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状元郎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原来前座种桃花

第一百九十三章 原来前座种桃花

    黄峨不是那种只知道吟诗填词的才女,而是真正地喜欢读书做学问。

    在她看来,这种真正的学问比寻常的诗词有魅力多了。可惜平日里所遇的读书人,一看见她就吟诗作词,没几个能跟她真正谈学问的。

    这也正常,读书人学的是四书五经,最多再加上秦汉文章。哪像她无书不读,所学庞杂,聊不了几句就跟不上她的节奏了,自然还是作个诗更愉快……

    但苏录不一样,他在两任山长的要求下无书不读,称得上博闻强记。更重要的是,他上辈子高强度网上冲浪多年,接受的信息之广,知识之多,都是时人无法想象的。

    两相结合之下,他不仅能接住黄峨的问题,甚至还能给她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是黄峨此生从未遇到过的……

    于是登山路上,苏录和黄峨便在一片鸟语花香中,愉快地探讨着《华阳国志》中的诸多问题……

    比如‘华阳’这一地域范围的界定。黄峨对地理相当熟悉,知道成都有个华阳镇,便问苏录这两个华阳有没有关系?

    苏录告诉她‘华阳’指的是‘华山之阳’,其范围大致包括云贵川、陕西汉中、甘肃和湖广靠近四川的一带,与华阳镇只是名称上的巧合,地域范围完全不同。

    还有《华阳国志》中,对巴蜀人物的诸多评价,也与当今的主流评判相左……

    黄峨柔声细语问道:“常道将称赞后主刘禅,‘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但自宋至今,却多斥他为懦弱无能,坐丧蜀土的亡国之君,兄长认为哪一种更正确?”

    “都不算错。人和事都是变化和多面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从来不单纯是学术问题,更多的要看评价者所处时代的政治需要。比方东晋推崇‘君臣相济’,常璩当然对刘禅评价颇高。而理学兴起以来,将‘气节忠义’拔高到了首位,评价标准不同,结论自然天差地别。”

    “这样啊……”黄峨闻言寻思良久,方展颜笑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兄长不止学养深厚,更是个会教学生的好老师。”

    “彼此彼此。”苏录也笑道:“跟黄姑娘聊天,我也一样受益匪浅。”

    “只是弘之兄总以‘黄姑娘’相称,感觉太见外了。”黄峨微微垂首,看着自己小巧精致的蓝色绣花鞋道。

    “那我该如何称呼?”苏录问道。

    “……”黄峨忽然霞飞双颊,声如蚊蚋道:“小妹草字秀眉。”

    苏录心中一喜,轻声道:“秀眉……”

    “哎。”黄峨应了一声,又不好意思了,红着脸加快脚步道:“江山平远楼到了,咱们赶紧过去吧。”

    “好嘞。”苏录却精神一振,嘴角压都压不下去。

    ~~

    江山平远楼立于宝山之上,楼内‘江山平远’的匾额,落款竟是黄庭坚。

    相传当年黄庭坚路过泸州时,听闻宝山可眺望全城,便登临一瞰,果然没有失望,欣喜之余便留下了这四个字。

    但这楼却是南宋所建。因其名气大,位置佳,本朝亦常有修葺,故而苏泰等人依然可以登楼,欣赏一下黄山谷曾眺望过的美景。

    俯瞰时,只见长沱两江环抱州城,城内楼台屋舍鳞次栉比,两江交汇处桅杆如林。

    西望时,云雾缭绕的方山九十九峰若隐若现,山顶云峰寺的飞檐在阳光下闪烁金光。

    近观时,山北麓的武侯祠古柏森森,祠前桃花灼灼,有许多大家小姐进去焚香祈福……

    奢云珞恍然对黄峨道:“我明白了,你没画完的那幅画,就是站在这里看到的吧?”

    黄峨点点头,笑道:“可惜上次跟着父亲来,时间仓促,未及细观。这次要好好看清楚,回去把画画完。”

    她又对苏录解释道:“小妹有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当地的景象画下来,方便我回忆当地的人和事,不然去的地方太多了,记忆就模糊了。”

    “我是父亲在湖广龙阳知县任上出生的,后来父亲回京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三年后又巡按贵州,我就是在那时候认识的云珞。”黄峨说着苦笑一声道:

    “然后是山东按察佥事海巡道,最后是这里,再加上待过两年的遂宁老家……别看我年纪不大,却已经画到第六幅了……”

    众人闻言都有些伤感,朱家小姐拉着她的手道:“但愿你能在泸州常住几年。”

    “嗯,但愿如此。”黄峨看着自己身边众人,真挚笑道:“我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朋友呢。”

    但谁都知道,这不过是美好的愿望,黄兵宪这种监察重臣,是不可能在一地久任的……

    ~~

    从江山平远楼上下来,众人便来到了附近的桃花林中。朱子庚已经占据了一块临着潺潺溪水的林间空地,书童小厮们铺好了席子,设上一张张小几,摆上带来的水果点心。

    公子小姐们便各踞一张席子,稍事休息后,朱子敬拿出了一个底部有托,两边有耳的木头酒碗——此为‘羽觞’。

    “诸位,曲水流觞了!”他对众人高声笑道。

    这是上巳节的传统节目,最有名的一次是王羲之组织的。当时,他和谢安等名士集体沐浴……呃,举行修禊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入上游,任其顺蜿蜒溪水漂流。

    觞在谁面前打转或停驻,谁便需即兴赋诗,若作不出便要饮尽觞中酒。这场集会中,众人共得诗三十七首,王羲之乘兴挥毫作序,成就了千古第一书《兰亭集序》!

    所以《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

    众人来就是为了玩这个的,自然欣然应允。

    然后便抓阄定出,令主为朱家小姐。

    朱家小姐便手持令旗笑道:“既然我来当令主,那就玩得刺激一点,便以‘泸州春日’做首尾相连诗,每人一联。每联需押平水韵,且不得重复使用已出现的韵脚字。还不能脱离了题目。”

    “还行还行,比起我们出的题来,不算刁钻。”朱子恭笑道。

    “哈哈哈!”同样受过周山长荼毒的众人,会心大笑起来。

    朱家小姐又将令旗交给不会作诗的小田田,笑道:“妹妹你来当监督,酒杯停在谁面前,或者在谁面前打转,谁就得十个数内吟出下句诗,超时罚酒一杯。

    并由下一人接续。不许他们偷奸耍滑。”

    “遵命!”小田田双手接过令旗,小脸的表情郑重无比。

    其实还有俩不会作诗的,但已经自觉消失了,不知道又去哪吃狮子头了……

    待朱家小姐定下首联与韵脚道:“宝山桃李映春晖,沱水浮光鹭影飞。”押‘微’韵。

    书童便自上游放下了羽觞,众人便见其漂流而下,正好在朱子庚面前打了个转。

    朱子庚接住羽觞,便以‘飞’字起句道:“飞絮沾衣香满袖,荔枝初绽玉为肌。”转押‘支’韵。

    荔枝是泸州的特产,这一句没任何毛病。

    朱子庚重放下羽觞,便见其在水里漂流一会儿,又停在了朱子和面前,朱子和便接‘肌’字道:

    “肌骨清寒寻酒暖,酒旗遥指小市西。”

    “好好!”众人赞道:“句句不提泸州,句句都有泸州。”

    泸州是酒文化圣地,小市西乃城内有名的集市。

    下一个转到了黄峨,这自然难不住她,便接‘西’字道:

    “西望方山云似海,海观楼上月如珪。”押‘齐’韵。

    方山和海观楼同样皆是泸州的名胜。

    “下一个怕是要喝酒咯。”朱家小姐笑道:“珪字开头可不容易啊。”

    坐在黄峨上游的都幸灾乐祸地大笑,坐在下游的却没一个吭声的,都在冥思苦想中。

    黄峨便将那羽觞稳稳置入溪中,溪水载着羽觞,在苏录面前转了个圈……

    “哈哈,危机解除了。”众人笑道。

    “那当然。难得住谁,也难不住我哥!”朱子明大声道。

    “你们还真是相信我。”苏录失笑一声,好在没让大伙失望,便听他接‘珪’字道:

    “珪光碎玉浮舟楫,楫动涟漪散锦鳞。”押‘真’韵。

    “哈哈,难为弘之了!”众人笑道:“居然这样也能出佳句!”

    “但这就对不起下一位了。”苏录歉意道。

    “确实,鳞字更不好开头。”众人摇头苦笑道:“你们俩商量好了难为人是吧?”

    “我真不是故意的。”苏录两手一摊,将羽觞放回水中。

    “我也不是。”黄峨跟着一摊手。

    那羽觞最后停在了朱子敬面前,他老老实实将酒倒进了自己杯中,连饮了三杯才喝完。

    好在是女孩子也能喝的醴酒……

    朱子敬在小田田的监督下罚完酒,故作愁苦地做了首打油诗自嘲道:

    “流觞曲水映红霞,独我三杯罚作哈儿。

    非是词穷难续句,原来前座种桃花!”

    “哈哈哈!”众人闻言笑得擦泪道:“还头一次听说可以用‘哈儿’押韵的!”

    “三哥太厉害了,独创哈儿韵,从此平水韵多一韵!”朱子明捧腹大笑道。

    苏录和黄峨却耳根子发红,哈儿都能听明白,‘原来前座种桃花’是啥意思……

    幸好大家都装糊涂没起哄。

    ps.看到书友说苦笑的问题了,实在是写得完太晚脑子麻了,完全下意识了……我苦,主角就苦笑……

    我改,尽量每章不超过两次苦笑。苦笑着求求月票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