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复山河 > 第五百零二章 、荒唐闹剧

第五百零二章 、荒唐闹剧

    南京六部。

    看着手中的勤王诏书,众人脸色阴沉的可怕。

    显然辽东镇谋反,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大虞朝建立这么多年,一方边镇集体谋反,还是开国以来头一遭。

    以往的时候,边军顶多闹闹饷。

    钱粮往下一发,就能把军心安抚下来。

    在文官们眼中,辽东镇无非是嚣张跋扈了一点,断然是不敢造反的。

    前些年的时候,朝中还有不少人主张,扶持辽东镇制衡勋贵系。

    “辽东镇谋反,京师危在旦夕。

    朝廷下达了勤王诏令,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必须尽快拿出方略来。”

    万怀瑾率先开口说道。

    在六部尚书排名之中,户部只能排在第二位,但他还是朝廷委派的钦差。

    按照大虞朝的惯例,钦差大臣下地方代表的是皇帝,属于见官大一级。

    他的身份地位最高,站出来主持六部会议,自然是顺理成章。

    “受徐州叛乱的影响,驿卒是绕路把讯息,从京师传过来的。

    算算时间的话,距离辽东镇谋反,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

    京师情况不明,我们手中能够调动的精兵,不过两三万人,并且以步兵为主。

    这点儿部队,如果在野外和辽东铁骑遭遇,怕是会吃大亏。

    何况江南目前的局势,也不适合抽调大军离开。

    兵部的意见,先搞清楚京中局势,再联合南方各省共同组建勤王之兵。”

    兵部尚书史清尘缓缓说道。

    兵者国之重器,用之不可不慎。

    大虞朝的军事管理体系,主要是两条主线,分别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名义上兵部统领全国武官考核、军队调遣、边防筹划等事务,到了具体运用上,权力却受到了五军都督府的制约。

    调兵的命令是兵部发出的不假,但在命令发布前,皇帝先得召集内阁、都督府一起商议。

    在大多数时间,兵部负责军政后勤管理,五军都督府掌控调兵权。

    京中的兵部尚书权力都受到限制,南京兵部尚书手中的权力,那就更小了。

    按照大虞律规定,南京兵部负责管理南京留守、军事卫所及江南地区的军事防务。

    名义上管辖二十余万的军队,其职能涵盖水陆两军,包括马政、船政、驿站事务。

    怎奈这些部队,都是纸面上的数据。

    卫所糜烂日久,指望他们勤王救驾,明显是痴人说梦。

    真正能打的部队,还是朝廷派过来的北疆兵团,顶多再加上留守江南的几千募兵。

    总兵力不超过三万,还以步兵为主。

    冒然派兵北上,就是对江南局势不负责。

    搞不好大军前脚刚走,地方士绅后脚就跳出来背刺。

    “我们能够等得起,朝廷那边怕是等不起啊!”

    礼部尚书柏锦文当即反对道。

    等搞清楚了状况,再和南方各省组成联军,最快也要数月时间。

    以京师目前的情况,能不能坚持那么久,谁也说不准。

    搞不好没等他们筹备好,大虞朝就先一步没了。

    “辽东军谋逆,边军没有反应,多半是北疆出了事。

    眼下忠于朝廷的军事力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比白莲教之乱时还要凶险。

    想要平定辽东军叛乱,唯有请汉水侯出山,整合南方各省的军力,方能有一战之力。

    要不然就只能利用北方缺粮,靠时间拖死叛军!”

    刑部尚书安敬之摇了摇头说道。

    现在不是救不救援京师的问题,而是南京兵部手中能够调动的军事力量,根本打不过叛军。

    其他的各省的勤王大军,那得等地方衙门收到勤王诏书之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兵人数。

    总体上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有能力收拾这个烂摊子的,唯有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汉水侯。

    考虑到距离问题,就算李牧收到诏书后立即起兵勤王,也要数月时间大军才赶的过来。

    “此次勤王之战,确实少不了汉水侯参与。

    为了加快勤王大军整合速度,我们不如派出代表,前往安南和汉水侯商议。”

    史清尘想了想后提议道。

    李牧能不能靠得住,谁也说不准。

    可是眼下的局势,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大兵团作战,不是谁都能够指挥的。

    除了这位军中第一人,有能力在最短时间内整合各地的军队,其他人根本搞不定。

    “史大人,言之有理。

    战场上兵贵神速,能节省一天时间算一天。

    不过这个使者人选,怕是需要仔细斟酌。”

    万怀瑾点了点头说道。

    天塌下来,高个子先顶着,现在军中地位最高的就是李牧。

    作为大虞朝的“忠臣”,这次勤王大战,肯定是不能缺席的。

    ……

    京师。

    “蠢货!”

    “谁让你把内阁诸公全杀了的?”

    看着前来报捷的族弟,施靖风忍不住怒吼道。

    辽东镇夺取了京师,杀几名朝廷大员立威,完全是基本操作。

    可杀人也是有技巧的,不是肆无忌惮的滥杀,必须遵守基本游戏规则。

    内阁大员全是朝中各派的领袖,就算是要死,也必须死的光明正大。

    按照施靖风的计划是推永宁帝复位,然后给这些人扣上乱臣贼子的罪名,再以皇帝的名义杀人立威。

    事后天下人怒骂,也是永宁帝背锅。

    现在永宁帝都没上位,内阁诸公就先一步死在战场上,无疑是给施家拉了一大波的仇恨。

    发生了这种变故,以他们为首的各方政治势力,肯定不会买施家的帐。

    “大哥,当时将士们都杀红了眼,一不留神就把挟持小皇帝的乱党都给杀了。”

    施靖海硬着头皮解释道。

    格杀勿论的军令是他下的,但现在这种时候明显是事情大条了,肯定不能承认。

    反正人是死在乱军中的,只要他不承认是自己下令杀的,那就是意外死亡。

    “哼!”

    冷喝一声表示不满后,施靖风陷入了沉思中。

    “大哥,杀人立威的计划,不然暂且搁置吧!

    没有内阁诸公,用其他人的脑袋,份量还是差了一些。

    眼下在城中,我们也不是没有合作者,完全可以先恢复朝廷的建制。

    后续等京中局势稳定下来,再徐徐图之。”

    施靖林委婉的劝说道。

    杀内阁众人立威,不光是为了震慑百官,也是为这场叛乱披上合法的外衣。

    既然想要获得合法性,自然要先给对方定罪,再经三司衙门审判后处斩。

    一套流程走下来,才让天下人相信,他们发起的是政变,而不是叛乱。

    现在人提前死在了乱军中,程序自然走不下去。

    强行给死人扣帽子,看似最终结果一样,但信服力上免不了大打折扣。

    “嗯!”

    “召集文武百官明日议事,老夫要行废立之事,拥立太上皇复位。”

    施靖风冷漠的下令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辽东镇起兵,就是打着太上皇的旗号,现在自然要兑现政治承诺。

    甭管永宁帝有多废物,都要先把人送到位置上再说。

    “大哥,太上皇就这么一个活着的儿子,早早就被册立为了太子。

    就这么废帝拥立,按照大虞律中的继承法案,小皇帝还是会被册封为太子。

    老子抢儿子的皇位,传出去也不好听。

    最关键是下面的弟兄们不放心,担心小皇帝未来继承皇位,行政治清算之事。”

    施靖林隐晦的提醒道。

    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

    尤其是涉及到皇权,更是你死我活的博弈。

    他们这些高层知道,施家迈出这一步,就是冲着争夺天下去的。

    太上皇也罢,小皇帝也罢,都是他们手中的棋子。

    可下面的人不清楚。

    在很多基层士兵眼中,他们还是大虞朝的兵,对皇权依旧存在敬畏之心。

    “无妨!”

    “告诉下面的人,让他们且安心,此事老夫自会解决。”

    “这年头孩童夭折率,可是非常高的。

    先帝的几个孩子,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太上皇前些年,也夭折了两名皇子和一名公主。

    纵使再次立为太子,能不能活到成年,也是一个未知数。”

    施靖风一脸不屑的说道。

    士兵们的担心,只会发生在太平盛世。

    乱世之中,小皇帝能不能成年,还要看他们的眼色。

    孩童夭折率高不假,可那大都是物资匮乏、医疗条件落后导致的。

    皇子、公主们拥有最好的物质保障,最好的医疗条件,正常情况下夭折的概率应该非常低。

    先帝和太上皇的孩子频繁夭折,本质上还是朝堂政治斗争的延续。

    触及到了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人家肯定要发起反击。

    皇帝身边戒备森严,直接出手弑君,风险系数太高。

    相比之下,对皇子、公主们下手,难度系数就要低的多。

    纵使出手暗算失败,幼童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深入调查,还以为是宫中嫔妃之间内斗。

    纵观整个历史,开国之主之类强势的皇帝,后代夭折率都很低。

    一旦到了王朝中后期,宫廷斗争加剧、朝堂党争升温,皇子公主们的夭折率一下子就上去了。

    下毒、刺杀都是不入流的手段,真正的黑手可能在一次宫殿维修中,就提前布下了暗手。

    可能是一块木头,也可以是一块特殊的石头。

    甚至单独的材料都没问题,但多种材料混杂在一起,就成了杀人不见血的剧毒。

    孩童中招概率更高,那是他们缺乏意志力,经常伸手触摸身边的器物,又喜欢把手指塞入嘴中。

    最惨的当属宋朝,皇帝一个比一个子嗣艰难,尤其是南宋时期,绝嗣都成了常态。

    除了皇帝喜欢炼丹外,宫殿大量采用铅、水银、朱砂等毒物充当建筑材料,也是引发灾难的主要原因。

    “大哥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施靖林淡定的回答道。

    有了成算就行,大家要的是一个安心,最怕当老大的妇人之仁。

    ……

    次日清晨,早朝一开始,太和殿就热闹起来。

    听说施家要行废立之事,不光京中文武百官出现在了朝堂上,就连宗室王公、勋贵外戚也全部赶了过来。

    “自福临元年开始,我大虞就急转直下。

    国事衰微,天灾人祸不断,皆是上天的预警。

    一切的根源,都来自永宁十年的那场政变。

    现在乱臣贼子已经被铲除,当拨乱反正,迎太上皇复位!”

    吕凌风率先开炮道。

    没有长篇大论的引经据典,三言两语就直入主题,全程没有夸永宁帝一句。

    看得出来支持永宁帝复位,并不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毕竟,永宁帝虽然好忽悠,但架不住在位期间骚操作太多,清流党人一样怕这位败家子皇帝。

    可是没有办法,国库空空如也,他这个户部尚书地位太过尴尬。

    清流党选择了和施家合作,自然要拿出诚意来。

    带头请小皇帝退位,再拥立永宁帝复位,就是他要纳的投名状。

    “荒唐!”

    “亏你还熟读圣贤书,连礼法都记不住,干脆抹脖子自杀算了!

    从来都是子承父业,‘父继子位’的荒诞剧,整个华夏历史上都只出现了一次。

    那位有违人伦,强行上位的卫后庄公,后续是什么下场,不需要老夫多说吧!”

    李亨率先反驳道。

    等待了这么久,终于迎来了机会。

    皇权更替有一套完善的礼法,皇位传承了下去,就不是想拿回来就能拿回来的。

    施家要搞“父继子位”,完全是在礼法对着干。

    站出来维护礼法,反对施家的计划,完全是名正言顺。

    “你这老匹夫,岂知天命……”

    话说到一半,一个响亮的巴掌响起,吕凌风直接被打懵了。

    现在可是京中的施家天下,这帮勋贵匹夫,居然还敢如此放肆。

    “混账!”

    “朝堂上乃神圣之地,岂容尔肆意妄为!”

    施靖风厉声呵斥道。

    入住京师之后,他对一众勋贵可是礼遇有加,连抵抗王师的重罪他都没追究。。

    本以为能收买人心,万万没想到,现在还是有人跳出来找死。

    “呵呵……”

    “我镇远侯府世受皇恩,岂能和你这逆贼为伍!”

    李亨不屑的说道。

    从自报家门那一刻开始,他就不怕施靖风暴起杀人。

    死在阴暗的角落里,哪有在百官众目睽睽之下殉国来的耀眼。

    话音落地,朝臣迅速分成两波。

    见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出现在李亨的身后,施靖风瞬间绷不住了。

    大虞传承近三百年,有忠臣愿意跟着这个帝国殉葬,并不算奇怪。

    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

    “老匹夫,这是欺我的刀不利呼?”

    话音出口,他就后悔了。

    眼前的一幕,太像东汉末年朝堂上的一幕。

    “无妨,吾等的剑同样锋利!”

    李熙的接话,让大殿内的紧张气氛越发凝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