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乔治.布什洲际机场的地面,陈华的心终于像落下一块石头,环顾四周的英文,陈华告诉自己:NBA,不再是遥远的梦!
穿越回来的第三百五十一天,他的梦想与计划,终于踏出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注定会很艰难很坎坷,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总是最关键的,这,关乎勇气,关乎梦想!
再有一个月,就是春节,告别家人的时候,虽然对方并不是他的灵魂的亲生父母,但这个身躯,毕竟流淌着他们的血液,尤其是叔叔,那个因打篮球而进入银行工作的叔叔,是他人生的引路人,他身怀感激。
可能无法像这个身体的主人那样,融入他们的家庭生活和感情中,但至少,以后要给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陈华告诉自己。
在过去的三个月,得知耐克公司答应资助他一年就读美国后,陈华狂喜了半天,然后就是马不停蹄地忙碌。首先是家人的思想工作,陈华先做通了叔叔的工作,谎称耐克公司因这次比赛看中了自己的潜力,愿意资助自己在美国校园训练篮球三年。叔叔并非顽固传统之人,而且也颇具眼光,如果侄子真能去美国训练,他相信哪怕不能进入NBA,但篮球技术上去了,回来CBA肯定有一席之地。有了叔叔的三寸不烂之舌的帮忙,陈华爸妈虽然极度不舍,但也还是勉强同意了。
耐克公司果然是能耐通天,没几天,就办好了美国学校的手续,但国内的交换生就读手续的流程审批之复杂繁琐,让陈华几次暴跳如雷,最后有惊无险,赶在美国学校开学前两周,办好了一切手续。
尘埃落地之后,陈华又赶着和朋友们聚会碰头,这事关另一个计划,他的第二桶金。
抬头望了望休斯顿的天空,虽然有些阴冷,但他的心,却如沐春风。在机场买了电话卡,又找到电话亭,给家人报了平安,接着按照校方提供的指引,还有自己这一年来断断续续的英语复习,陈华上了机场大巴,辗转两次公交车,终于来到夏威私立高中。
黄昏渐临,西下的太阳把他单薄的身影拉得很长,一波又一波的人群从远处的校门走出来,欢声笑语,有白人,更多的是黑人,还有三五个黄种人,陈华无法判断是不是中国人或者说华裔,但看到黄色人种,心中难免涌起一阵温暖。
打通了校方的电话,结结巴巴地几句话下来,一个黑人老师和一个学生从校门出来,走向陈华。陈华听懂了黑人老师说的你好和欢迎两个单词,后面的,他只能摊手,有点难为情地向老师笑笑。好在那个学生是华裔,台湾人,叫张阳。他十分热情,向陈华介绍了自己,紧接着,一切都交给了张阳,当务之急,是帮陈华找到住的地方。陈华当晚选择了住酒店,并恳请张阳次日帮他租个公寓,双方留下了手机号码。
次日,陈华来到校门口,等到了张阳,对方开始跟他介绍学校和课业。耐克公司还算厚道,这所私立高中师资雄厚,仅是占地面积就可与国内大学媲美。课业主要是英语文学、历史、艺术和数学,其他的课程,可选修,也可不修。陈华在心中计较了一下,数学应该是没问题的,据他了解,这里的十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一,数学估计只是初中的难度,对于经历过残酷的高考,千军万马中杀过独木桥,进入本科大学的陈华来说,初中数学简直比上篮还容易。艺术应该可以放弃了,就用篮球代替吧。历史他也熟悉,毕竟当年高考是3+X+大综合的模式,而他的X科就是历史,只是教材从中文换成英文,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变成了美国历史而已。
关键还是英语。学校有专门针对外国学生的课程,由浅至深,陈华决定每天完成英语课程,平时多听多说。
张阳的汉语不慎流畅,还有台湾腔,但相比英语,在陈华听来,无异于天籁。感谢一番后,陈华问“张阳,你打篮球吗?”
“不打,篮球都是黑人在玩,身体对抗太大。我玩棒球。”欧阳只有一米七,身材虽然也算可以,但在美国校园玩篮球,确实够呛。
“有中国学生。。。。。。嗯,就是华人学生,有打篮球的吗?我想认识一下,我喜欢打篮球。”
“应该有吧,我帮你打听一下。”
“嗯,好的,我大部分时间应该都在篮球场,如果有合适的,麻烦你跟他们说下,介绍下我认识。”
“ok。怎么联系你?直接去篮球场?怕是不好找。对了,你该换个美国电话卡吧?”
随即,两人走出校门,叫了的士,开了二十分钟,来到一条小街道。这条街有不少黄色面孔,张阳一一和他们打招呼,介绍到陈华时,陈华含笑致意,心想莫非这就是休斯顿的唐人街?
两人进入一间华人店铺,在张阳和老板的帮助下,陈华买了一台西门子手机、一台IBM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数码相机。陈华叫老板帮忙下载了QQ及申请了免费邮箱,这些都是计划中的重要部分。
张阳确实是个热心人,回来又带陈华逛了一遍校园,重点是篮球场。学校有两个室内篮球场和十多个室外篮球场,正是人多的时候,每个球场人声鼎沸,十之八九都是黑人,陈华站在场外认真看了会,从技术方面,自己应该不比他们差,甚至身体素质,也比大部分人要好,只是力量,看到那些身体的相撞,陈华有点咧嘴。
“要不你再看会,我先回去了,有需要帮忙的,我们电话联系。”张阳明显对篮球没兴趣。
“好的,谢谢你,张阳。”陈华由衷地感谢他。
陈华有些手痒,说起来,已经有三天没碰球了,不过现在没有穿球衣球鞋,而且也没有认识的人,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陈华多少有些胆怯。
一直看到傍晚,陈华回到酒店,房间有网络端口,看来在美国,电脑确实普及地很快。借助在店铺了解的步骤,陈华很快联上了网络,QQ不停地闪烁,发出咚咚咚的敲门声。
陈华打开叔叔的QQ对话框,现在的时间国内是凌晨,叔叔不在线,陈华给他留言,和他大概说了自己的情况。接着,陈华又回了几个亲朋好友。关上电脑,陈华又把计划从心里过了一遍,渐渐地进入梦乡。
第三天,张阳帮陈华租到了一个合适的公寓,离学校约两公里,月租200美元,一室一厅,有30平方米,电视、冰箱、洗衣机、网络、电话、厨房等一应俱全。安顿好后,少不了又和家人尤其是叔叔一番交代。
次日,陈华背着大书包,来到学校,先去上了两节针对他们国外学生的英文课,如果是这个身躯的主人,这个英文课颇有些难度,但陈华好歹也在大学过了四级,各个单词都认识,只是发音,实在是差强人意,还得慢慢纠正为美式发音。在这个课堂上,包括陈华共有七个学生,两个华人,两个泰国人,还有一个日本人,另外两个是黑人,老师介绍时,陈华没听出是非洲还是美洲的哪个国家。
另一个中国学生是个女孩子,年龄估计和陈华差不多,两人都是腼腆地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陈华一时之间,也不知如何与她相知相熟。
七人之中,陈华的身高算是鹤立鸡群了,不过他的英语发音几乎是最差的,哪怕那两个黑人,都比他要好一点点,陈华有点无地自容。老师似乎看出陈华的尴尬,说了几句安慰的话,结果陈华一脸懵懂,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陈华恨不得找到地缝钻进去。好在大家并无嘲笑之意,相反,很快就投来鼓励的眼神,毕竟都是客居他乡,总要小小地抱团取暖吧,陈华有些感动,课后主动多留了半个小时,和同学们结结巴巴地聊了几句,大多时间他都是在听,在记。
中国女孩叫周韵,温州人,父母是生意人,做皮鞋批发,大哥在前几年已经过来美国读书,今年就读休斯顿大学。
日本男孩叫山本一郎,北海道人,其他情况不详。他的话不多,礼貌不少。陈华对日本人也素无好印象,很快就把目光转移到泰国同学身上。
这两个泰国人是亲兄弟,来自泰国大城。陈华在穿越前去过,那是一个以古迹遗址闻名的地方。
两个黑人中,一个来自巴西,一个来自南非,虽然是黑人,但身体并不像其他黑人那样健壮,还比陈华矮了半个脑袋。
半小时后,陈华说了再见,这个上午没有其他课,他来到室内篮球场。陈华希望这个时候是上课的钟点,篮球场没人,方便自己练球。
可惜事与愿违,还距离球场有两百米之远,他已听到场内嘭嘭嘭的篮球击地声。
陈华一步步走进篮球场。室内场有两个,一个宽敞,两旁都有十几层的观众席,另一个狭小,就像室外场加了一个屋顶。两个球场紧挨着。
陈华站在门口,看到宽敞的室内场上,两个黄白队伍正在全场飞奔,场外还有七八个替补呐喊助威,一个年约四十岁的黑人胖子大叔,脖子上挂着哨子,但哨子明显没有用武之地,胖子大叔的嘴巴怒吼着,同时挥舞着手臂,指挥着两个队伍的攻防转换。
场外的记分牌黑漆漆一片,看来不是正规比赛。
陈华站了几分钟,没有人和他打招呼。陈华没有感觉到尴尬,因为他已经沉浸在场上快速的节奏,还有那高强度的对抗中。
“嗨,小伙子。”不知什么时候,胖子大叔已经站在不远处,他盯着陈华,不时看下他的背包后系着的篮球。
陈华走过去,冲胖子大叔微微一笑,又向着停下来休息的众人打招呼,“大家好,我叫陈华,来自中国。嗯,我喜欢打篮球”接下来,陈华不知该怎么说了,准确说,他的英语表达到头了。
各种眼光都投在陈华身上,显然,这个黄色皮肤的不速之客,让大家都有点兴趣盎然。
胖子大叔说了几句话,陈华只听懂你、欢迎、篮球等几个单词,他不好意思让对方再说一遍,况且,即便再说一遍,陈华估计自己也不会多听懂一个单词。他有些郝然,也有些茫然。
胖子大叔裂开嘴笑了,“ok”,接着不知说了句什么话,见陈华不明所以,指了指篮球场和蓝框。陈华估计对方是让自己展示下篮球技术,也不慌张,走到场边,卸了书包,褪下外套和长裤,拿起篮球,走进场内。
场外传来几声叫嚷,也许是欢呼,也许是嘲笑。陈华不管了,这个时候能在室内场凑在一起打球的,很大可能是校队。要快速找到队伍,融进队伍,展现自己的实力,这就是捷径。
快速做了几个热身动作,陈华持球站在中场,原地左右手拍了几下球,做了两下胯下运球动作,然后往前运球,慢慢加速,刚过罚球线一步,陈华起跳,360°转体,嘭的一声清脆响,篮球砸在框上,进了!陈华吊在蓝框上,暗叫好险,这时场外的嚎叫声已响起一片!
陈华跳下来,面对着大家,“大家好,我叫陈华,来自中国,我喜欢篮球,我想进NBA!”,陈华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一句,几乎是呐喊出来!
他听得到,整个球场,都回荡着三个字母:NBA!
多年以后,球队再次聚头,他们还嘲笑他最后这句话的语法不通,用词不当。。。。。。但,这些队友们,都听懂了他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