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心灵种子 > 第17章 期末的试炼

第17章 期末的试炼

    寒假的热闹仿佛还在昨天,新学期却已过去大半。五月的北师大校园,杨絮纷飞,阳光灼热,图书馆里弥漫着期末季特有的紧张气息。

    我面前摊着《实验心理学》的课本,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记像蚂蚁爬满了页边。连续三周的熬夜复习,让我的黑眼圈深得像是被人揍了两拳。

    “小今,你的咖啡。”赵暖暖把一杯冰美式放在我手边,担忧地看着我,“你昨晚又没睡好吧?”

    我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啜了一口苦涩的液体:“还有三天就考试了,我总觉得准备得不够。”

    这学期我选了六门专业课,每一门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抽象难懂,《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错综复杂,《心理统计》的公式更是让我头皮发麻。

    最要命的是《实验心理学》的课程设计。我和陈浩合作的“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还没写完,数据分析和讨论部分像两座大山压在心头。

    “别太勉强自己。”弗洛伊德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少有的严肃,“过度疲劳会影响记忆提取效率。”

    我知道他说得对,但焦虑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这是我大学生涯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如果考砸了,之前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

    晚上回到宿舍,我发现沈雨薇正对着墙壁默默流泪。原来她《心理测量学》的模拟考只得了 68分。

    “我已经很努力了......”她哽咽着说,“为什么还是考不好?”

    周琪叹了口气,递给她纸巾:“我《生理心理学》也好不到哪去,那些神经通路图看得我眼花。”

    就连一向乐观的赵暖暖也愁眉苦脸:“舞蹈团的期末汇演和考试撞期了,我快分裂了。”

    原来大家都在挣扎。这个发现让我莫名松了口气——至少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考试前夜,我收到了方舟的消息:“别紧张,你准备得很充分了。”

    接着是原园从非洲发来的照片:她站在广袤的草原上,背后是壮丽的日落。“加油,小今!想象你正站在更广阔的天地里!”

    这些简单的问候,莫名给了我力量。

    第一门考的是《认知心理学》。走进考场时,我的手心全是汗。但当试卷发下来,看到那些熟悉的题目时,我的心突然安定下来。

    “请阐述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模型......”

    我深吸一口气,笔尖在纸上流畅地滑动。那些熬夜背诵的概念,那些反复理解的理论,此刻都化作了清晰的答案。

    接下来的考试也都还算顺利。虽然偶尔会遇到难题,但我学会了先做会的,再回头思考。

    考完最后一门《心理统计》,我走出教学楼,刺眼的阳光让我一阵眩晕。连续高强度的考试让我精疲力尽,但心里却充满了一种奇特的轻松感。

    成绩在一周后陆续公布。我颤抖着手点开教务系统:

    《认知心理学》92

    《发展心理学》88

    《实验心理学》90

    ......

    平均分 89.5,专业排名第 7。

    不是最顶尖的成绩,但我已经竭尽全力。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而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恭喜你,小今。”弗洛伊德老师的声音里带着欣慰,“你不仅通过了知识的考核,更通过了意志的试炼。”

    那天晚上,我们宿舍四个人一起去吃了火锅。热气蒸腾中,大家举杯庆祝:

    “为我们都活过了期末季!”

    “为下个学期不再选这么多课!”

    “为暑假!”

    碰杯的瞬间,我看着她们被热气熏红的脸庞,心里涌起一阵暖流。这段并肩作战的日子,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回宿舍的路上,我给方舟发了消息:“考完了,还活着。”

    他很快回复:“就知道你没问题。暑假有什么打算?”

    我看着屏幕上简单的话语,突然意识到:大学的第一年,就这样在汗水和泪水中悄然落幕了。我经历了迷茫,也找到了方向;经历了失败,也收获了成长。

    夜空中的星星格外明亮,像是为我们这些刚刚通过试炼的学子点起的灯火。

    “弗老师,”我轻声说,“我终于明白您为什么说考试只是成长的一部分了。”

    “哦?”

    “因为真正的学习,发生在考场之外。在每一次熬夜苦读时,在每一次实验失败时,在每一次与同学讨论时......”

    弗洛伊德老师微笑着点头:“很高兴你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知道,前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挑战要面对。但至少在这个夜晚,我可以暂时卸下重担,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轻松。

    大学的第一年,我交上了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而更重要的,是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航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