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被抄家流放,飒爽嫡女在边关盖大楼! > 第411章 正位中宫母仪天下

第411章 正位中宫母仪天下

    皇宫的血腥气尚未散尽,但权力的更迭已迫不及待地拉开了序幕。

    太和殿内,昔日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龙椅空悬,下方黑压压地跪满了一地文武百官。

    这些人中,有真心拥戴的北境旧部,有急于表忠的大臣,也有不少观望风色的墙头草。

    “国不可一日无君,逆贼伏诛,谢将军功盖寰宇,德配天地,臣等恳请将军顺天应人,早登大宝,以安社稷,以定民心。”徐相和张寻的父亲手持玉笏,声音洪亮,率先叩拜。

    他们是真心实意认为,唯有谢云景,才能结束这乱世。

    “臣等恳请将军登基!”身后众人齐声附和,声浪几乎要掀翻殿顶。

    许多人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新朝建立,从龙之功,意味着无上的荣耀和权力。

    谢云景一身玄色蟒袍,身姿挺拔如松。

    他没有看那金灿灿的龙椅,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一张张或真诚或谄媚的脸。

    殿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极尽奢华,却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这四方宫墙,这冰冷的龙椅,像一座巨大的黄金牢笼。

    他的眼前,恍惚间闪过的,是北境呼啸的北风,是篝火旁将士们豪迈的笑声,是……和沈桃桃自由驰骋的约定。

    那才是他熟悉和向往的天地。

    “众卿平身。”谢云景缓缓开口,声音沉稳,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喧嚣。

    百官起身,屏息凝神,等待着他的决断。

    谢云景的目光再次掠过那空置的龙椅,眼中没有贪婪,反而闪过……厌倦,“陛下蒙难,逆贼篡位,天下动荡,百姓流离。本将军起兵,是为清君侧,正朝纲,而非为这一己权位。”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当务之急是抚平创伤,与民休息。登基大典,劳民伤财,非眼下之急。”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所有人都愣住了,难以置信地看着谢云景。竟然有人会拒绝唾手可得的皇位。

    谢云景无视众人的惊愕,继续道:“本将军暂以‘摄政王’之名,总揽朝政,整顿吏治,恢复民生,待四海升平之时,以承社稷。”

    “将军,三思啊。”徐相急了,连忙劝谏,“国赖长君,将军乃众望所归,岂可……”

    “徐相不必多言。”谢云景抬手打断,“此事本王意已决,昭告天下,即日起,由本王摄政,革除前朝弊政,轻徭薄赋,凡归顺者,既往不咎;凡有才能者,量才录用。望诸位臣工,与本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还天下一个太平。”

    这不是商量,是命令。

    百官面面相觑,但看着谢云景那不容置喙的神情,感受到北境军散发出的凛然杀气,无人再敢多言。

    许多人心中暗自佩服,不恋权位,心系百姓,这才是真正的明主气度。

    此举无疑赢得了清流赞誉和天下人心。

    “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众人再次齐刷刷跪下,这一次,不少人的声音里带上了真正的敬服。

    退朝后,谢云景摒退左右,独自一人走在空旷的宫道上。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显得有些孤寂。

    他并没有回临时安排的正殿,而是径直走向沈桃桃暂住的宫苑。

    沈桃桃正站在院中的一株梅树下,望着枝头含苞待放的红梅出神。

    宫装的繁复让她有些不习惯,她还是更喜欢北境利落的骑装。

    听到脚步声,她回过头,看到谢云景,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忙完了?”

    谢云景走到她面前,很自然地拉起她的手。他看着她清澈的眼眸,直接说道:“我没答应。”

    “嗯?”沈桃桃一时没反应过来。

    “登基。”谢云景言简意赅,“我拒绝了。”

    沈桃桃眼中闪过惊讶,她轻声道:“为什么?那是……天下人梦寐以求的位置。”

    谢云景将她微凉的手握在掌心暖着,目光望向宫墙外辽阔的天空,“那把椅子,太高,太冷,坐上去,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每日困在这四方城里,批阅不完的奏章,应对不完的算计,连策马狂奔都成了奢望。”

    他收回目光,深深地看着她,“桃桃,我记得答应过你,等天下太平,带你看遍山河。我不想被这龙椅束缚,我更想……带你回北境。”

    他的话语平淡,却字字敲在沈桃桃的心上。这个男人,在唾手可得的至尊皇权和与她相伴的自由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沈桃桃反手握紧了他的手,眼中水光潋滟,笑容却如春日暖阳:“好。等这里的事情安排好,我们就回北境。那里的天,更蓝更开阔。”

    至高无上的权力,终究比不过爱人身侧的自由呼吸。

    可权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吞噬着这些美好。

    谢云景以摄政王身份总揽朝政,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减免赋税、整顿吏治、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并开始清算三皇子余党。朝局日渐稳定,百废待兴,京城乃至全国上下,都呈现出一种久违的生机。

    以徐相为首的一批老臣,更加肯定这个国家只有在谢云景的治理下才会越来越好,但看他真的迟迟不提登基之事,心中不免焦虑。

    国无君主,终非长久之计。

    他们思来想去,将目光投向了沈桃桃。他们知道沈桃桃对于谢云景意义非凡,若是可以留住沈桃桃为后,那龙椅之上也就唯谢云景了。

    这日早朝,徐相手持玉笏,再次出列,声音洪亮,语重心长:

    “启禀摄政王,国本攸关,不可不慎。王爷虽暂摄朝政,威加海内,然中宫之位久虚,非社稷之福。沈姑娘于王爷有救命之恩,于北境军有襄助之功,更兼仁德聪慧,深得军民爱戴。老臣等恳请殿下,为江山稳固计,为天下表率,册立沈姑娘为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如此,则朝野安心,万民称庆。”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附议。

    在他们看来,这是安定人心的最佳方式,一位来自民间的皇后,也能彰显新朝的新气象。

    端坐于摄政王宝座上的谢云景,闻言微微一怔。

    立她为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