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第一反应就是去拔刀,然后护着王爷赶紧跑!
可他没刀。
张牟第一反应就是跪下,可惜苏谨连看都懒得看他。
似乎摆在他眼前的苹果,都比朱橞和那两个家伙更吸引他。
看朱橞沉默不语,心知这家伙这就算是默认了,倒省了自己一番手脚。
“小朱啊,这苹果小时候你可吃过?”
朱橞摇摇头:“没有,这苹果还是苏公爷当年从海外弄回来的。”
“哈,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
失笑着摇摇头,随手把苹果掰成两半,再随手递给朱橞一半。
后者怔怔的接下,也顾不得洗没洗,就这么送进嘴里,咔嗤一口咬下一大半。
“小朱啊,我没记错的话,当年金川门是你和李景隆一起开的门吧?为了抢着开门,你俩还差点打了一架。”
想起当年和李景隆闹出的误会,朱橞忍不住失笑:“是啊,可惜现在曹国公也不在了。”
可苏谨的话题,就犹如天马行空一般,不着痕迹:“听闻前晚你吃的不错啊,专门从威海卫走铁路,送来的蛤蜊?”
朱橞悚然一惊,愕然抬头望着苏谨。
显然,他吃了什么不重要。
身为王爷,从海边专门弄点海货也是他的权利,算不上骄奢淫逸。
而苏谨提起这个,显然也不是在说这个事。
而是分明在告诉他,今天他选择进来见苏谨的决定,是对的!
他的一举一动,早在苏谨的监视之中!
甚至他门外的那点兵马,可能早就被苏谨的人团团围住。
只需一声令下,立刻灰飞烟灭。
可笑一个时辰之前,他还在叫嚣对方不过土鸡瓦狗耳。
现在看来,他才是待宰的那只土鸡和瓦狗吧?
现在想想不禁一阵后怕,如果今天没进这个门,可能他就走不出这醴陵城了。
朱橞讷讷不知该说什么,苏谨继续悠悠道:“你说你不愁吃、不愁穿,搂着媳妇小妾过小日子多美,犯的着干这提脑袋的活?吃饱了撑的?”
朱橞还是不说话。
不是不想说,而是在思考。
苏谨这句话说的没错,他确实是有点吃饱了撑的。
自朱元璋始,对皇室宗亲的照顾就一直很不错。
尤其是他们这些皇子,到了封地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甚至还有很大的军、政之权。
虽然燕皇兄登基后,逐步收回了他们的军、政之权,但对于他们生活的照顾却比老爹更好。
尤其是他这种在靖难时的有功之臣。
朱橞开始迷茫了。
他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满现状,甚至不惜偷偷炼钢、制造武器,密谋造反的呢?
是在皇兄要求他卸下军、政之权的旨意之后?
还是要求他缩减谷王卫?
还是...收到宁王兄的那道满是愤懑的私信之后?
“苏公爷!”
朱橞忽然惊醒:“不是我主谋,是宁王兄,是他鼓使我的!”
“这个不重要。”
苏谨摆了摆手,显然对这种狗咬狗的事情没什么兴趣。
“宁王的事暂且不说,我且问你一件事,你想好了再作答。”
“公爷请问。”
此时的朱橞,哪还有一点谷王的威严?身为上位的‘君’,面对苏谨的时候,倒更像是一个臣。
“造反这种事,光有准备还不够,朝廷内部一定有人给你通风报讯、遮掩行踪,说吧,他是谁?”
说着忽然盯着朱橞的眼睛:“你只有一次机会,想好了再说。”
朱橞没有回答,只是问道:“我若说了,公爷能在皇兄面前为我求情吗?”
“惠而不费的好话,自然能说说,但我不保证陛下怎么处置你。”
朱橞忽然松口气般的笑了:“有公爷这句话就够了,那个人是...”
..................
“陛下,莫卧儿使者来礼部求援,英军动用五百多辆坦克,已经攻下他们南部平原,正在向北部推进,如果再不支援,恐怕撑不过几个月。”
杨士奇刚刚站回去,苏根生又开口:“陛下,吕宋上书议和,但这质子如何处置,请陛下尽快做出决议。”
话音未落,陈显又说到:“徐帅塘报也到了京城,漠北发现英军坦克集群活动的行踪,已经让顺宁王(马哈木)带着罗刹骑兵去抵近侦查,怀疑对方有南下的企图。”
“陛下”,纪纲也凑起了热闹:“密谍来报,围攻迦南的希伯来军队忽然停火,开始大范围向天竺方向转移,
联众军的部队也开始频频调动,并没有隐瞒的意图,目标就是火站河一线。”
朱棣一愣:“出动了多少兵马?武器装备如何?”
纪纲脸色有些难看:“具体数字还没有统计出来,但整个联众军加起来,各式轻、中、重型坦克,几达十万,
已确知的双翼战机、单翼战机、双翼轰炸机各机型,超万余!”
饶是早有准备,听到这个消息的内阁诸臣,仍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陛下,这...这如何去打?”
礼部新任左侍郎郭敏苦着脸:“咱们的装备数量远远落后于敌,一旦交火后果不堪设想,万一火站河一线失利,敌军沿着西域沙漠、草原便能长驱直入,直奔京城!”
朱棣冷着脸扫了他一眼,虽然很不满,但郭敏说的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如今大明的坦克也有万余,除了一部分留在腹心作为警备,大部分都被送往前线。
但这数量和联众军比起来,确实是有点少,甚至有些寒酸。
况且近十年未开战,这些坦克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其实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迷。
虽然它们是基于苏谨留下的图纸和技术建造的,但如今苏谨已死,谁也不清楚这些玩意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如果真的以一敌十还好,若是苏谨吹牛,岂不是完蛋?
“陈显,匠造局半年之内可生产出多少装备?”
郑赐在三年前已因年迈退居二线,虽然没有彻底从朝廷卸职,但只负责黎城军工厂。
如今的工部尚书已经换成了陈显,也是‘苏系’官员出身的第三个尚书。
足见哪怕苏谨‘不在了’,朱棣也对其十分重视,影响力超凡脱俗。
这也就是大部分学生基本都跟着苏谨走了,不然现在朝中恐怕真的是‘苏系’的一言堂了。
“回陛下”,虽然数据都在陈显脑中,但他还是端着记录本认真查看着数据:
“半年之内,在原材料供给不出问题的前提下,能完成两千到三千的轻坦。”
说着露出苦笑:“您是知道的,轻坦的装甲要求不算高,还能勉力完成,但重坦和中坦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
“传朕旨意,户部、工部调用一切资源,全力辅助将作监、匠造局完成轻坦建造,先把西域的机动力量盘活再说!”
朱棣的主意很正。
虽然眼下面对的似乎是一个无解的困局,但他却没有太多的担心。
简单的小会开完,各人就各自出去忙活自己的事,只有南镇抚司的亦失哈留了下来,递上一份密奏。
“东厂要去醴陵抓密谍习作,还是周思雨亲自带队?什么重要的细作,还需要朕的这位副厂公亲自出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