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喧嚣未及之处 > 第一百三十四章 他不是那个人

第一百三十四章 他不是那个人

    当孟菲斯灰熊队带着队史首场季后赛胜利的喜悦回到酒店休息时,有些必然的插曲依然会像夜莺的歌声一样在夜色下鸣响。

    拜伦·斯科特已经用这一场失利充分感受到灰熊队的防守强度,这绝对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

    因为常规赛的灰熊队看起来是一支攻守均衡的球队,主要问题是内线和板凳深度。

    但昨晚,他们打得像是一支守强攻弱的球队。

    问题是,这个防守强得让人惊讶,直接让黄蜂队陷入混乱,导致坐镇主场的西部第二最终失利。

    输掉系列赛首战固然不是世界末日,但这场失利足以让拜伦·斯科特重新审视灰熊这个对手。

    既然灰熊的逆转关键在于防守,那么裁判的判罚尺度就成了他们的生命线——这正是斯科特接下来要着手应对的。

    “我为我球员们的表现感到骄傲,每个人都打得很好。”斯科特在发布会上这样开场。

    记者顺势追问:“这是否意味着今晚的灰熊是更好的球队?”

    “从结果来看,确实如此。”

    “从结果来看”——多么微妙的措辞。

    如果徐凌在场,定能瞬间破译这句话的潜台词:难道输球就证明对手更强?抛开比分不谈,灰熊真的配得上这场胜利?

    狡辩永远遵循着同一套底层逻辑:质疑既定事实。

    斯科特随即抛出了他“不从结果来看“的论点:“如果你仔细审视比赛过程,会发现很多细节值得玩味。当一支球队在主场却难以获得应有的比赛节奏时,胜利的天平自然会倾斜。我们的球员不断冲击内线,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打乱了整个进攻体系。“

    随后,斯科特意有所指地补充道:“在季后赛的舞台上,某些本该稳定的因素如果产生波动,确实会让比赛走向变得难以预测。”

    这就是教练员影响系列赛走势的方法,就是在赛后直白或者含蓄地表示裁判不公。

    裁判是否真的不公还有待检验,但他们堂堂西部第二的队,怎么可以在主场被对手防死呢?哨子呢?主场优势呢?不给点好处人家费心费力打这个排名干嘛?

    这番话一说出去,无论斯科特的意图如何,系列赛都会在今夜之后完成一次漂移过弯,从而驶向另一个方向。

    就像莉莉·露决定给自己的胸口注射硅胶,这个疯癫的女人号称可以承受一切,从此她将得到一个病态的身体,而那些熟悉她的人将会忘记其最初的模样。

    那就是拜伦·斯科特所做的事。

    第二天,最先对斯科特的控诉作出回应的是本地的媒体。

    新奥尔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时代花絮报》的资深体育记者乔纳森·费根在次日头版发表的专栏文章,直接响应了斯科特的抱怨。

    报纸的标题赫然写着:《野蛮的胜利?裁判的纵容与灰熊的“强硬”》

    文章开篇还算克制,简单回顾了比赛进程,称赞了克里斯·保罗的努力和黄蜂队上半场的出色表现。

    但笔锋很快一转:“.然而,当下半场开始时,比赛的尺度似乎悄然发生了变化。孟菲斯人引以为傲的‘调整’,其核心并不仅仅是战术上的对位变化,更是一种被默许的、提升到另一个级别的身体对抗——或者说,是粗鲁。”

    “伊莱·徐对克里斯·保罗的贴身防守,从第一个回合就开始游走在犯规边缘。无数次的拉拽、用手臂阻挡突破路线,还有那些并非冲着球去的身体接触,都被以迪克·巴维塔为首的裁判组‘明智’地忽略了。这真的是黄蜂队的主场吗?”

    费根巧妙地将矛头指向了裁判,他写道:“巴维塔先生和他的团队,似乎认为球迷买票是为了看一场摔角表演。他们放任客队用肌肉和肘子书写比赛,而主队每一次类似的回应却会招致哨声。这种尺度上的不统一,无疑扼杀了黄蜂队流畅的进攻节奏。”

    这篇报道不仅在新奥尔良本地引发了球迷的共鸣和愤怒,也在全美的体育媒体圈迅速传播开来。

    像徐凌这种平时就喜欢在网上冲浪的,自然也就注意到了这篇热门报道。

    以新奥尔良的媒体影响力来说,这篇文章的阅读指数显然超越了地域范畴。

    徐凌花了几分钟拜读这篇大作,读到最后,他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这是一篇很好的厕所读物。

    但他当时不在厕所,他在自己的床上。

    这让他打开电脑,用推特账号转发了这篇文章并写下一段让黄蜂球迷跳脚的话:“有些人输了比赛,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自己的不足,而是忙着写童话故事。#新奥尔良奇幻文学奖”

    当那些准备上早班的人忙里偷闲地登陆各大体育网站准备收看季后赛首轮的战报与专家评论,他们将看到诡异的一幕。

    进入头条的不是小牛队,也不是凯尔特人,更不是勒布朗·詹姆斯的骑士队,而是伊莱·徐的灰熊队。

    这当然不会太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徐凌和灰熊队本赛季经常上头条,但问题是,昨晚的比赛并没有惹出争议的地方。

    怎么突然间,黄蜂队在控诉判罚不公,媒体煽风点火却被人造哈耶克之力顶上头条,然后伊莱·徐还就看了这篇文章,并且火上浇油地嘲讽了几句?

    相比首轮的其他对决,小牛队第一场碾压掘金,赛后新闻就是科比和诺维茨基的彩虹屁文学表演;凯尔特人倒是有新闻,但迈克·毕比抱怨波士顿人过于粗鄙——还用你抱怨?这不是人尽皆知的吗?——并没有什么吸引力;骑士队首场比赛碾压奇才,詹姆斯在赛后谈论第四节如何掌控比赛的官方报道一样让人提不起兴致。

    原本这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季后赛揭幕日。

    然后从拜伦·斯科特抱怨判罚开始,新奥尔良媒体接力宣传,宇宙的平衡开始向这两支球队倾斜,当徐凌关注到此事的时候,它就已经是当天的大新闻,而在徐凌公开作出回应之后,这就成了体育新闻的头条。

    自乔丹君临篮球界以来,球星和媒体就成为了叙事的奴隶。

    一方面,媒体喜欢以小见大,他们经常用几件小事来描述笔下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将他们所做的那些大事联系起来。

    乔丹是篮球运动的历史最佳?为什么?因为他争强好胜,他嗜赌如命,他甚至和队友打赌自己的行李会第一个从机场里被推出来,因为他提前给机场工作人员塞了小费,这确保了他的胜利。你可以从这些事情看出不断地获胜就是乔丹生命的燃料,是他成为最大赢家的原因。

    如今,记者们正用同样的笔法描绘徐凌的真实面貌。

    不幸的是,徐凌成了这种叙事的受害者。他做的每件事都有其缘由,但在驱逐盖伊、扣伤拜纳姆、对詹姆斯摇手指之后,世界再也无法用平常眼光看待他。人们坚信他内心住着魔鬼,否则怎会一再激怒球迷与对手?

    这根本不合常理,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徐凌对冲突有着病态般的需求与渴望。

    与头条上那个“恶魔化“的徐凌相比,加内特在G1赛前喜得贵子的新闻显得如此温馨。

    “体育男“比尔·西蒙斯点评道:“我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对伊莱和他的头条感到厌倦。但我始终相信,那些怀有纯粹信念的人终将胜出——我在今年的凯尔特人和加内特身上看到了这种特质。“

    约什·霍华德不得不起个大早,昨晚打了那么长时间,醒来之后,突然感觉浑身酸痛,这让他不得不求问于球队的理疗师戴克·罗斯博士。

    博士只让他一早就到训练馆接受理疗。

    这可要了约什的老命,他不是个坚持良好作息与饮食习惯的人,博士说,这是他的伤病缠绵不断的原因。

    霍华德自认足够努力,但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过上梦想中的生活,如果要像苦行僧一样苦修才能保持健康,他宁可不要。

    而且,现在一切都好,除了媒体过分关心伊莱·徐。

    但是,霍华德完全不羡慕伊莱,如果让他过上那样的生活,他可能会疯掉。

    当霍华德来到理疗室,罗斯博士已经准备就绪,他随手在霍华德身上按压,挤捏,却是让前者嗷嗷叫起来。

    “痛痛痛,博士,别这样!”

    博士手下没停,慢条斯理地说:“看来你离梦想生活很近了,约什。毕竟,能拥有这样一副仿佛被卡车碾过的身体,可不是人人都能实现的梦想。”

    “卡么,博士”霍华德早已习惯对方的嘲弄,“开始吧。”

    理疗结束后,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霍华德感觉全身都畅快了不少。

    他决定去球场上投上几百个中投。

    临走前,博士叫住他,叮嘱道:“记住我的话,约什,科学地对待自己的身体,你可以多打10年球。”

    “谢了,博士。”

    霍华德并不在意能不能多打十年球,他只想活在当下,享受每一秒钟。

    等他来到球场,这里已经有人在练球。

    霍华德看过去,只见徐凌光着膀子在罗德里克·克雷格的陪同下进行高强度的有氧投篮训练。

    只是站在这看,霍华德和所有路过的人一样,都无法将这个专注于晨练的年轻球员和高高挂在体育网站新闻头条的人联系到一起。

    他不是那个人。

    霍华德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看着篮球一次次划过相同的弧线。他想起ESPN网站上那些完全偏离了真实情况的头条新闻,那些加粗的标题此刻显得格外遥远。

    他弯腰捡起脚边的篮球,走向另一个半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