的街道上人流熙攘。
这里已经铺上了水泥路,还有一部分的电线在街道上连接了各处的工厂。
各地的商铺总行,全部都在街上林立着。
从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来到京城的货物,都在大街上陈列。
如果在往年说不定会有很多偷鸡摸狗之辈,在这边找机会将其顺走换钱。
但现在就算是大方的摊开放在大街上也不会有任何人去动。
除此之外,还有一群正在晒太阳的老汉。
他们都是在秦明的退休金制度开始推行后,得到收益的第一批人。
这些人里面,大多都是前些年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官兵,现在就算是没有了劳动的能力,但只要活着,朝廷每个月都会给他们三钱银子。
若是换做前些年,这种负担是朝廷绝对不可能承受住的。
但现在大乾王朝的朝廷,财政方面丝毫不用担心。
自从秦明将海上诸国打通后,大乾王朝凭借着强大的技术手段,将自己的产品远销海外。
获得财富的同时,还将这些银子里的一大半都投入到了工坊的技术革新中。
这样便能维持良性循环。
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已经进入了工坊中,供应研究开销。
只有一小部分进入了王国的财政税赋之中,但就算这样,也已经让他们阔绰了起来。
从而有能力来保证这些人的开支。
当然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公共开支,秦明也全都照顾到了。
秦明的马车走到一处街角,影七突然听到秦明开口。
孩童的读书声从朝廷的学堂中阵阵传来。
秦明缓缓抬头看向了街道尽头的那处学堂。
这个学堂就是朝廷设立的整个王朝里面的几千个学堂之一。
在这里只需要花费很少的银子,就可以让自己的后代在其中读书很多年。
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专业去进行学习。
这样他们就不会有其他的困扰了。
有时候一些人在读书的过程之中发现自己并不是这块料。
他们的聪明才智其实是被埋没的。
可如果是学了一些读书之外的东西,比如带兵打仗或者是制作各种机关,以及进行科学的研究。
这些东西他们就很有兴趣。
而秦明这些学堂就是把各类人群进行分批次的培养,从而为整个王国带来了非常多的人才。
“陛下,咱们要去哪?”
看到秦明一路走一路思索,这个时候影七终于忍不住,开口打断。
离开了皇宫之后,他就这样漫无目的的在街道上走着,到现在为止,秦明都还没有告诉他究竟要去哪里。
“一路往南走吧,有一些想见的人。”
秦明缓缓开口,脸上浮现出了一抹追忆之色。
影七点了点头。
马车一路南行,很快便离开了京城,来到了大乾皇陵。
“陛下?!”
看到秦明亲自来到皇陵,负责守陵的士兵顿时瞪大了眼睛,秦明出行可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还会牵连到各个部门进行安全的护卫,并通知沿途的官员来进行接待,可现在秦明却谁都没有通知,竟然直接跑到了这里,这也是让在场的几名士兵都有些诧异。而秦明则是没有太大的反应,扫了他们一眼之后淡淡的说道:
“不用惊讶,都走吧,朕自己在这里看看。”
挥手驱散了他们之后秦明就走进了皇陵之中。
秦明站在先帝的位置前方,这里非常安静。
“父皇,你也没有想到吧,有一天我竟然能够站在这个位置上,甚至还把这个国家管理的如此之好。”
“可惜啊,你看不到了,时间过了太久了,再多的怨恨也都不存在了。”
想起当初来到京城,并将他们一家子全部都逼退的场景。
秦明也忍不住有些感慨。
只不过当初就算是再大的仇怨,经过了这么多年之后,都已经随风消散,百姓和百官都已经换了一茬,甚至都没有人在记得当年的事情。
只知道现在这位皇帝在登基之后就一直致力于民生,并帮助百姓们赚到了很多银子,还改善了很多的基础设施以及朝廷的体制。
最终将这个王朝推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站在依旧安静的皇陵中,秦明沉默了很久。
最终所有的感慨都化作了一抹微微的长叹,转身离开了这里。
马车继续向南行。
不知不觉间又来到了一处秦明极为熟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