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王庭。
“大单于,辽东军大举南下,捣毁辽东防线的最佳时机来了。
族中的勇士们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您一声令下!”
阿鲁坦万户兴致勃勃的请战道。
同大虞朝火拼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能把敌人打趴下,辽东防线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最近的南下路线,被辽东镇这颗钉子挡住了,以至于每次南侵都要绕路。
很多时候明明劫掠了大量的战利品,却因为路途遥远,不得不舍弃其中一部分。
“阿鲁坦,你太过着急了。
什么时候南下,大单于自有计较。
辽东镇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南下夺取了大虞京师,南边的虞朝人正在组织勤王大军讨伐。
有机会坐视虞朝人自相残杀,我们干嘛要这么早介入?”
尼赤勒格万户当即反对道。
在他看来,撕破辽东防线随时都可以,犯不着在虞朝人内斗的时候出手。
现在这个时间点,就算南下劫掠,也别想获得多少收益。
仓促介入虞朝内乱,除了能消耗鞑靼王国的国力外,没有任何好处。
“尼赤勒格说的不错,有机会坐山观虎斗,我们犯不着上去拉仇恨。
没有外力威胁,虞朝人才能放心大胆的自相残杀。
一旦我们出兵,无论是辽东镇,还是南边的勤王大军都不敢放开手脚战斗。
与其向辽东防线出手,不如先解决掉大虞朝部署在宣府、大同一线的官军。
上一次鬼方联军在草原上设伏,看似重创了敌军,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
不趁着敌人钱粮匮乏,把他们给解决掉,一旦恢复过来,那就后患无穷!”
额尔德顺势提议道。
上一次伏击大虞边军,他们可是费了不少功夫,怎奈队友不给力。
好几次明明包围了敌军,最后还是被人家杀出重围。
仅仅只是突围也就罢了,局部战场上还遭到了反杀。
昔日那个强大的蒙元帝国,早就成了历史,现在的鬼方部落只是一群墨守成规的老顽固。
明明进入了火器时代,还死抱着骑射的看家本领不放。
纵使偶尔缴获了一些火器,在战术运用上,还是当弓箭一样。
在占据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不慢慢拖延时间打消耗战,还傻乎乎冲上去和虞军决战。
敌军甲胄在身,他们却是一身白衣。
往往一场大战下来,就算能够获胜,自身的损失也会超过敌军。
作为盟友,鞑靼王国自然不会提醒他们。
不光没有提醒,反而不断吹嘘鬼方人的勇武,鼓动他们和虞军正面决战。
好多时候鬼方高层明明不想硬碰,也被盟友架了起来,不得不和虞军决战。
靠着灵活的外交手段,不光重创了虞军,还消耗了鬼方各部。
连续赢了两次,心里高兴的不行,嘴上依旧在替盟友惋惜。
“额尔德说的不错,确实不能让虞朝边军恢复。
现在李牧那王八犊子在南边起兵勤王,他们这些旧部收到消息,很有可能南下投靠。
我们必须赶在他们离开前,先一步发动大战,把这些边军全部留下!”
呼格吉勒当即拍板道。
一系列的大战证明,大虞朝腐朽的只是官僚体系,边军还是有战斗力的。
以往的时候没有行动,那是大虞秩序尚未崩溃,边军要遵守规矩。
现在辽东镇占据京师,约束边军的朝廷法度,也丧失了作用。
原本一天只能吃糠咽菜,勉强度日的边军,最近的日子突然好了起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部队缺粮了,就冒充叛军,跑去士绅大族门口打秋风。
北方再怎么大旱,破产的也只是普通百姓,豪门大户的日子依旧奢靡。
当下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晋商集团。
这帮发国难财的家伙,一个个都肥的流油,很自然被边军给盯上了。
再多的看家护院,也不是正规军的对手。
要么乖乖掏保护费,要么人家自己动手取。
不光边军收他们的保护费,合作伙伴辽东军,也在勒索他们。
为了生存下去,晋商们第一时间选择向主子求援。
可惜因为商路中断,晋商能够为鞑靼王国提供的物资数量大幅度减少,连带着他们的地位也急剧下滑。
一封封求援信到了鞑靼高层手中,直接当成了厕纸。
鞑靼高层在做决策的时候,各方面因素都考虑到了,唯独没人提晋商的悲惨遭遇。
以往立下的功劳,在利益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
清晨,太阳光刚撒向大地,码头上就聚集了大量的官员。
六部尚书亲自带队,南京城中的大小官员,没有一个敢缺席的。
明知道汉水侯的船队不可能这么快过来,一大早就把大家叫过来,内心深处众人也没少埋怨。
不过领头的几位尚书心里也是有苦难言,都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谁想折腾自个儿呀!
可有些事情,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事件背后代表的立场。
从一开始他们就打定主意,把李牧高高捧起来,塑造成大虞朝的大忠臣。
利用道德光环约束,确保他不会成为施靖风第二。
这种阳谋玩法,不能光靠嘴上说,还要身体力行。
众望所归是第一步,也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百官无条件信任,连六部尚书都甘愿屈居其下。
在这种背景下,李牧若是后面造了大虞朝的反,那就成了王莽第二。
别说天下人有想法,就连麾下的小弟,也会忍不住多想。
毕竟,一个政权如果建立之初,根子上就缺乏忠义,又如何能够指望底下人忠心。
王莽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篡汉之前,简直就是道德无暇的圣人。
可迈出篡位那一步之后,原本众望所归的局面,就迅速发生质变。
如果不进行后续的一系列改革,政权也能够勉强维系,但得国不正的政权国运肯定不会长久。
在无力阻止李牧篡权的背景下,他们这些大虞旧臣能够做的,也就这么多。
“诸位大人,不如先去茶楼歇息一番,等侯爷的船队抵达,我们立即派人通知大家过来。”
提运使一脸忐忑的提议道。
作为主观码头航运的官员,何曾见过这种大场面啊!
如果不是知道来的人是汉水侯,还以为是皇帝南巡了。
“不必了,我等就在这里等着!”
万怀瑾一口拒绝道。
演戏就要演全套,这种时候敷衍了事,那就是在给未来留下隐患。
实打实的礼遇,才能展示他们的诚意。
等待的时间越久,越能证明他们重视。
在政治上,很多时候态度比结果更加重要。
戏若是演好了,纵使汉水侯看破了算计,也不能和他们计较。
纵使未来发生剧变,让李牧得了天下,他们也获得了一个忠臣人设。
看似前朝的忠臣,没有任何价值,反而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但这一次情况特殊。
同样是大虞朝的臣子,李牧也是以大虞忠臣自居。
不想坏掉自己的名声,未来就算争夺天下,也要先证明大虞朝确实不行了,才顺应天命上位的。
既然大家都曾经是大虞朝的忠臣,他们自然不属于被清洗的对象。
不光不会被清洗,还会受到礼遇。
纵观华夏历史,任何新朝建立都会褒奖忠臣,这是固定的戏码。
可以说这项计划从一开始,他们就杜绝了任何政治风险。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持续到了正午时分,江面终于出现了一支舰队。
苦苦等待的一众官员,纷纷露出解脱的表情。
幸好不是夏天,否则这帮养尊处优的官员,估摸着会倒下大半。
“劳烦诸位大人久等了,牧愧不敢当!”
踏出夹板之后,李牧冲着百官拱手说道。
这种规格的迎接,明显超出了一名侯爵,应有的待遇。
考虑到北上勤王的重要意义,大家重视一点,也能够说的过去。
“侯爷不惜辛苦,从安南起兵北上勤王,拯救江山社稷,有何担不起的!”
万怀瑾顺势还了一礼说道。
“拯救江山社稷”,这个政治主题,今天必须给做实了。
不然他们的一系列表演,都算白玩啦!
“哈哈……”
“我辈大虞臣子,江山社稷有恙,匡扶社稷乃应有之义!”
李牧笑着回应道。
些许小算计,瞒不过他的眼睛。
不过现在这种时候,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赢得北伐的胜利,他也不准备计较。
“匡扶社稷”的名头,对他来说也有莫大的好处。
安南都护府虽然发展的不错,可新占领的土地太多,许多地方都处于开发状态。
需要从国内引入移民,加速地方上的开发。
倘若提前开启乱世,那么有限的财力,只能投入到内战中。
不光新疆域开发进度会受到影响,因为战争的影响,还会导致商业贸易税收锐减。
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撑,提前接过北方那个烂摊子,不知道多久才能从坑里爬起来。
何况草原上还有一个大敌,在那儿虎视眈眈,南边又要和西洋诸国争锋。
内忧外患的局面,根本没功夫进行深层次的政治改革。
搞不好他这辈子,都要耗在边患上面。
与其提前开启乱世,不如先保住大虞朝的牌子,争取几年发育时间。
安南都护府正处于关键时刻,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在不断增强他的实力。
同国内其他势力相比,时间拖的越长,他的优势就越发明显。
乱世之中,光有兵不够,还必须要有粮。
倘若每年能够拿出几千万石大米充当军粮,再拿出足够的粮食赈济灾民,所有的敌人都是土崩瓦狗。
历史上就有现成的榜样,李渊从起兵到建立大唐,仅仅用了半年时间。
进展的如此顺利,全靠前期积累的家底厚实。
不过因为内斗,建国之后平定天下,还是耗费了七年。
除了大唐之前,大汉建立速度也很快,只是在处理外患的时候,时间周期拉的太长了。
有了前辈的经验教训,李牧觉得自己的进度,还能够更快一些。
“若天下人,都像侯爷这样深明大义,何愁天下不宁啊!”
万怀瑾真心感慨道。
计划进展之顺利,完全出了他的预料。
内心深处,他都忍不住暗自怀疑,自己是不是把人想的太坏了。
看汉水侯的样子,哪里像有野心的样子。
后续准备的托付国事,都没来得及开演,就提前达成了目的。
不管怎么说,计划既然完了,那就没必要节外生枝。
能够让李牧一口应下,总好过用道德绑架,强行逼人家答应。
“国事艰难,本侯也就不浪费时间了。
各路勤王大军的将领,想来都在这里,今日我们就敲定联合作战的计划。
留下两天整军时间,三日之后挥师北伐!”
李牧一脸淡定的转移了话题。
虚头巴脑的东西可以不要,但军权必须提前拿到手中。
勤王大军是什么货色,他可是一清二楚。
不借着整军的机会,先严肃军纪,到了战场上只会拖后腿。
军中的将领若是识时务,那么一切好说。
有人敢不配合,他也不介意杀鸡儆猴。
“侯爷,这未免太快了一些吧!”
云南总兵包启琳一脸郁闷的说道。
江南的风花雪月,他还没领略够呢!
汉水侯就这么急着出兵勤王,有生之年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次踏入秦淮河。
不光包启琳受不了,一众地方将领纷纷开始叫苦。
“混账!”
“侯爷的军令,岂容尔等质疑!”
不等李牧开口,南直隶巡抚庄元嘉率先开喷。
最近这些日子,他可是受够了这群客军的折腾,恨不得立即把这帮王八蛋送走。
李牧要带着这些人北伐,正好顺应了他的心意。
“庄大人言之有理,自古军令如山,岂容尔等质疑!”
刑部尚书安敬之紧跟着开团。
巡抚衙门压力大,刑部的压力同样大。
一堆违反军纪案件,压在刑部没法处理,他也是压力山大。
转瞬的功夫,一众文官纷纷开炮,仿佛恨不得立即送走这群瘟神。
见到这一幕,李牧都快傻眼了。
这帮勤王大军究竟干了多少天怒人怨的事啊,逼得文官集团连制衡都顾不上,就一心想着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