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四合院:傻柱你哥咋天天揍你? > 第377章 科长,对不起!

第377章 科长,对不起!

    何卫国说完,房间里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

    尤其是赵晓东,脸上火辣辣的,羞愧和自责让他不敢直视何卫国的眼睛。

    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开口:

    “科长,对……对不起!我真不是故意的!”

    “我就是……就是刚开始有点儿不习惯,嘴比脑子快了点……”

    “我知道我不该说那些混账话,我真没别的意思,就是没过脑子……”

    他越说声音越低,头也埋了下去。

    何卫国看着赵晓东。

    这小子,从在厂里装车时的卖力,到路上遇到陷坑时的积极表现,本质上是个踏实肯干的好苗子,就是年纪轻,经历少,有时候说话欠考虑。

    他知道赵晓东并非心存恶意,但有些规矩和界限,必须从一开始就划清楚,这是原则问题。

    他的目光从赵晓东脸上移开,看向其他三人,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今天把大家叫过来,不是要单独批评谁,更不是要揪着谁的小辫子不放。”

    “我是要给你们大伙儿都提个醒,敲个警钟!”

    “以后,类似今天这样的错误想法、错误言论,就不能再有了!”

    “既不能这么想,更不能这么说!”

    “咱们既然来了,就要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干!听到了吗?”

    “听到了,科长!”四个人异口同声,回答得异常响亮和整齐。

    何卫国点了点头,示意其他人也放松些。

    “光说知道了还不够。既然都认识到问题了,那现在,都说说你们来这儿的感想吧。”

    “反正现在有空,我也听听你们年轻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敞开了说。”

    赵晓东第一个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反思,语气诚恳:

    “科长,今天……今天这事儿给我敲了警钟。”

    “其实刚下车,看到那些破旧的土坯房,看到地里稀稀拉拉的麦苗,我心里就挺不是滋味儿的。”

    “我知道老乡们比我们难多了……我以后一定管住自己这张破嘴,再也不乱说话了!”

    吴大国接着开口:

    “科长,说实话,我这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以前在运输队里,有时候车不好开、路不好走,或者食堂饭菜不合口,心里还会偷偷抱怨几句。”

    “可到了这儿,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了,才知道咱们那点不顺心,跟老乡们常年累月面对的艰难比起来,算个啥?”

    “真是太不懂事了,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周铁柱也用力点了点头,他性格更沉稳些,思考得也更深:

    “科长,我跟大国想的差不多。”

    “但您刚才那番话,点醒了我。”

    “咱们这工作的意义,比我们之前想的要重得多,大得多!”

    “咱们拉的不是普通的货,是救急的化肥,是地里庄稼的希望,是……是大家伙能吃饱饭的指望啊!”

    孙进步补充道:

    “科长,我觉着,咱们这趟出来,不只是送货,更像是……上了一课。”

    几个人都说完,目光重新汇聚到何卫国身上。

    何卫国这才缓缓点头,神色再次变得严肃起来。

    “你们能这么想,很好,我很欣慰。”

    “我带你们出来执行这次任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你们亲眼看看,亲身体会一下,这广袤土地上的真实面貌,知道咱们的国家,咱们的乡亲们,是在怎样一种条件下,勒紧裤腰带搞生产、求发展的。”

    他停顿了一下,确保每个人都听进去了,然后才一字一句地强调:

    “但是,光有感触还不够。”

    “我要给你们强调几点,你们必须给我牢牢记住,刻在脑子里!”

    “第一点。”

    “管住嘴!在这里,在以后任何执行任务的地方,尤其是在基层、在老乡们面前,绝对、绝对不要抱怨吃的、住的!”

    “你们觉得苦,觉得难以下咽,觉得难以入睡,可那很可能已经是老乡们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了!”

    “一句无心的抱怨,可能就会像一根刺,扎进别人的心里,寒了他们的心!”

    “这不仅关乎个人修养,更关乎我们工人队伍的形象!明白了吗?”

    “明白!”

    “第二点,”

    何卫国伸出第二根手指:

    “多看,多听,少说!用你们的眼睛去仔细观察,用你们的耳朵去认真倾听,用心去感受!”

    “最后,就是第三点,”

    “回去之后,关于在这里看到的具体情况,比如老乡们吃什么、住什么,生活有多困难这些,不要在外面,尤其是在不相干的人面前,大肆宣扬,更不要添油加醋!”

    “心里面知道就好,清楚咱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就行!”

    他环视一圈,目光锐利:

    “现在各处都困难,都艰难,这是事实。”

    “但越是在这种时候,咱们越要讲究稳定,要强调团结!”

    “有些话,说者无心,但传出去,经过一些人的歪曲,就可能变成不合适的声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恐慌,这对国家、对集体、对个人,都没有任何好处!”

    “这既是对你们的要求,也是对你们的保护!都听清楚了吗?”

    何卫国这番话,是带着一定长远考虑来说的。

    他深知这几个愣头青年轻,血气方刚,有时候口无遮拦,必须提前给他们打好预防针。

    在这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维护稳定和团结是大局。

    虽然周铁柱、吴大国几人对于这番话背后的深意未必能完全透彻理解,但他们从何卫国异常严肃的语气和神情中,感受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都立刻挺胸抬头保证道:

    “科长,我们记住了!出去绝不会乱说!”

    何卫国点点头:

    “好了,该说的都说了。”

    “都回去休息吧,今儿大家伙都累了一天了,辛苦了。”

    “估摸着明天的任务也不会轻松,可能要去更偏远的公社。”

    “都早点睡,养足精神。”

    “是,科长!”

    几个人应了一声,这才默默地退出了何卫国的房间。

    看着几个人离开,何卫国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吹熄了煤油灯躺在床板上。

    黑暗中他脑海里思绪翻腾。

    说实话,以一个“后来者”超越时代的眼光回望,他清楚地知道,当下这种普遍的困难局面,很难简单地归咎于某个人或者某一方。

    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生产力的严重不足,在于国家整体还处在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艰难起步阶段。

    在这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乡下的老乡们在拼尽全力,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抓紧生产粮食。

    城里的工人老大哥们在车间里挥汗如雨,抓紧生产工业品,搞基础建设。

    甚至还有无数像他曾经接触过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在条件艰苦的实验室里,为了国防和科技突破而隐姓埋名、无私奉献……

    整体来说,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国家强大起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咬牙坚持,奋力拼搏。

    不管是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还是在科研一线,大家其实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都在进行着一种悲壮而又伟大的集体付出与牺牲。

    何卫国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见识过日后那个物质极大丰富、国力强盛的时代。

    正因为如此,当他身处眼下这个艰苦奋斗的洪流之中时,他更加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做些什么。

    也更能深刻地体会和理解,这一代祖辈们,他们所做出的那种难以想象的奉献和牺牲,是何等的沉重与可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