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龙城大学染成了一片温暖的金橙色。陈秋铭吃过简单的晚饭,信步走出食堂楼,打算去沁桥那边散散步,吹吹晚风,消解一日工作的疲乏。
他沿着熟悉的林荫道缓步而行,路过西区体育场时,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旁边的看台,两个熟悉的身影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是靳皓和博川,他们并排坐在看台中间的位置,似乎正悠闲地聊着什么,目光望着体育场内的某个方向。
陈秋铭脚步一转,朝着看台走去。走近了,能听到他们断断续续的谈笑声。
“靳皓,博川。”陈秋铭出声招呼。
两人闻声回头,见是陈秋铭,立刻站起身,略显恭敬地问好:“陈老师!”
“坐,坐。”陈秋铭笑着摆摆手,很自然地在两人中间的空位坐了下来,“吃过饭了?在这看风景呢?”
靳皓点点头,指着体育场:“吃过了老师。没啥事,在这看看光景,挺放松的。”
博川在一旁补充道:“嗯,这儿视野好,啥都能看见。”
这时,体育场一侧传来一阵不算悦耳的乐器演奏声。陈秋铭循声望去,只见一支约莫十几人的队伍,手里拿着小号、长笛、单簧管等各式铜管木管乐器,正在一位指挥模样同学的带领下练习着。但显然技艺生疏,吹奏出的旋律磕磕绊绊,时而跑调,时而中断,引得附近零星几个散步的同学侧目。
博川指着那边,语气带着点年轻人特有的挑剔和不屑:“老师您看,书法系的这个破乐团,练了得有个把月了吧?还是这水平,吹得跟那啥似的...难听死了。我感觉我上去瞎吹都比他们强点。”
陈秋铭闻言笑了笑,语气宽容:“毕竟是业余爱好嘛,又不是专业学这个的。重在参与和体验,能坚持练习就值得鼓励了。”
正说着,那边的练习似乎告一段落。只见指挥做了个手势,乐团的成员们迅速集合列队,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随即,一阵虽然不算完美但足够庄重的国歌前奏响了起来。
靳皓一副了然的样子,对陈秋铭说:“他们每天练习结束前,都要正式演奏一遍国歌,然后才解散。我们都碰上好几回了。”
他的话音刚落,身边的陈秋铭却突然神色一肃,说了声“起立”,随即站起身,面朝乐团演奏的方向,身体站得笔直,行着标准的注目礼。
靳皓和博川明显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似乎没完全反应过来。但看到陈老师如此郑重其事,两人也赶紧收敛了脸上的随意,学着陈秋铭的样子,迅速站起身,挺直腰板,目光庄重地望向远方演奏国歌的同学们。
虽然演奏水平有限,但那熟悉的旋律在傍晚的空中回荡,依然自带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陈秋铭才缓缓收回目光,示意两个学生坐下。
博川坐下后,忍不住小声感叹了一句:“陈老师...您这么讲究啊?”
陈秋铭的表情恢复平和,但语气却很认真:“这不是讲究。这是基本的礼仪和尊重。国歌代表着国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奏响国歌,看到升起国旗,我们就应该自觉起立,行注目礼。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不能忘。”
靳皓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明白了,老师。以后我们也记住了。”
这时,书法系乐团收拾乐器,从看台下方的小门离开了。体育场的另一侧却逐渐热闹起来。一群人正在那里布置场地,拉电线,调试音响和灯光,还有人搬来了一些高脚凳。
陈秋铭指着那边问:“那些人在忙活什么?也是什么活动?”
博川立刻来了精神,解释道:“那是地理系流行音乐社团搞的一个活动,好像叫什么‘草地音乐节’,其实就是个小型的露天唱歌晚会。我们就是听说今晚有这个,才特意过来占位置的。”
很快,那片区域周围就坐满了学生,大家三五成群,说说笑笑,气氛轻松热烈。
靳皓看着人群,颇有经验地对陈秋铭说:“老师您看,这些基本上都是地理系的学生。”
陈秋铭有些好奇:“哦?你怎么看出来的?”
靳皓和博川相视一笑,带着点小得意。靳皓说:“我和博川没事就爱在各个区的体育场溜达,观察各个系的学生。看多了就有经验了。从穿着风格、气质感觉,甚至走路姿势,大概就能猜出是哪个生活区的,再细看,八九不离十能猜到是哪个系的。地理系的学生吧,普遍打扮得更...更‘户外’一点?或者说更随意自然一点?”
陈秋铭被逗乐了,赞许道:“厉害啊你们俩,都快成校园人类行为学观察家了。”
很快,地理系的活动开始了。几个背着吉他、拿着麦克风的同学轮流上台表演,有的弹唱民谣,有的翻唱流行歌曲,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台下本系的同学们非常捧场,不时跟着合唱、鼓掌、叫好,气氛很是热烈。
陈秋铭看得津津有味,忽然,他注意到台下人群中,一个手里挥舞着荧光棒、跟着节奏摇摆的男生侧影有点眼熟。“哎,那个拿荧光棒的男生,我看着怎么像是咱们班的梁薄啊?”
博川眯着眼仔细看了看:“哟,还真是梁薄!”
陈秋铭有些意外:“梁薄?他怎么跑来参加地理系的活动了?”
靳皓嘿嘿一笑,压低声音说:“老师您还不知道吧?他最近好像跟地理系的一个小姑娘好上了,估计是来陪对象的。”
陈秋铭顺着他们指的方向,看到梁薄旁边确实坐着一个女生,两人看起来关系亲密。“是他旁边那个女生吗?”他问。
博川仔细看了看,摇摇头:“好像不是吧?我记得上次碰见他们,那个女生比这个好看点啊。”
靳皓摸了摸下巴,猜测道:“难道...又换了?这质量...真是一个不如一个啊。”
陈秋铭皱了皱眉,打断他们的八卦:“行了行了,别在背后乱议论同学的感情私事。看表演吧。”
正说着,常锦昊从看台后面走了上来,看到陈秋铭,礼貌地打招呼:“陈老师,您也在这啊。”
“锦昊啊,来得正好。”陈秋铭招呼他坐下,“一起看看,地理系这活动搞得还挺有意思。”
常锦昊在旁边坐下,看了一眼那边的热闹场景,接过话头:“陈老师,我正想找您说这个事呢。”
“哦?怎么了?”陈秋铭转过头看他。
常锦昊说:“最近不光是地理系,好几个系都办了这种小型的音乐活动,挺受欢迎的。咱们系里其实也有很多音乐爱好者,唱歌好、会乐器的同学不少。他们都私下问我,咱们系能不能也办一个?大家积极性都挺高的。”
陈秋铭一听,立刻表示支持:“这是好事啊!完全可以办!既能丰富课余生活,也能展示咱们法律系学生的多才多艺,打破外界对咱们‘刻板严肃’的固有印象嘛!我看就以你们‘金韵风华’文体社团的名义来办,非常合适!”
常锦昊见老师支持,很高兴,但又有点顾虑:“有您支持太好了!不过...这种活动最终还得系里批准才行吧?我怕潘主任那边...”
陈秋铭爽快地站起身:“这个好办!我现在就去找系里说。你们先看着。”他说着,便快步走下看台,朝着法律系办公楼的方向走去。
来到潘禹会的办公室外,陈秋铭发现门开着,里面不仅潘禹会在,江芸竟然也在,似乎正在商量什么事情。
陈秋铭敲了敲门,走进去,直接说明了来意:“江主任,潘主任。刚才我看到地理系在办露天音乐活动,很多同学围观,反响很好。我们系也有很多同学有这方面的才艺和热情,希望我们系也能组织一场类似的活动,您看...”
潘禹会听完,习惯性地皱起了眉头,首先表示反对:“那种活动?看着是热闹,但吵吵嚷嚷的,有什么实际意义?纯粹是浪费时间。要搞,不如搞点务实的内务大比武、条例知识竞赛之类的,那才符合我们法律系的风格。”
陈秋铭正要反驳,江芸主任却笑着开口了:“潘主任,话不能这么说。我最近也注意到其他系办的一些活动,形式很新颖,学生们参与度很高,确实能活跃气氛,增强凝聚力。我们法律系不能总是给人一种只会死读书、严肃刻板的印象嘛!学生们有多元发展的需求,这是好事。”
她转向陈秋铭,一锤定音:“秋铭老师这个提议我觉得很好。就让‘金韵风华’文体社团去办吧,搞活气氛,注意安全就行。秋铭,你多费心指导一下。”
潘禹会见江芸拍了板,虽然脸上还有些不情愿,但也只好点头:“既然江主任这么说了,那就...办吧。陈老师你去组织,一定要管理好,不能出乱子。”
“请主任放心!”陈秋铭立刻保证,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他离开办公室,回到体育场看台,常锦昊他们还在等着。陈秋铭把好消息告诉了他们,常锦昊和靳皓、博川都兴奋起来。
博川看着办公楼的方向,嘀咕了一句:“这么晚了,潘主任还没下班啊?”
陈秋铭随口回道:“潘主任工作很勤奋的,经常加班加点,忙到晚上九点多都是常事。江主任估计是今天刚好有事,还没走。”
第二天下午,常锦昊就带着一份初步的活动方案来到了陈秋铭的办公室。
“陈老师,这是我们初步讨论的活动方案,您看一下。”常锦昊将几页打印纸递给陈秋铭。
陈秋铭接过方案,仔细翻阅起来。方案写得条理清晰,考虑周到,包括了活动主题金色青春音乐节、时间地点、前期宣传、舞台布置、节目征集筛选、流程安排、安全预案、预算估计等各个方面。
陈秋铭越看越惊喜,忍不住称赞道:“很不错嘛!非常详尽,考虑得很周全!说实话,我昨天也在想这个活动该怎么弄,你们这方案里的很多细节和创意,我都没想到!很好!就按这个思路去准备吧!”
得到老师的肯定,常锦昊也很高兴:“谢谢陈老师夸奖!这都是我和张芃、谷江河,还有苗婉婷我们几个一起研究讨论出来的。”
陈秋铭拿起附在后面的初步报名节目单,惊讶地发现上面竟然有好多个四班熟悉的名字:金叶子、祁淇、郑燚、朴宇、苗婉婷、典晨阳、林晓安...
“好家伙!”陈秋铭笑了起来,“我们班这是要集体出动啊?藏龙卧虎嘛!很好!你们这就放手去安排吧,需要系里协调或者我出面沟通的,随时来找我。”
他放下方案,眼中充满了期待:“我现在都已经开始狠狠地期待这场属于我们法律系自己的音乐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