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位副局长的话,李毅飞没有按照他的意思接话而是抬手打断了他,李毅飞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建军同志,一切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日常警务工作,各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
非常重要的事项,先报赵伟同志审核把关,再集中报给我。
当前特殊时期,效率要讲,但程序规矩更不能乱。”李毅飞这番话,既是确立工作流程,也是巧妙地暂时平衡了班子内的权力结构,避免有人趁机揽权或塞私货。
回到市委办公室,李毅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办公室主任调来了市公安局近三年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的人事任免档案。
李毅飞坐在办公桌后,花了大半个下午的时间,仔细翻阅,特别是用红笔在张立军任内亲自提议、力主提拔的那些干部名字上做了标记。
他要摸清楚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
下午四点,李毅飞带着赵伟直接去了市公安局大楼。
他们没有先开座谈会,而是直奔指挥中心。
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着城市的实时治安动态。
李毅飞随机询问了几个近期发生的入室盗窃案的侦破进度。
被问到的年轻民警显然认出了这位新任的局长,有些紧张地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分管刑侦的副局长王海波,才结结巴巴地回答:“报告局长,还……还在全力调查中,有……有一些线索了。”
李毅飞没有责怪民警,而是转向王海波,语气平和却带着压力:“海波同志,这类侵财案件虽然案值不一定很大,但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安全感和对我们公安工作的评价。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重视民生小案的侦破工作,要给下面办案的同志足够的支持和压力。”
王海波额头上微微见汗,连连点头:“李书记批评得对,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加强督导力度,尽快破案,给群众一个交代。”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李毅飞突然提出要去看看张立军原来的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脸上掠过一丝为难,小心翼翼地说:“李局长,那间办公室……按照要求,昨晚就已经贴上封条了,省纪委交代过……”
“我知道规定,”李毅飞一边说,一边已经迈步朝着八楼东侧那个熟悉的方位走去,“我只是在外面看看,不进去。”
张立军的办公室位于八楼走廊最尽头,朝向很好,此刻却显得格外冷清。
厚重的实木门上交叉贴着盖有红色印章的封条,在白色灯光下格外刺眼。
透过门上的玻璃窗看进去,办公室里收拾得异常整齐,办公桌面一尘不染,但靠墙的书架上,原本摆满书籍的位置明显空出了一大片,显得有些突兀。
“昨晚行动开始前,确定没有人进过这间办公室吗?
比如收拾东西之类的?”李毅飞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目光却紧盯着办公室主任的表情。
办公室主任猝不及防,眼神闪烁了一下,支吾着说:“应……应该没有吧,行动很突然,接到通知我们就……”他的话没说完,但那一瞬间的迟疑没有逃过李毅飞的眼睛。
李毅飞没有再追问,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把这个细节牢牢记在了心里。
他知道,这空出来的书架或许比那些留下的东西,更能说明问题。
晚上回到市委办公室,李毅飞泡了杯浓茶,准备梳理一天的情况。
就在这时,他放在桌上的私人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本地号码。
迟疑了一下,还是按下了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经过明显处理的声音,只说了短短一句:“李书记,有些事,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水深得很。”随即,听筒里便只剩下“嘟嘟”的忙音。
李毅飞握着手机,眉头紧锁。这时,赵伟敲门进来送一份文件,看到他凝重的神色,问道:“书记,怎么了?有什么情况?”
李毅飞把手机递给他,显示了刚才那个陌生来电记录:“一个匿名电话,就说了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赵伟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要不要我马上安排人去查一下这个号码的来源?太嚣张了!”
“暂时不用。”李毅飞摆了摆手,示意他冷静,“这种电话,查也未必能查出什么,反而可能打草惊蛇。
对方就是想搅乱我们的心神。眼下,我们集中精力,先把明面上该做的工作做实、做稳。
暗地里的动作,自然会有浮出水面的时候。”
第二天一早,李毅飞主持召开了全市公安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动员大会,范围扩大到所有科所队长。
李毅飞在讲话中既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注意稳定队伍情绪:“……我们要以这次事件为深刻警示,刮骨疗毒,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
同时也要明确,不能因为个别人的问题,就否定我们整个公安队伍多年来为维护全市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绝大多数同志是好的,是值得信任的……”
会议结束后,李毅飞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特意走到台下,与几位来自基层支队和派出所的民警代表交谈。
一位来自交警支队、面色黝黑的老民警搓着手,犹豫了半天,才压低声音说:“李局长,其实……其实大家伙儿早对某些现象有看法,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只是……”
“只是什么?老同志,有什么话都可以说,今天我就是要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李毅飞语气温和地鼓励道。
老民警看了看四周,张了张嘴,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叹息,摇了摇头:“唉,也没什么,就是……就是希望这次整顿,能真正见到效果,别再是雷声大、雨点小……”他话没说完,但眼神里的期盼和顾虑交织在一起。
李毅飞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再多说什么,但心里更沉重了几分。
这欲言又止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人所共知却又不敢轻易触碰的秘密?
晚上十点多,李毅飞独自在办公室继续翻阅文件,梳理头绪。
办公室主任又送进来一个快递文件袋,说是晚上刚收到的,没有寄件人信息。
李毅飞拆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照片。照片像素不高,有些模糊,像是在夜间拍摄的,内容是一个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塔吊林立,但看不出具体是哪里。
照片背面,用打印机打出了一行宋体字:“适可而止。”
李毅飞的心猛地一沉。他立刻打电话叫来了还在加班的赵伟,把照片递给他:“你看看,能不能认出这是哪个工地?”
赵伟拿着照片,对着灯光仔细辨认了半天,又打开手机里的电子地图比对了一番,不太确定地说:“看这地块形状和远处的建筑物轮廓,有点像是……城南那片正在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工地。
这个项目之前好像因为拆迁补偿和工程款拨付的问题,有过一些纠纷和信访记录。”
“保障房项目?”李毅飞沉吟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张立军之前和城建和国土……明天上午,安排一下,我们不去局里听汇报了,直接去这个工地看看实际情况。”
“好,我马上联系住建局和项目方。”赵伟立刻应道。
就在这时,李毅飞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响了起来。他示意赵伟稍等,拿起听筒。
是孙主任从省城打来的,声音透过线路传来,带着一丝凝重:“毅飞,张立军今天又交代了一些新情况,可能涉及市里几个重点市政工程和土地出让项目,牵扯面可能比较大。
省里初步决定,要成立联合专案组,规格可能会提高。
你这边的维稳压力和配合调查的任务都会加重,要有个心理准备,各方面工作一定要做得更扎实。”
挂断电话,李毅飞久久没有说话。他走到窗前,拉开厚重的窗帘。
窗外,城市的夜景璀璨,霓虹闪烁,车流如织,一派安宁繁华景象。
然而,在这片光影之下,他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暗流正在涌动。
第二天一早,李毅飞换上了一身轻便的夹克,准备和赵伟一起去城南保障房项目工地暗访。
他刚拿起公文包,办公室上的座机电话就响了起来。看来电显示,是市委书记秘书室的号码。他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
“李书记,您好,书记请您现在马上到他办公室来一趟,有重要事情需要紧急商议。”秘书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但“马上”和“紧急”两个词,却透露出不寻常的意味。
李毅飞放下电话,对已经等在门口的赵伟说:“工地视察推迟,你先跟那边打个招呼。
市委姚书记紧急召见,我得立刻过去。”
走在通往市委书记办公室那条铺着深红色地毯上,李毅飞的步伐沉稳,内心却波澜起伏。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这场由张立军案引发的风暴,正在迅速升级,波及的范围和深度都超出了最初的预估。
况且,姚书记和张立军的关系当初省委王副书记可是说了,张立军很得这位书记的欢心。
而他,才来阴铁市多久,就把书记看好的公安局局长送了进去,虽然自己不怕姚书记,但是现在这位书记怎么想的,从昨天到现在都没有表态了。
此时走廊两侧紧闭的办公室门,仿佛都隐藏着无数双眼睛,在暗中观察着他的每一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