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 第193章 颠倒的舆论!

第193章 颠倒的舆论!

    在法兰西喜剧院圣诞节演出节目单公布的第二天,《费加罗报》戏剧评论版的主笔儒勒·克拉雷蒂,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喜剧院的圣诞冒险》的长篇评论。

    文章质疑了莱昂纳尔的戏剧创作和喜剧院的节目安排:

    【索雷尔先生虽然以其才华在文坛崭露头角,然而与戏剧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河流——前者是作者与读者静默的私语,后者则是与台下千百观众即时、共通的呼吸。

    舞台要求更严谨的结构、更强烈的冲突、更律动的节奏。

    将一部未经任何小剧场检验的全新剧作,直接置于圣诞季,与《恨世者》、《布里塔尼库斯》同台争辉,这是否是喜剧院艺术委员会一次过于大胆乃至轻率的冒险?

    若此剧失利,对索雷尔先生这颗正冉冉升起的新星而言,恐将成为一次难以承受的打击,亦是对喜剧院自身声誉的一次不必要的消耗。

    我们并非不期待奇迹,只是希望奇迹不要变成灾难。愿我们的担忧是多余的。】

    儒勒·克拉雷蒂虽然此前与莱昂纳尔有过一场笔墨官司,但是在戏剧领域,他显示了自己的客观、专业和克制,并未“公报私仇”,而是表达了合理的担忧。

    《费加罗报》虽然是保守主义的立场,但却是“共和派”当中的“保守主义”,与教会走得近,却并不听命于总主教。

    它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巴黎乃至整个法国中产阶级的态度。

    而中产阶级,则是戏剧表演主要的消费人群。

    几乎在同一时间,《共和国报》也在其文化版块刊登了措辞相似的评论,标题更为直接——《祝福与忧虑——莱昂纳尔是否能经受得住观众的考验?》

    文章一方面表达了对其教育改革“战友”莱昂纳尔的支持,但字里行间也充满了对跨界风险的忧虑,强调“戏剧的成功需要更多时间的打磨和经验的沉淀”。

    就连曾连载莱昂纳尔《本雅明·布冬奇事》的《小巴黎人报》,也在一篇短评中暗示“家的笔未必能轻易驾驭舞台的复杂调度”,建议观众“或许可以期待,但最好降低预期”。

    这些平素支持革新的报刊,此刻却不约而同地摆出了一副“老成持重”的姿态,仿佛莱昂纳尔不是一个已经用多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作家,而是一个即将摔得粉碎的瓷器。

    然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发生在那些被视为保守派舆论阵地的报纸上。

    教会背景的《宇宙报》在节目单公布后的第三天,就在头版下方刊登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评论,标题赫然是——

    《拥抱新声,「合唱团」就是这个圣诞的奇迹!》

    这篇文章的言辞简直像被《共和国报》的评论员附了身: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变革的时代,法兰西喜剧院做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决定!它向一位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天才作家莱昂纳尔·索雷尔先生敞开了大门!

    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艺术殿堂并非固步自封,而是乐于拥抱真正有价值的创作!】

    紧接着,《宇宙报》又稍稍做了点“剧透”——

    【尽管我们并不清楚《合唱团》的剧情,但据可靠消息透露,这是一部深刻探讨了救赎与心灵成长的作品,其音乐部分更是被赞誉拥有“直击灵魂的力量”。

    在价值混乱、道德堪忧的当下,这样一部旨在弘扬光明、驱散迷雾的作品,恰如一股清流,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最后,《宇宙报》更是直接鼓动起自己的读者,并且“委婉”的批评了《共和国报》等报纸的保守——

    【我们呼吁所有追求真与善、渴望在艺术中寻找到精神慰藉的观众,不要错过这部可能开创风气之先的杰作。

    某些报刊抱持着陈腐的偏见,对年轻天才缺乏基本的信心和鼓励,这种论调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真正的艺术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敢于打破窠臼的勇气!】

    另一份极具影响力的《十字架报》则用了更尖锐的标题——「反对者的呓语与〈合唱团〉的曙光」。

    文章猛烈抨击了《费加罗报》等媒体的“保守与迂腐”:

    【我们惊讶地看到,某些一贯以‘进步’自居的报刊,此刻却露出了他们内心深处最顽固的保守底色!

    他们恐惧新声音,质疑新尝试,企图用资历和经验的名号来扼杀一切萌芽状态的天才!

    这是一种何等虚伪且短视的行径!】

    同样少不了的,还有对莱昂纳尔的盛赞和对读者前去观看《合唱团》的鼓动:

    【莱昂纳尔·索雷尔先生的才华有目共睹,他的作品蕴含着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我们坚信,《合唱团》必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征服所有心怀善意的观众。

    让那些躲在象牙塔里的批评家们继续他们的呓语吧,巴黎的观众自有他们的判断!

    信徒们,走进喜剧院,去支持这部可能承载着神圣光辉的作品!】

    ………

    一连几天,巴黎的读者们拿着手中的报纸,无不感到一阵强烈的错乱感。

    “我是没睡醒吗?《费加罗报》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老古板了?”

    “上帝啊,《宇宙报》和《十字架报》居然在为一个年轻作家摇旗呐喊?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他们是不是把评论员的稿子互相寄错了?”

    咖啡馆里、沙龙中,类似的困惑和调侃不绝于耳。

    这种立场上的彻底颠倒,形成了一种极其滑稽的反差,反而极大地激发了普通民众对《合唱团》的好奇心——

    这出戏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巴黎的报纸们集体“疯了”?

    ——————

    报纸也许没疯,但是人在索邦的索菲娅真的快疯了。

    这几天整个索邦都在谈论莱昂纳尔和他的《合唱团》,每个人都想从他嘴里撬出点什么来。

    索菲娅索性请了假——她无法忍受耳朵被“莱昂纳尔”这个名字灌满。

    就在她在自己的豪华宅邸里喝闷酒时,路易-阿方斯忽然凑上来:“索菲娅,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彻底搞砸《合唱团》的首演。

    甚至,可以让莱昂纳尔变成一个笑话!”

    索菲娅眼睛一亮:“什么办法,你快说。”

    路易-阿方斯露出欲言又止的为难神色:“这个办法,恐怕有点昂贵……”

    索菲娅不屑地笑了一笑:“不要和谢尔巴托夫说昂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