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 第29章 硝烟再起,孔氏之尊

第29章 硝烟再起,孔氏之尊

    皇位之争总是残酷而又无情的,杨勇想要坐上那个位置,必定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而这个代价....杨勇已经无所谓了。

    至于其他的?

    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

    在独孤氏、晋王以及皇帝的联手攻伐之下,虽然大部分的朝臣以及学宫中的博士都十分厌恶孔严日,但孔严日却依旧是成为了大隋洛都学宫的教谕、博士。

    而“新儒学”也成为了大隋的主流思想之一。

    是的。

    提出新儒学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曲阜孔家的人,他们当初被张角以及之后的大乾皇帝所打压,一直蛰伏,而在看到了陈氏的动作之后,他们觉着自己出山的机会已经到了。

    这就是最好的时机!

    因此,孔氏的几个当家之人左右商议了一下最后研究出来了这个“新儒学”,实际上也不是研究出来,而是从当年的故纸堆里面扒拉了出来这个新儒学。

    这其实是当年董仲舒儒学的废稿——因为当初的陈氏太过于强势了,所以董仲舒压根没有敢把这个东西拿出来。

    如今拿出来,自然是为了讨皇帝欢心的。

    他们也的确是做到的。

    曲阜孔氏再次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家族之一,甚至一度成为了在民众、以及一部分儒家弟子口中能够和陈氏相提并论的家族。

    这也是孔氏的目的。

    也是杨坚的目的。

    .... ....

    秦王府

    王一舟神色中带着调侃的说道:“陈兄,你瞧瞧,这些人几乎都是要把孔氏吹捧成和陈氏一样的存在了。”

    陈亦舟倒是不在意:“这又有什么呢?”

    “毕竟孔氏是从当年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家族啊,到了如今也已经一千多年了,他们本身就比陈氏的传承更加有底蕴。”

    谢子升只是有些好奇:“难道陈兄不生气?”

    陈亦舟一边为这两人倒茶,一边说道:“这有什么生气的呢?更何况,将他们吹捧到这个地步的,不只是他们自己,还有陛下。”

    他的语气中带着些玩味的说道:“陛下想要推出一个足以和陈氏抗衡的家族,以此来制衡陈氏的势力。”

    “普天之下,能够做到这一步的,只有孔氏了。”

    “所以孔氏的出现是必然的,只是或早或晚,如今才出现,我都已经为陛下的耐心感觉到震撼了。”

    王一舟撇了撇嘴,他看着陈亦舟说道:“陈兄啊,你实在是太过于无趣了。”

    他们二人也早就看出来了孔氏出现的“时机”实在是太刻意了!

    怎么刚刚科举制出现,孔氏就出现了?怎么刚出现,就拿出来了三纲五常学说?创始了新的儒学?怎么刚出现皇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表示赞同,而晋王也开始支持?

    这世上哪里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一次是巧合,两次是巧合,三次还是巧合?

    若是相信的人,只怕早就是被埋在层层叠嶂的白骨堆中了。

    孔氏的出现是皇帝刻意造就的,甚至这个所谓的三纲五常学说只怕也是在皇帝的帮助下,孔氏才找到的。

    为什么?

    因为皇帝需要制衡陈氏!哪怕此时的皇帝信任陈氏也是一样。

    一个家族中,有人站在朝堂之巅,有人站在世家之巅,有人手握重兵,有人则是名满天下,有人更是占领了文化的领域。

    这样子的家族,皇帝会不害怕?

    从前陈氏未曾掌兵的时候,皇帝或许还不那么的忌惮,但如今.....陈安民手中可是也有着二十万大军!

    总要有人出现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孔氏?

    因为整个华夏,如今只有孔氏有这个条件!

    想要制衡对抗陈氏不落下风?

    首先要在各个方面对标陈氏!

    文化领域,陈氏有政治学,张氏有道学,孔氏有儒家学说,其余的不少学阀家族也各自有自己的思想,但若是论对抗的话,除却儒墨道法之外,其余的都不能与陈氏的政治学抗衡。

    因此,能够选择的家族只剩下了孔氏、公输、墨氏、张氏、以及李氏、韩氏。

    而其次,便是要在“底蕴”上与陈氏差不多。

    也就是说至少要传承八百年屹立不倒!哪怕是这八百年来或遭遇风雨,或遇到了什么危险,如今的地位大不如前也是一样。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他需要比较强大,但又不能太过于强大。

    否则皇帝就不是扶持了一个“棋子”而是扶持了一个棋手!

    选来选去,只有孔氏了!

    这也是为什么孔氏会出现的缘故了。

    王一舟看向陈亦舟,眉宇中带着几分的试探之色:“陈兄,如今....我等又该如何?”

    陈亦舟只是看了一眼王一舟,又看了一眼貌似并不在意的谢子升:“等就是了。”

    还是一个字。

    等!

    等什么?

    很快的,谢子升和王一舟就知道了。

    .... ....

    开皇十三年,秋末。

    天子的身体就像是被戳破了的气球一样,迅速的衰落了下来,而这个时候朝堂上的政治局势却发生了改变。

    晋王一脉得到了独孤氏的支持之后,势力大涨,而此消彼长之下,失去了独孤氏支持的太子杨广则是势力衰微,只能够在晋王的攻击之下苦苦支撑。

    开皇十三年,冬。

    洛都第一场大雪落下的时候,从深宫之中出来了一封诏令,这封诏令彻底的改变了整个大隋的政治生态。

    天子令。

    天子病重,太子监国。

    这本是一条很正常的命令,但这一条命令的末尾还有另外一句。

    晋王随同监国。

    是的。

    一个国家,有两个监国之人。

    而辅政大臣的选取也颇有深意。

    一个中立派——陈安哲。

    一个晋王党——独孤信。

    一个太子党——裴世矩。

    两个党派,三个辅政大臣,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和平状态。

    晋王党也好,太子党也好,他们都在这个时候将目光看向了另外一个党派。

    中立派。

    或者,他们还有另外一个更加明确的名字。

    “陈党”

    官渡陈氏的陈。

    一场无声的硝烟,即将爆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