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将大伙儿散去,留下郭嘉、荀彧和程昱三人。他让三人坐下,自己也一只手扶着脑袋,侧卧在软榻上。
“班师在即,其余的大事我都已经有所安排了。”曹操闭着眼,缓缓说道,“但有一个人,该如何处置呢?战前,你们三个一个叫我杀,一个叫我用,一个叫我先用后杀。那现在呢?你们又有何高见?”
荀彧当先说道:“吕布已亡,徐州已归属主公,刘备无处依靠,只好投奔主公,现在杀他已经没有必要,相反,用之更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主公还可以得到一个大度爱贤的美称。”
当初建议杀刘备的荀彧竟然第一个提议不杀改用,曹操没有说话,若有所思。郭嘉淡淡地问道:“敢问主公是否答应过刘备,令其做徐州牧?”
曹操漫不经心地甩手答道:“好像是有又好像没有,记不清了。”
郭嘉似已经习惯曹操这种如小孩子般耍赖的脾性,叹了口气,如同他的大人般轻声又问:“请主公明言吧,有还是没有?”
曹操看了看郭嘉,点了点头:“有!”
郭嘉说道:“那么主公不可食言,在下建议,赐刘备为徐州牧,但只有名份却不给他实权。另派可靠将领驻守徐州,总揽军政大权,刘备呢,令其驻守小沛即可。”
曹操看向荀彧,荀彧拱手道:“在下同意。”
程昱见曹操又看向自己,连忙说道:“在下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曹操自己又想了想,终于点点头:“好吧。就这么办。”
“报!”这时候一士兵上前禀报,“禀主公,有几位士绅父老求见主公。”
曹操问道:“他们来所为何事啊?”
士兵禀道:“他们听说主公即将离开徐州回许昌了,大急,代表徐州五十万百姓向主公敬献万民书。”
“哦。真想不到,咱们刚到徐州没两天,徐州的百姓就如此爱戴咱们,民心可依啊!”曹操十分高兴,从软榻上下来,坐直了身子,“快请他们进来。”
“喏。”士兵下去了。不一会儿,十几个士绅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见到曹操便一起跪下。为首的当先说道:“小民卢义祖等,拜见曹丞相!”
说完,俯身行了个大礼,大伙儿也都跟着行礼。曹操赶紧举起双手道:“各位快快请起!”
大家站起身,卢义祖双手托出万民书,说道:“我等听说曹丞相即将离开徐州,特代表徐州六郡的百姓,向曹丞相来敬呈万民书。恳请丞相留下刘公玄德,让他重新担任徐州牧。”
一个士兵从卢义祖手里接过万民书,递给曹操。曹操本来很高兴地听着,突然听卢义祖说起刘备,大吃一惊:“谁?”
“刘公玄德。哦,即是刘备。”卢义祖赶紧说道。
曹操看了看他,问道:“为什么呢?”
卢义祖连忙说:“禀丞相,刘备爱民啊!陶谦死后,刘备曾经担任过九个月的徐州牧,那九个月是我徐州最太平的时光啊。刘备与各乡镇订立约法,罢斥贪官,减轻赋税。还修便民桥,筑水渠引水灌溉农田,这才有了徐州的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啊!我等已多年未见如此贤明的主公了,恳请丞相留下刘备吧!”
曹操的脸早已气得铁青,老百姓当着他的面称赞别的人是贤明的主公,他怎能不气?但他却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刘备如此贤明,堪当朝廷栋梁之才。不过,让如此大才,担任区区一州刺史,岂不太委屈他了吗?这样吧,我把你们的万民书上呈朝廷,让天子亲自敕封刘备,你们看可好啊?”
“谢谢丞相!谢谢丞相!”卢义祖等士绅高兴的谢过之后便退下了。
士绅们人刚走,曹操马上便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勃然大怒,一把将万民书摔到了地上,近乎咆哮道:“绝不能让刘备留守徐州!连小沛都不能让他驻!”
荀彧说道:“主公你刚才不是已经同意让刘备在徐州挂个虚名……”
“你没有听到刚才那些士绅的话吗?”曹操打断了他的话,大声说道,“刘备在徐州已经深得民心了。如果让他挂个虚衔,挂着挂着,它就会变成实的。所以,刘备绝不能留下,我要把他带回许昌!”
次日一早,在徐州城门前,曹操的兵马开始集结,准备班师回许昌。刘备大跨步迎着曹操走了过来,快到跟前时,他拱手一礼道:“曹公,不知你这么早叫我来有何事啊?”
曹操一抬头看见刘备,高兴地牵过他的手,笑着说:“玄德啊,天子下诏啦,他听说你是皇室后裔,又在徐州剿贼中立下大功,龙心大悦啊。”
刘备一听,当即向天拱手作揖道:“臣刘备,遥祝吾皇万安!”
曹操大笑,问:“贤弟啊,你想不想一睹天颜啊?”
刘备说道:“在下朝思暮想。”
曹操拍拍他的肩:“那好,上车吧,随我去许昌!”
“这就走?”刘备大吃一惊。
曹操当然要这就走,他怕刘备反悔,怕迟则生变,他怎么能容许刘备待在徐州,就此做大呢?当即肯定的回答道:“这就走。”
刘备有些为难地说道:“可是我还有几个兄弟……”
曹操笑道:“你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一会儿曹仁将会带上关张两位将军班师回京。怎么,你是不相信为兄还是不想见天子了啊?”
刘备连忙笑道:“哪里哪里!好,在下遵命!一切听曹公的。”
“哈哈,这就对啦!”曹操笑着,当即挽起刘备的手一起上了马车……
许昌金銮大殿之上,文武百官齐坐于两旁,曹操带着刘备觐见汉献帝刘协。只见曹操一路并不进行叩拜仪式,把刘备远远地抛在身后,昂首阔步、趾高气昂地走上金銮殿。天子刘协大约十七八岁的光景,生得倒是器宇轩昂,颇具帝王之风。可是此刻一见曹操上殿,刘协不禁正襟危坐,似对他十分忌惮。
曹操对汉献帝拱手一礼,道:“臣曹操拜见天子。”
刘协赶紧伸出双手:“爱卿平身,无须多礼。”
曹操说道:“臣奉旨进军徐州,擒杀贼将吕布,收复徐州六郡十九城,俘敌十万,斩首两万,另获战马兵器无数。”
刘协听后,高兴地走下台来:“爱卿立此大功,朕极为高兴。”
曹操淡淡地说道:“臣所做的一切,上承天威,下为黎民,中兴汉室,臣不敢居功。”
刘协连忙说道:“爱卿一举贡献了寿春,大败逆贼袁术,又人不卸甲,马不卸鞍,为朝廷收复了徐州。爱卿已是名震四海、功垂天下啊!”
听天子如此夸赞,曹操得意地笑了笑。刘协继续走上前来,弯腰鞠了一躬,朝天子座旁指引道:“曹丞相,这些天征程万里,实在是辛苦你了,快请坐吧。”
“好,陛下请。”曹操也不客气,便阔步走到天子之位旁边坐下。
曹操坐下后,说道:“陛下,我给你引见一个人。”
“哦?”刘协奇怪地问,“是何人啊?”
曹操使了个脸色,殿门外的士兵便给刘备放了行,刘备走上前来,赶紧俯首跪拜在地上。
曹操指着刘备对刘协说:“他叫刘备,字玄德。”
刘协大吃一惊,仔仔细细地打量起这个人来,可看了好半天,此人除了一副耳朵长得大点以外,看上去也别无过人之处。他好奇地问道:“爱卿祖上何方啊?”
刘备恭敬地答道:“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之玄孙,祖刘雄之孙,父刘弘之子。”
刘协惊道:“这么说来,你是朕的皇亲啊,快拿皇族世谱来,朕要验看。”
两个小太监抱了厚厚一大箱子进来,挑选了好大半天,选出一帛书,递给大太监。
刘协赶紧说道:“快念,念给朕听听。”
大太监打开帛书,洪声念道:“孝景皇帝生子十四,第七子便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生陆城侯刘贞,刘贞生沛侯刘昂,刘昂生漳侯刘禄……刘雄生刘弘,刘弘不仕,生刘备。禀陛下,这刘备乃是孝景皇帝的第十八代玄孙也!”
“依族谱,你是朕的皇叔啊!”刘协站起身,高兴地说。
刘备赶紧拜谢:“陛下天恩浩荡,刘备感激涕零!”
他当然得感激涕零,从此以后,别人说起他刘备,便再也不是卖草鞋的刘备,而是皇室宗亲刘皇叔!这身价,摇身一跃不知道涨了多少倍!
刘协转而哀叹道:“连年兵祸,使得国家蒙难。朕也饱受乱贼欺凌……”
刘协话还没说完,曹操干咳了几声,刘协方才发现因为自己突然有了一位皇叔而激动忘我,赶紧转而说道:“幸得曹丞相忠君报国,除贼安民,迁都于许昌,朕才略显偏安之福。今日见了刘皇叔,朕更是欢喜不尽啊。刘备听旨,朕授你为左将军,宜城亭侯!”
刘备赶紧再次拜谢:“臣叩谢天恩!”
刘协说道:“爱卿闲暇时,请多多进宫来看望朕,朕想跟你述祖。”
刘备拱手道:“臣遵旨!”
一旁的车骑将军董承察言观色,当先站起来拱手道:“恭喜刘皇叔。”
曹操不悦地瞪了董承一眼,大声说道:“恭喜刘皇叔拜将封侯啊!”
左右文武百官听曹操这么一说,顿时全部起立叩首:“恭喜刘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