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 第571章 【动力学诠释】

第571章 【动力学诠释】

    【本月目标已完成】

    【您有一次[心理能力培训]待领取】

    梦境心理咨询室内,南祝仁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发亮的字幕,揉了揉掌心。

    因为护士工作性质的问题,李玲玲的咨询时间安排得没有这么规律。

    虽然她的直属上级胡医生也有意督促她参加心理咨询的意思,但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医院的工作时间是规律不起来的。

    毕竟医院嘛,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需要加班的紧急情况。

    因此李玲玲错过了一次约定的咨询。

    现在距离李玲玲上一次咨询,已经过了两周。

    按照从莫凯那边反馈过来的李玲玲自己的说法,上周的咨询时间正好遇到了她比较忙的时候,而同事之间的调休也出了问题,因此只能够取消。

    这种情况,就算是胡医生想要偏袒,也不太方便。

    当然,这个理由说不准是李玲玲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性格作用下的某种推脱。不过出于对来访者真诚信任的原则,南祝仁当做真话信了。

    好在这周的咨询是正常进行的。等南祝仁从梦境心理咨询室中脱离出去后,就要进行李玲玲这周的咨询了。

    南祝仁长舒一口气,看着眼前发光的电脑屏幕,伸出手指,先把最近的收获领取了。

    【您接受了[心理能力培训]】

    【精力上限+1】

    南祝仁眼睛一亮,终于出好东西了。

    传说中,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必备【精力旺盛】的专长。

    眼下这个【精力上限+1】似乎能够让南祝仁具备这个雏形了。

    “这么看来,接下来的这个月要努力干活了啊。”南祝仁不由感叹道。

    感叹完后,南祝仁又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

    这个月目前为止居然只完成了一次【月度目标】。

    不过这些都是有客观原因在内的。

    这个月之前的时候,虽然南祝仁因为研究生考试结束而多了很多空余的时间,但也是因此被安排进组开始接触正式的科研项目,所以被消耗了不少的时间。

    但南祝仁对此并不排斥。白庆华确实给他提供了更高的平台,给了他更多咨询的机会。

    那么他在获利的同时自然要给予回馈。或者说——承担身为白庆华弟子的责任。

    为导师的课题组分忧是应尽之责。

    而且从客观上讲,白庆华也不是牛马学生的恶导师,分给南祝仁的项目确实是优质中的优质。哪怕对于一个成名的大咨询师、乃至于一般高校的老师来说,参加指导手册的编纂修订也是求都求不到的项目。

    这是第一点。

    其次,就是临近年关,或是因为放假、或是因为工作到年底需要冲绩效,来访者的数量相对来说少了很多。

    公司里面不够分了。

    哪怕白庆华偏袒南祝仁,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在其他人手头没什么活的情况下,给南祝仁的咨询拉满。

    涉及到钱的问题,都不会是小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很快也能够解决——毕竟公司的其他咨询师们也快放假了。

    南祝仁已经在打算在放假期间跟白庆华商量,等其他人都放假回家的时候让自己独自留在公司里面维持公司运转,独享咨询资源了。

    “不知道老师到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南祝仁轻笑一声。

    他随后走到一旁的书架上,取出自己上一次和李玲玲咨询的对话稿。

    接着坐到电脑前,蓝光一闪,出现了以自己为第一视角的咨询录像。

    就看到李玲玲的脸出现在屏幕上面。

    【“你多大?”

    “你还是个孩子呢,就当咨询师了?”】

    李玲玲第一次咨询时候的反应,就这么出现在南祝仁的眼前。

    南祝仁一边低头,用逐字对话稿来对照这个录像,一边发自内心地感叹:“升级到【中级】的【记忆宫殿】对于咨询来说实在是太有用了~”

    ……

    咚咚咚——

    指节敲击桌面的声音。

    “师兄,师兄。”

    轻声的呼唤在耳边响起,南祝仁的眼皮一下子弹开。

    入目是莫凯的脸。

    “师兄,来访者再过半小时就要来了。”只听见咨询助理师弟这么提醒自己道。

    南祝仁点头,拍了拍脸,随后把莫凯带来的冰美式一饮而尽。

    提神醒脑。

    “谢谢。”南祝仁也不忘礼貌地道谢。

    莫凯笑笑,表示南祝仁太客气了。

    提前半个小时让莫凯叫醒自己,是南祝仁提前吩咐的,免得自己在梦境心理咨询室里面看录像看得太入神。

    脑海里面简单过了一遍之前在梦里的思路之后,南祝仁抽过自己的咨询记录表,直接在上面梳理起今天对李玲玲做咨询的计划安排。

    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时间很快流逝。

    “师兄,来访者到了。”莫凯很快又过来提醒道。

    南祝仁点头,走向咨询室。

    在等待的间隙,他的瞳孔略微失焦了一会,大脑开始快速思考。

    【根据李玲玲自身的表现、梦境的分析、以及从医院那边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基本可以判断[边缘型人格障碍]。当然,她的情况属于状态比较好的那一拨。】

    【同时根据胡医生给的关键信息,以李玲玲受灾幸存者的背景来看,其问题的主要成因也基本可以确定……】

    回想到不久前在医院的对话,南祝仁心里叹了一口气。

    不过很快他又打起了精神。在第二次咨询就把来访者的背景信息了解到这种程度,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南祝仁现在的状态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南祝仁沉下心。

    与此同时。

    咚咚咚——

    传来敲门声。

    南祝仁的视线恢复焦点,退出思考状态:“进。”

    ……

    和上一次那种无所谓咨询是否能够再进行的表现比起来,这次来访者多了很多反应。

    这是一个好消息,不管来访者的反应是好是坏,这都意味着对方和咨询师的咨询关系确实已然建立。

    只不过两周的间隔时间,确实是有点长了。

    在漫长的间隔期中,咨询师因为职业性质的问题无法和来访者保持工作之外的联系,会让【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来访者产生极强的【被抛弃感】。

    而在这种【被抛弃感】又会驱动出极强的焦虑,这种焦虑结合来访者【情绪波动大】、【自我身份认知紊乱】等等的特点,具体会有如下的集中表现:

    一、理想化消退后的愤怒爆发。来访者会生出“我以为你会和别人不一样,结果你根本不在乎。”“这段时间我过得糟糕透了,而你却什么也没做。”的想法,进而将情绪宣泄到咨询师的身上。

    二、过度依赖。间隔期让来访者感到与咨询师的联结被切断,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全感。导致他们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会急切地需要与咨询师分享,渴望得到大量的关注和时间。

    三、退缩与疏离。来访者在第一次咨询打开心扉后,会感到强烈的羞耻和恐惧,产生害怕被看穿、被吞噬的想法。

    南祝仁观察着来访者的反应,判断她现在的状况。

    他提前做了好几个预案,就是要根据来访者接下来的反应调整。

    就看到来访者坐下来之后,就开始做出胳膊半环抱的姿态,手指摩挲着自己的衣袖。

    她的呼吸很浅,身体无意识地前倾,视线一会看着南祝仁,一会又移开。

    一言不发。

    同时——

    【眉毛上扬并聚拢,内侧向上提升明显——悲伤眉。】

    【嘴角上扬,但是眼周肌肉没有参与,而且笑容非常短暂。】

    看到这种反应,南祝仁心里就有底了。

    属于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的复合态,而且是应该是更加偏向第二种的状态。

    眼见来访者没有主动开口的意思,南祝仁便率先开场:

    “好久不见了,上一次咨询是两周之前的事情了。”

    南祝仁略微拉升了自己笑容的弧度,让它显得温暖和亲和,对上一次咨询进行总结:“上次在这里的时候,我们总结了一下你过去咨询遇到的问题,然后对你觉得重要的梦进行了探讨,后面还利用简单的放松催眠手段让你回忆了一次梦境。”

    “我很高兴你还能来第二次,这说明我的咨询对你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帮助。”

    这是对上次咨询的总结,也是开启了一次共同的回忆。

    在保持正常职业距离的同时,也向来访者传递这样的一个信息:我记得你,我们的谈话是连续的,你在我这里是重要的。

    这能直接对抗来访者的【被抛弃焦虑】。

    果然,南祝仁的这句话一出口,来访者的表情就舒缓了下来,游离的视线也开始固定在了南祝仁的方位。

    随后南祝仁抛出一个【开放式问题】,在评估来访者生活的同时,试着加深来访者对于这场咨询的卷入度:“你在回去之后还有想我们上次咨询的内容吗?”

    来访者抿了抿嘴唇:“……你对梦的分析,确实挺有意思的。不过想法的话,没有什么特殊的。”

    嗯,一次【防御】。

    南祝仁又道:“好,那如果对于我们的咨询没有什么别的想法的话,这两周——嗯,毕竟两周是挺长的时间了——这两周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让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吗?”

    话题偏转,转到来访者的生活里面去。

    第二次的咨询,南祝仁的计划是继续深入咨询关系,同时把话题转向来访者的日常。

    催眠、释梦,确实是疗愈眼前来访者问题有效的手段。但是使用过于频繁的话

    反而不好,这个间隔是需要把控的。

    换个角度来讲,这次咨询计划的调整,也是在对之前催眠释梦的收获进行吸收,让这些收获充分发挥作用。

    南祝仁现在了解到了很多来访者的信息,但是这些不是来访者自己交代的。南祝仁希望能够让来访者主动来跟他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南祝仁能够再一次从来访者的视角再审阅一遍这些信息,同时把咨询关系进一步深化。

    ……

    南祝仁在问出问题之后,保持着眼神的温暖看向来访者。

    来访者的身体有些僵硬,挪动了一下自己的姿势,道:“特殊的事情……特殊的感受……也没有吧。”

    她说着单调的话,随后进行了解释:“护士的工作就是这样的,都是老样子。平时活很多,很累,总感觉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如果回忆的话,基本也没什么特别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没什么好聊的。”

    又一次【防御】,但是南祝仁心中暗笑。

    这段话就能够证明南祝仁之前对来访者【被抛弃焦虑】反应的判断了。

    虽然她在【防御】,似乎是不太想要配合南祝仁的咨询。

    但是话里话外,却还是不由自主地分享了生活,透露出了信息。

    咨询师总有办法深入话题,南祝仁道:“你说‘老样子’、‘千篇一律’。”

    他微微点了两下头,做出一副明白了但是又有疑惑的表情:“我注意到了你用这两个词。那这种‘老样子’、‘千篇一律’,是属于风平浪静式的‘老样子’、‘千篇一律’呢,还是暗流涌动式的‘老样子’、‘千篇一律’呢?”

    来访者似乎都没想到南祝仁可以抓住这个角度,她轻笑一声,又摇摇头。

    身体也随之放松了一点下来:“医院肯定是不能说风平浪静的……那就暗流涌动吧。但……我习惯了,护士的工作就是这样的。”

    南祝仁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紧随其后:“听起来,这种‘暗流涌动’对于你来说是一种常态?以至于让你对原本会激起一些负面情绪的日常,都觉得习惯了?”

    来访者点头。

    南祝仁微微皱起眉头:“这种习惯,听起来似乎更有点像是‘麻木’了呀。”

    从表情到言语的表达,都是非常充沛的【共情】。

    来访者抿了抿嘴唇,似乎是在咨询室里面又体会到了一些对于工作的负面感受。

    但是她抿着的嘴角短暂地翘了一下,似乎是对南祝仁能够形容出她感受感到欣喜。

    这是南祝仁今天对来访者咨询的主要策略——【动力学诠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