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1979:孩子她妈是天仙妈 > 第153章 陈浮生的‘野心’(求订阅!)

第153章 陈浮生的‘野心’(求订阅!)

    江城,《芳草》杂志社,编辑部。

    “老肖,小陈老师有给你回信吗?”

    坐在肖兴海工位对面的一个编辑审稿审久了,抬头活动一下脖子,正好对上他的目光,就好奇问了一下。

    “还没有回,估计是太忙了吧,毕竟现在小陈老师他是那什么东方公司的负责人了,更多精力都放在了管理和电影上面。”

    “唉,确实不该抱太高的期望,主要是杂志销量连续半年都在下滑了,大家都有些心浮气躁。”

    “理解理解……”

    肖兴海和同事聊完之后,也没心思看稿了,干脆起身道:“我再去看下信箱,有没有新的投稿。”

    同事点点头,同样取出一根烟来让自己冷静冷静。

    只是他的烟刚点上,还没来得及抽上两口,就见刚刚离开的肖兴海去而复返,嘴角的笑容仿佛出门就捡到了钱似的。

    他正要开口,对方却抢先道:“好消息,陈老师回信了,摸着很厚,里面大概是书稿。”

    肖兴海这话就像是往沸腾的油锅里倒了一滴水,下一秒,整个编辑部的同事都朝他围了过来。

    “快快快,拆开看看。”

    “是小陈老师的新书吗?还是《舒克和贝塔历险记2》?”

    “我猜应该是第二部,要是‘新书’只怕已经被京城的杂志社给截胡了,就像那部《忠犬八公》一样。”

    “……”

    在同事们的好奇与期待之下,肖兴海很快就将邮件拆开,露出了里面的一封信和一份的手稿复印件。

    手稿没有封皮,所以大家的眼睛都清楚无二的看到了第一张手稿上的标题。

    标题正是《舒克和贝塔历险记2》。

    “看,我就说是第二部吧。”

    “挺好的,第二部有第一部的读者基础,只要我们把宣传做好,就不愁没有杂志销量。”

    这时主编也来了,有人忍不住问道:

    “主编,去年我们特地为这部开了一期儿童文学专栏,今年是继续用专栏的形式来发行吗?”

    “不用那么麻烦,直接将下期的头版换成这部《舒克和贝塔历险记2》,我们现在亟需一部爆款作品来带动一下杂志的销量,不然我们的月销量都快跌破三十万了。”

    此时主编连都还没看,说了个什么故事都不知道,居然就断定它会成为爆款。

    当然这还不是最神奇的,最神奇的是此时《芳草》杂志社十几位编剧,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

    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是陈浮生!

    因为他写的是《舒克和贝塔历险记2》。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第二部的质量真不如第一部,《芳草》杂志社的众人也相信,靠着第一部积攒下来的口碑,和陈浮生这个名字在文学界的份量,第二部的销量,就是想不破百万都难。

    而破了一百万,在这个年代那就是爆款了呀!

    《舒克和贝塔历险记2》主要讲述了舒克和贝塔在皮皮鲁的帮助下建立机场,成立航空公司,而后与海盗鼠斗智斗勇的故事。

    肖兴海作为杂志社第一个看完的编剧,直接拍着胸脯说:“不输给第一部,而且随着故事的展开,反而更加精彩!”

    大家一听,也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然也有人马后炮的表示:

    “对于小陈老师写的东西,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

    在陈浮生的寄到《芳草》杂志的时候,他们一行24人也都已经来到了柏林。

    不过放在这个年代,严谨一点来说,应该是西柏林。

    因为东德和西德还没有合并,柏林这座城市也被一分为二。

    而他们参加的电影节,就是在西柏林举办。

    电影节的组委会主席莫里茨听说中国代表团到了后,提前来到了陈浮生他们要下榻的酒店。

    此时双方在酒店的大厅里碰了面。

    余玉溪之所以能够成为柏林国际电影节在中国的选片人,就是因为结识了莫里茨。

    所以这种场合,余玉溪是最适合的‘中间人’。

    “莫里茨主席,这位就是我们的领队陈浮生。”

    莫里茨主动伸手和陈浮生握了握,同时说道:

    “很早就听过陈先生的名字,今日终于有幸见到了。”

    “自从去年跟余玉溪小姐了解了莫里茨主席之后,我也对您神往已久,非常感谢您今日来酒店迎接我们。”陈浮生微笑道。

    “哈哈,不用客气,用你们中国的一位很老很老的学者的话来说,‘有朋至远方来,不亦说乎’,我作为电影节的组委会主席,来这里欢迎陈先生,欢迎各位中国朋友的到来,这是应该的,也祝愿接下来的电影节期间,大家可以有个美好的体验,更有个美好的结果。”

    “谢谢,谢谢莫里茨主席……”

    客套话说完后,莫里茨也没有打扰陈浮生他们休息,留下一张个人名片和一句有什么事都可以联系他后,便闪人了。

    至于陈浮生他们跨越大半个地球从国内来到柏林电影节,虽然说这一路上不是坐飞机就是坐车,但同样费神又费力,因此现在亟需睡一觉来给身体充充电。

    顺带还可以把时差倒一倒。

    ……

    “陈,好久不见。”

    “快两年了吧,去年的戛纳电影节鲍勃先生怎么没去呢?”

    今天是陈浮生他们来到柏林的第二天,原本他还想带着大家下楼去逛逛,熟悉一下这周边的环境。

    没想到还没出门,‘熟人’先找上门来了。

    对方叫鲍勃·温斯坦,是美国米拉麦克斯影业的老板。

    两年前,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正是他花了一百万美元,买走了《斗牛》的全球海外版权。

    后续如何,陈浮生真不知道,但是就冲今天鲍勃主动上门拜访的行为,不难猜出,《斗牛》应该是让他们米拉麦克斯影业赚到钱了的。

    “对,去年的戛纳电影节我没有去,但是我听说陈你的电影拿了评审团大奖,恭喜你。”

    “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不提也罢。”陈浮生笑了笑,接着问:“鲍勃先生,当初我们的交易,没有让你吃亏吧?”

    “没吃亏,但是也没赚到钱。”

    “真没赚钱吗?”

    迎着陈浮生似笑非笑的目光,鲍勃还是心虚的改了口:“哈哈,还是赚了一点点的。”

    “我就说嘛,没赚钱你怎么还会来找我呢。”

    鲍勃讪笑了一下,也不隐瞒自己的目的,直接就打听起了陈浮生这次带来的电影。

    “我这次的电影主要说的是一个天才数学家为了帮助一对失手杀人的母女脱身,不惜以身入局……”

    鲍勃听着听着,眼睛越来越亮,等陈浮生话音一停,他也立马道:“陈,看在我们上次有过合作基础的面子上,你这电影的北美版权卖给我怎么样?”

    “我以为你会像上次那样,直接拿下全球的海外版权呢。”陈浮生打趣了一下。

    鲍勃很认真的摇摇头:“我打听过你上部电影的海外版权价,似乎有六七百万美元,想必你这部电影也不差,虽然这笔钱我们米拉麦克斯影业不是出不起,但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陈,你明白吗?”

    “明白明白,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打听一下,鲍勃先生你们米拉麦克斯影业在美国有自己的院线吗?”

    “陈,你问这个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这部电影想谈票房分成吗?”

    “不是这部电影,是我的下部电影,或者以后的电影。”

    陈浮生没有藏着掖着,也不怕鲍勃把自己的‘野心’传出去。

    鲍勃盯着这个年轻的东方男人思考了两秒,再度开口道:“所以,陈你这次只想跟有院线的公司合作对吗?”

    “我的电影是的,但是这次我们中国有四部电影来到了柏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