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透过 “溪语” 临时研发室的高窗,落在操作台的玻璃培养皿上 —— 里面培育的洋甘菊幼苗刚冒出头,嫩绿色的芽尖沾着晨露。蓝溪正对着显微镜调整焦距,屏幕上显示着敏感肌样本的角质层结构,指尖刚在数据报告上圈出 “冬季干燥期修复重点”,手机就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名字:金敏哲。
“蓝溪,还记得我吗?” 电话那头的韩语带着熟悉的温和语调,“我是金敏哲,以前在‘琉璃’研发部和你共事过的。”
蓝溪握着手机的手顿了顿,记忆瞬间拉回五年前 —— 首尔的 “琉璃” 集团研发中心里,金敏哲是技术主管,总在她对着韩国肤质数据皱眉时,递来一杯热咖啡:“蓝溪,你总说‘通用配方不适合所有人’,以后说不定能自己做更精准的研发。” 没想到时隔五年,他会突然打来电话。
“金主管,好久不见。” 蓝溪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您怎么突然联系我?”
“我这周来中国出差,调研美容行业的本土化实践,想起你几年前回国创业了,特意问了以前的同事,才拿到你的联系方式。”金敏哲的语气里满是期待,“听说你创立的‘溪语’做得很出色,不知道能不能抽时间见面,我想参观一下你的机构,也算是老友叙旧。”
挂了电话,蓝溪看着显微镜下的样本,心里泛起一阵感慨 —— 当年在 “琉璃”,她总因为坚持 “要结合不同地域肤质调整配方”,和追求 “标准化量产” 的管理层产生分歧,如今 “溪语” 的研发核心,正是她当年没能实现的想法。她给晓薇发了条消息,让她整理好近期的研发数据和客户案例,准备迎接这位 “懂行” 的旧同事。
周三下午,蓝溪在 “溪语” 工作室楼下接金敏哲。他穿了件深色西装,手里提着个公文包,见到蓝溪时,第一句话就是:“蓝溪,你比在首尔时更有气场了 —— 当年你说要做‘有温度的美容研发’,我今天终于能亲眼看看了。”
走进工作室,金敏哲的目光先被墙上的 “国人肤质数据库” 展板吸引 —— 上面按地域、年龄、季节划分出不同肤质的护理重点,标注着 “华北干燥区熟龄肌:侧重神经酰胺补充”“华南湿热区敏感肌:需加强抗炎成分” 等细节。“这是你自己搭建的数据库?” 他指着展板上的样本数量,语气里满是惊讶,“‘琉璃’现在用的还是三年前的韩国肤质数据,针对中国市场的调整也只是‘大致分类’,你居然做到这么细致。”
“都是这几年一点一点积累的。” 蓝溪领着他走向研发区,操作台上摆着刚调配好的冬季修复精华,透明瓶身上贴着客户的专属标签 ——“李女士,32 岁,混干敏肌,含 5% 积雪草苷 + 2% 泛醇”。金敏哲拿起一瓶,对着光仔细看:“‘琉璃’的定制精华最多分三个等级,你居然做到‘一人一标’?成本控制得住吗?”
“前期投入确实大,但复购率能说明问题。” 蓝溪打开客户管理系统,调出李女士的档案 —— 里面不仅有每次的皮肤检测报告,还有 “客户反馈:12 月使用后,颧骨泛红次数减少 80%”“调整建议:下次配方增加 0.5% 透明质酸” 的记录。“我们做的不只是‘卖产品’,是‘跟踪护理’,客户觉得被重视,自然愿意长期信任我们。”
金敏哲翻看着档案,指尖在屏幕上停顿许久:“蓝溪,这就是你当年在‘琉璃’说的‘共生’吧?那时候你总说‘研发不是实验室里的参数,是客户脸上的反馈’,‘琉璃’没做到的,你在‘溪语’实现了。”
接下来参观的培训学院,更让金敏哲惊叹。实操教室里,三个美容师正在模拟给 “客户” 做皮肤检测,其中一个刚测出 “T 区油脂分泌旺盛”,就立刻拿出三种不同的清洁方案,对着教材讨论 “哪种更适合冬季使用”。金敏哲注意到,她们手里的教材不是韩国进口的标准化手册,而是 “溪语” 自己编写的《国人肤质护理指南》,里面穿插着大量真实客户的案例照片和调整方案。
“‘琉璃’的美容师培训,主要靠死记硬背手法和配方,很少会教‘如何根据客户反馈调整’。” 金敏哲指着教材里的案例,“你看这个 —— 客户用了精华后出现轻微刺痛,你们不是简单换产品,而是分析‘刺痛原因是角质层薄 + 环境干燥’,调整为‘先做屏障修复导入,再用低浓度精华’,这种细致度,连‘琉璃’的高端门店都做不到。”
负责培训的老陈笑着补充:“蓝姐总说,手法是‘术’,理解客户需求是‘道’。我们每个美容师上岗前,都要跟着研发组做半个月的样本分析,知道为什么这么配、这么做,才能真正帮到客户。”
傍晚时分,蓝溪请金敏哲在工作室附近的餐厅吃饭。窗外是老城区的灯火,桌上摆着养母特意送来的南瓜糕 —— 金敏哲尝了一口,笑着说:“和当年在首尔吃的米糕不一样,有家里的味道,就像‘溪语’给我的感觉,不是冷冰冰的商业机构,更像‘用心做事的团队’。”
酒过三巡,金敏哲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资料,推到蓝溪面前:“这是‘琉璃’最新的植物精油萃取技术报告,我这次来,其实还有个私心 —— 想邀请‘溪语’和‘琉璃’做技术交流。”
蓝溪拿起资料,指尖划过 “低温萃取保留活性成分” 的字样,心里一动。
“你别误会,不是让‘溪语’跟着‘琉璃’走。” 金敏哲赶紧解释,“而是我发现,‘溪语’在本土化研发上的经验,对‘琉璃’很有价值;而‘琉璃’的萃取技术,也能帮‘溪语’提高精华的活性率。比如你们培育的洋甘菊,用我们的低温技术萃取,有效成分能保留 95% 以上,比现在的工艺提升 20%。”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蓝溪 xi,这几年韩国美容品牌都在抢中国市场,但大多是‘把韩国的东西直接搬过来’,没真正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你不一样,你做的是‘从中国土壤里长出来的品牌’,这种理念已经超越了很多韩国同业。如果我们能合作,不管对‘溪语’还是‘琉璃’,都是好事。”
蓝溪看着资料上的技术参数,又想起研发室里那些等待优化的萃取设备,心里有了主意。“金主管,谢谢你的认可。” 她放下资料,目光坚定,“技术交流我很乐意,但有个前提 —— 我们的合作要以‘国人肤质适配’为核心,比如用你们的萃取技术,提取的还是我们培育的本土植物成分,研发的还是针对中国客户的配方。”
“当然!” 金敏哲立刻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成立联合研发小组,‘溪语’提供本土化数据和客户需求,‘琉璃’提供技术支持,甚至可以在‘溪语’的旗舰中心建一个联合实验室,把好技术真正用在客户身上。”
饭吃到尾声,金敏哲拿出手机,和蓝溪拍了张合影,发了条朋友圈,配文是:“在中国见到了当年的‘理想主义者’,她用三年时间,把‘为客户用心’的想法变成了出色的品牌,‘琉璃’要向‘溪语’学习。”
送金敏哲回酒店的路上,蓝溪收到了他发来的消息:“联合实验室的方案,我回去就和总部汇报,争取下个月给你答复。蓝溪,期待我们一起,做真正懂中国客户的美容技术。”
蓝溪站在酒店门口,看着手机屏幕,心里满是期待。夜风里带着老城区的草木香,她想起五年前在首尔的深夜,自己对着韩国肤质数据叹气,金敏哲说 “总有一天你能做自己想做的研发”—— 没想到五年后,这句话真的成了现实。
回到工作室时,晓薇还在整理白天的研发数据。看到蓝溪回来,她赶紧迎上去:“蓝姐,金主管那边怎么样?”
“很好,” 蓝溪笑着把技术报告递给她,“我们可能要和‘琉璃’做技术交流,以后研发室的萃取设备能升级了,你的敏感肌研究也能更快推进。”
晓薇接过报告,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真的吗?那太好了!我这就去整理洋甘菊的样本数据,等合作定了,就能立刻做实验!”
蓝溪看着晓薇忙碌的背影,又想起白天金敏哲的话 ——“从中国土壤里长出来的品牌”。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旗舰中心的方向,那里的施工灯还亮着,像黑夜里的星星。
这时,手机又响了,是张涛发来的消息:“今天社区整理旧档案,发现一份 2011 年的滨江路段监控记录,虽然不全,但或许对你有用,明天给你送过去。”
蓝溪回了句 “谢谢”,心里泛起一阵温暖。事业上,“溪语” 即将迎来技术升级;个人记忆上,张涛还在帮她寻找线索。虽然过去的谜团还没解开,但现在的她,有 “溪语” 这个坚实的团队,有即将到来的技术合作,还有身边这些关心她的人,已经有足够的勇气,一步步走向未来。
夜风拂过,工作室里还留着洋甘菊的清香。蓝溪拿起桌上的 “奠基纪念款” 精华,拧开盖子,淡淡的香气飘在空气里 —— 这是 “溪语” 的味道,是成长的味道,也是即将迎来新可能的味道。她知道,和 “琉璃” 的技术交流,只是 “溪语” 成为有影响力品牌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保持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走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