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根据声纹特征,对每艘舰艇进行区分标记。
只要出现过一次,就可以把它的声音特征,录入信息库,一旦再次出现,就可以把它识别出来。
如果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计算机也会根据需要,对它进行重新编码,所以,仅仅依靠听觉,就可以区分范围内的舰艇是那一艘。”秦良解释道。
听到秦良的话,众人眼睛都瞪大了,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如果真的这样,那以后,巡防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不必登船,就可以知道,海面上的船只是自己一方,还是中立方,又或者是敌对方,将会大大提高巡防效率。
简直就是他们东南军区的大神器!
随后,再次进行了多次测试!
事实证明,秦老师发明的这个拖也是声呐阵列,探测范围大,侦听敏感度高,识别效率高,准确度高!
哪怕是十几个目标,也能够轻松跟进。
“秦老师,您帮我们海军弄了个顺风耳啊!以后有了它!
我们海军的巡防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任何敢进入咱们海防范围内的宵小杂碎,全都无所遁形。” 政委潘新军说道。
“这个就是咱们的科研目标,现在不过是如期达成而已。”秦良谦虚地笑着说道。
听到秦良不骄不躁,谦虚自若地话,潘新军心中更加佩服赞赏。
他现在知道司令为何对秦老师如此重视了!
经过一番测试,潘新军已经确定,秦老师设计制造的这款拖曳式声呐阵列,正是他们需要的大宝贝。
有了它,以后即使看不到地方的舰船,依然可以轻松的识别针对。
这拖曳式声呐阵列已经测试完成,性能好到爆,超乎他的想象,随后,把目光看向了旁边的那个已经被装配到发射架上的,长长的导弹样的东西。
“秦老师,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测试一下这个新式鱼雷。”潘新军有些期待地问道。
“可以。”秦良点头。“让靶舰进场吧。”
“好。”潘新军激动地点头。
随后,对着秘书再次吩咐了一声。
二十分钟之后,平静的计算机屏幕上,再次响起了警报声,一个绿色的光点,在东南方向54度,距离35海里的位置,按照特定速度航行。
“秦老师,我们是否要追上去,找到合适位置和距离,对敌人进行攻击?”潘新军对着秦良问道。
35海里,太远了,远远超出了鱼雷的攻击范围,就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鱼雷,也达不到这个航程。
“才35海里而已,在有效射程范围内,可以直接发射。”秦良笑着说道。
34海里,有效射程范围内?
潘新军愣住了,其他人同样被秦良的言论给吓了一跳。
“秦老师,您……确认它的射程能够覆盖35海里?”潘新军不可思议地再次问道。
“它的有效射程在20-50海里之间,才35海里,正在最佳射程内。”秦良笑着说道。
随后,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直接摁下一个开关。
接着,那枚垂直放在发射架上的火箭,尾部喷出炽热的火焰,接着,便如同一根大号窜天猴一般,朝着天空中飞驰而去,然后,在空中圆滑的转了一个弯,便朝着靶舰而去,在空中留下一道长长的白尾巴。
这是潘新军等人第一次观看“火箭”发射,被彻底的震撼到了。
而后,目光便尾随着火箭朝着远方出去。
火箭速度极快,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到最后,直接消失在天际尽头。
只留下潘新军等人在那里手搭凉棚,苦苦寻找。
过了一会儿,才从外面走回指挥舱当中。
“秦老师,刚刚那真的是鱼雷吗?”
鱼雷都是在水里游的,哪有在天上飞的!
“是鱼雷,准确的说,是火箭助飞鱼雷!传统的鱼雷,因为水的阻力,大大限制了航程,而且,速度很慢,如果有火箭带着跑一段,等临近舰艇,在释放入水,钻入水中,对敌舰发动攻击,是不是会事半功倍?”秦良笑着解释道。
听到秦良的话,潘新军的脸上,眼睛放光!
“秦老师,您的意思是,它还会入水?”
“没错。毕竟是鱼雷。”
“据您估算,这枚火箭鱼雷,还要多久能够命中靶舰?”
“已经命中了。”
“啥?!!!”潘新军眼睛圆睁,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秦良。
“你看,计算机上,它的信号已经消失了。”秦良说道。
潘新军等人赶紧把目光转向了计算机屏幕。
当看到那个声源信号消失的时候,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
“秦老师,咱们那啥火箭,速度到底多快?”潘新军用几乎颤抖地声音对着秦良问道。
“也没有多快,0.7马赫而已。”
0.7马赫?而已!!!
这……这这!比飞机的速度都快!
35海里之外,也就几分钟的事儿。
咕嘟!
潘新军喉咙滚动了一下,感觉脑袋瓜子嗡嗡的,这武器太先进了,他一下子有些接受不了。
“秦老师,这样的火箭鱼雷,能提供多少?”潘新军问道。
“这东西有点贵,造价比较高。而且,还必须火箭基地那边才有制造条件,这次给你造了3枚。如果还需要,只能再等几周了。到时候,让我们多造几枚给你们运过来。”秦良说道。
“好!好!”潘新军大喜道。
随后,话锋一转。
“秦老师,这东西打潜艇是不是也行?”
“都一样!不过,咱们自己没有潜艇靶标,到时候,只能找机会练手了。”
“好!希望那帮狗东西,不要让咱们等太久。”
太平洋深处。
一艘海底巨怪一般的潜艇,正在静默潜行。
阿嚏!
舰长威斯尔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怎么了威尔斯?”副舰长笑着说道。
“或许是我的小宝贝儿想我了。”
“等执行完这次勘测任务,你就可以休个长假,到时候你可以好好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