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我刚刚说的这些,其实这还不是全部的麻烦.”
马肯森将军的目光移向了地图的另一侧,那片位于第一集团军侧翼的鲁昂地区。
“盘踞在鲁昂的布列塔尼亚远征军,就像一头盯着我们侧后方的饿狼。”
“根据最新的情报,他们的第二批增援部队已经抵达了鲁昂港,目前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七万人这意味着,他们随时有能力对我们脆弱的侧翼,发起一次战役级别的进攻。”
“一旦我们的侧翼被他们打穿,补给线被切断,我们这数十万深入敌境的部队,就会成为一支孤军,下场不堪设想。”
随着马肯森的描述,莫林对于第一集团军目前面临的情况,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为了应对布列塔尼亚远征军的威胁,马肯森不得不从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中,硬生生抽调出整整五万人的部队,部署在从亚眠到克雷伊的漫长侧翼防线上。
再减去那些需要轮换休整的部队,以及后方维持补给线畅通的单位,第一集团军目前真正在克雷伊正面,能够投入进攻的部队,实际上只有不到十四万人。
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刚补充上来的后备军。
原本,还有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在马肯森的左翼提供策应。
但随着边境会战的局势出现问题,总参谋部一纸命令,就把第三集团军调去了凡尔登方向,准备对那里深入的高卢军队实施包围。
而比洛将军指挥的第二集团军,除了要协助第一集团军进攻巴黎外,还要分出兵力保护第一和第三集团军之间拉开的巨大缺口,防止被高卢人从中间穿插分割。
莫林静静地听着,心里已经有了一幅清晰的战略态势图。
第一集团军,现在就像一个被过度拉伸的皮筋。
虽然看似很长,实则已经到了崩断的边缘。
其实在带领教导突击营赶赴前线的路上,莫林就已经感受到了第一集团军这种自上而下的疲惫。
那些行军的士兵们已经极度疲惫,当军官们让他们原地休息时,很多人都能直接站着睡着。
他多次看到那些正在行军的第一集团军士兵,一个个满面尘土、双目失神,步履蹒跚得就像一群没有意识的僵尸。
支撑着他们没有倒下的,或许只剩下军官们不断重复的那句话——“巴黎就在前方”。
总结下来,第一集团军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兵力缺,士气疲。
“所以,将军”
莫林听完,语气反而更加坚定了。
“前线的进攻,就更不能像现在这样打了这已经不是战术问题,而是拿士兵的命去赌一个渺茫的希望!就算赌赢了,我们也输掉了继续进攻巴黎的本钱!”
说实话,如果是在今天之前,马肯森将军或许会把这番话当成一个年轻军官的牢骚。
但现在,不一样了。
从阿拉贡内战的惊艳表现,到世界大战爆发后带领教导突击营屡立奇功,莫林已经用一次又一次的实际行动,彻底赢得了这位老将的信任和尊重。
马肯森将军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里,罕见地流露出一丝探寻和期待。
“莫林上尉,你既然这么说,是不是已经有了什么想法?”
这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第一次主动向一个营级军官,征求起了战术建议。
听到马肯森将军主动询问,莫林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说道:
“将军,我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兵力去慢慢消耗,那就不要再一波一波地添油,而是应该把我们所有能用的力量攥成一个拳头,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准一个点狠狠地砸下去!”
“一拳打穿高卢人的防线,让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反应,更没有机会重新组织防御夺回阵地!”
莫林的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马肯森和莱奥妮娅都被他这股气势所感染,目光不由自主地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具体说说。”马肯森示意道。
莫林也不再遮遮掩掩,他向马肯森将军请示了一下,得到对方的同意后,直接从行军桌上拿起一支红蓝铅笔。
然后俯下身,开始在摊开的巨大军事地图上进行图上作业。
“将军、大团长阁下请看。”
莫林用红色的铅笔头,在克雷伊防线上那长达十几公里的战线上,画出了一个宽度大约两公里的矩形框,还有大量其他的图示。
“我的建议是,我们放弃在整条战线上进行全面进攻,而是选择这样一个狭窄的突破点。”
“然后我们将集团军.甚至是第二集团军大部分可以调动的炮兵力量,尤其是那些105毫米榴弹炮全部集中起来,对准这个两公里的正面,实施一次前所未有的炮火准备。”
“我们的目标,不单单是压制,而是要尽可能的摧毁这个区域内,高卢人三道堑壕里所有暴露的火力点和有生力量!”
“步兵集群的进攻,也不要再傻乎乎地等炮击完全停止后再开始.”
莫林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在当前萨克森陆军看来极为大胆的想法。
“当我们的炮火开始向敌方阵地纵深延伸,也就是刚刚落到他们的第一道防线时,我们的突击部队,就必须立刻发起冲锋!”
莫林当然知道,目前萨克森陆军那几乎为零的步炮协同能力。
此前的战斗中,甚至多次出现炮兵误击友军的低级失误
在这种情况下,想玩那种让步兵跟在弹幕后面五十米推进的‘徐进弹幕’战术,纯属天方夜谭炮兵不把炮弹砸到自己人头上就谢天谢地了。
就算是另一个世界的带英和法鸡,在玩徐进弹幕的时候,也是在大量血的教训下,才积攒出的经验。
所以,莫林提出了一个相对折中,但相对现状而言同样能大大缩短步兵冲锋暴露时间的方案。
“这样一来,当我们的士兵冲到高卢人第一道堑壕前时,他们面对的将是一群刚从炮弹休克中缓过神来,惊魂未定的敌人。”
“而高卢人的后备兵力,此刻正被炮火压制,无法及时上前支援。”
“为了确保这个战术的成功,我建议将我的教导突击营,以连、排为单位,分散部署在这两公里的进攻正面上,由我们来担任进攻的矛头和先导。”
“其他参与主攻的部队,需要做的就是挑选出他们最精锐的士兵,组成规模更大的攻击部队,紧紧地跟在我们的身后。”
“教导突击营的任务是撕开高卢人的防线,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巩固我们占领的阵地,击退高卢人的反击!”
“与此同时,参与进攻的所有部队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向这个缺口里投入足够多的后续部队,像无法阻挡的洪水一样,彻底冲垮高卢人的整个纵深防御体系!”
莫林越说越兴奋,手中的铅笔在地图上飞快地移动着,画出一个个代表进攻方向的箭头。
“与此同时,我们的装甲飞艇,也必须提前在最近的安全距离上待命!”
“当我们对高卢人阵地后方的大型对空魔导器发起攻击的同时,装甲飞艇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战斗,从空中压制他们的预备队和炮兵阵地!”
他直起身,看着已经被他的构想惊得说不出话来的马肯森和莱奥妮娅,掷地有声地做出了总结。
“将军、大团长阁下,我将这种战术命名为‘突击群战术’。”
“其本质,就是将我们教导突击营在小规模战斗中验证过的渗透、突破战术,放大到集团军的战役层面!”
营帐内,一片死寂。
马肯森将军和莱奥妮娅大团长,就这么呆呆地看着莫林,看着地图上那些被他画出来的、充满了冲击力和想象力的战术符号。
如果说,一开始他们只是觉得莫林在战术上有些独到之处.
那么现在他们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年轻人对于战争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术了,这是一整套全新的方法论!
马肯森将军感觉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怦怦直跳,他仿佛重新认识了眼前这个被他亲手送进军校的‘德累斯顿著名花花公子’。
他原本以为,莫林最多只是在营、连级别的战斗中有所建树,却怎么也想不到,他居然能提出如此宏大而又精密的战役构想。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宿将,马肯森的军事嗅觉何其敏锐。
他几乎是在瞬间就意识到了莫林这套‘突击群战术’的核心价值和可怕的威力。
集中优势兵力,在狭窄的正面实施决定性突破,然后快速向纵深发展,瘫痪敌人的整个防御体系
这不正是历代萨克森军事家们,梦寐以求的进攻战术的完美体现吗?
只不过,莫林用一种全新的、适应了现代化战争的方式,将它重新包装和诠释了出来。
“可行!这套战术绝对具备极高的可操作性!”马肯森将军脑子里闪过这个念头。
而且,它完美地契合了第一集团军当前兵力不足、时间紧迫的困境!
马肯森将军的眼中,重新燃起了火焰,那是属于一名优秀指挥官,在发现致胜之道时才会迸发出的光芒。
他思索了片刻,消化着这套战术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在脑海中飞快地进行着推演。
越是推演,他就越是心惊.越是心惊,他就越是兴奋!
终于,他猛地抬起头,不再有任何犹豫的转身,然后对着帐篷门口的卫兵大声喊道:
“传我的命令!立刻去请塞克特将军,以及作战处的所有高级参谋,马上到我这里来开会!”
“告诉他们,这是最高级别的紧急军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