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巴黎的文化界因为近期的两则宣言而逐渐沸腾的时候,巴黎的其余部分仍然在日夜不停地运转着。
从金碧辉煌的卢浮宫出发,当夜晚逐渐来临后,成千上万支蜡烛在这里亮起,其光芒透过水晶吊灯往更远处的地方延展,点亮了贵族之家镀金的壁饰,也照亮了巴黎核心区域琳琅满目的商店橱窗。
这光芒在这里已有些力不从心,但最终还是拐进了一些昏暗平庸的街区,隐隐映射出千万个普通家庭的轮廓,而倘若继续往更深处,亮光便一点一点的消散,街道也逐渐变得狭窄,空气中开始弥漫一种难闻的气味,一个又一个疲惫的男人、女人和孩童正走向一间狭小的居所。
而像这样的街区的中心和唯一热闹的地方,往往是一家贩卖着低廉酒水的小酒馆,一旦走进其中,一股热浪便混合着人体汗味、劣质烟草的辛辣和洒出的酸葡萄酒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
室内的光线极其昏暗,主要依赖几盏冒烟的油灯或蜡烛来照明,家具只有粗糙的木桌和长凳。
即便它的环境和酒水食物是如此的简陋,但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几乎每一天都能吸引大量的客人前来,在这其中,忙碌了一天的工人们是酒馆的常客和核心,他们既通过廉价的酒水来缓解劳累和麻痹神经,同时也在抱怨工作、分享信息和寻求互助。
除此之外,也能在其中见到经济窘迫的穷学生和一些最底层的所谓知识分子,普通的小商贩和职员也常常出现在这里,相对而言,他们是酒馆里比较安静的那部分人。
而倘若运气好的话,或许也将碰到一些激进分子,能够看到蒲鲁东的追随者、共和主义者亦或者其它一些派别的成员在这里召开半秘密的集会,讨论思想、策划行动乃至发展成员。
像这样的地方,自然也常常引起警察的关注与监视。
安托万正是这样一家小酒馆的老板,作为老板,他理所当然的讨厌麻烦,但是在巴黎,各种各样的麻烦可太多了,根本难以避免,而且不知为何,安托万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些麻烦中似乎在酝酿着更大的麻烦。
毕竟食物的价格一直在上涨,出现在巴黎的流民越来越多,工厂的管理正变得越来越严格,偏偏计件工资还在不断降低,再就是很多机械的引进似乎正在闹出更大的乱子
总而言之,坏消息越来越多了,而这些东西必然会导致另外一些事情的发生,至于具体是什么,安托万这个小老板既想象不到也懒得想象,说到底这些事情都不是他该考虑的,他真正应该考虑的是每天究竟该往酒里面掺多少水才算合适,该考虑如何在尽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上涨一下价格。
而尽管麻烦不断,但安托万最近的心情确实很不错,如果要问原因的话,简单来说,它的酒馆最近雇佣到了一位年轻的机灵鬼。
在这年头,报纸上的新闻和连载可谓是普通人最大的消遣,但是不识字的人可太多太多了,而像他们这样的小酒馆为了尽可能地吸引客人,自然是要付出点什么雇上一些识字的人来为众人大声朗读报纸。
当然,这份工作并不怎么消耗力气,比起工人们在工厂里的劳作要轻松太多了,因此报酬也是相当低,安托万基本上只会给这样的人提供一顿廉价的饭,甚至说他还会专门抽出一点注意力来盯着对方是否吃的太多、喝的太多。
这在安托万这里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但像最近那位时不时来念一下报纸的年轻人,安托万倒是愿意稍稍放松一下对对方的监视,甚至说,安托万最近真的在琢磨要不要开出足足五个苏的工资来让对方多来念上几次。
五个苏是不是太多了?不然三个苏?
之所以愿意掏这个钱,当然还是这位年轻人念的相当不错,而除了能念报纸上的内容以外,这位年轻人似乎读过很多的书,因此当报纸上的内容过于无趣实在是让人感到无聊的时候,这位年轻人便能凭借着他出色的口才讲一讲历史上的传奇故事,或者其它一些听起来很有趣的知识。
不得不说,有些东西连安托万这个见多识广的酒馆老板都没怎么听过,就比如什么万里长城、底比斯和巴比伦
而有他在的夜晚,客人似乎真的会更多一些,驻留的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延长。
毫无疑问,这位年轻人最起码也是个大学生,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沦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但既然让安托万给碰到了,那么他最好还是抓住机会。
所以到底该给他多少酬劳?要不就五个苏吧?
正当安托万还在思考的时候,酒馆内却是突然有些躁动,当安托万循着声音看过去的时候,一位一看就是个标准的穷光蛋的年轻人正往他这里走来,而当他走过来的时候,一些已经熟悉了他的存在的客人便顺手跟他打了招呼:
“终于又来了!我可等你的故事等了好久了!”
“来喝点吧,我这杯酒可是剩了不少!”
“上次我们聊到哪了?我记得我还有些事情没告诉你呢!”
安托万就这么看着这位喜欢跟别人聊点什么的年轻人走了过来,就在他开口准备提工资的事情的时候,他转念一想,决定不如等这位年轻人将今天的内容念完了再说,这样无疑就能够省下今天的报酬。
于是他很快便露出了一个笑脸,然后念出了对方那个作为女性名字更加常见的名字:“米歇尔先生,你准备准备就开始工作吧,丰盛的大餐正等着你!”
米歇尔,意为像神一样的人,当然,这样的名字整个法国到处都是。
另外丰盛的大餐虽然稍稍有些言过其实,但安托万觉得应该还算贴切,毕竟对方基本上会将食物吃的精光,而且有时候还会因为食物太多吃不完而分享给其他人呢!
“.好。”
虽然嘴角似乎是抽了一下,但这位近来感受到了很多新东西的年轻人最终还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而当他正式开始念报纸的时候,场上的大多数人几乎都在此刻看了过来,毫无疑问,最先念的内容正是大多数人都非常感兴趣的连载部分,而要说巴黎最近这段时间最受欢迎的连载之一,那肯定是有《海底两万里》这一本。
就在很多人一边听一边议论剧情的时候,在这家酒馆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处,一位看上去似乎跟周围的人有点格格不入的中年男人正低声跟身旁的人谈论些什么。
尽管他早年间也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人,但是现在的话,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更多的还是担任学者的角色,他正日夜不息地思考着一个又一个重大的问题,阅读各种书籍,同各种知识分子交流。
时至今日,他来这种小酒馆更多的可能还是为了调研,亦或者是同自己的追随者们交流和对话。
此时此刻,蒲鲁东正被自己的追随者们围在中心,而他在阐述有些东西的同时,想到了什么的他也是微微有点恍神,然后不自觉地皱了皱眉头。
简而言之,他突然想到了那个此前曾同他交流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名叫卡尔的年轻人,之所以想到自然便是对方最近才从布鲁塞尔来信,至于信的内容,大致来说就是这位年轻人准备跟他的另一个朋友一起,围绕着共产运动先简单建立一个组织。
更多的东西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潜在的意思显然是希望他能参与这个组织的活动。
不过对于蒲鲁东而言,他所希望的社会变革更多的还是以和平改良的方式展开,至于说为什么,他的著作里已经写的清清楚楚。
因此面对这样的邀约,蒲鲁东多半是要拒绝的。
就在蒲鲁东这里稍稍有些恍神的时候,念报纸的人还在继续,而等报纸上连载的内容念完之后,许多人感到意犹未尽的同时,也是有人喊道:“最近又有什么关于这位作者的新闻吗?关于他的新闻可实在是有意思极了,实在很难相信他竟然是一位平民。”
当他这么喊出声后,很快就有人大声反驳道:
“得了吧,你怎么还在信这种很久以前的谣言?其它报纸上已经揭露了,他分明是”
念报纸的年轻人:“?”
“你这个消息也不准!据我所知,他.”
念报纸的年轻人:“???”
当这样的讨论有些热烈地进行了一阵后,这位年轻人才总算是有机会念出了相关的新闻:
“最为荒唐的诗歌理论”
虽然这件事可谓是巴黎文化界最近最热门的事件之一,但是很显然,在场的听众对于这样的东西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并且很快就有人开口道:“像这样的新闻还是算了吧,压根就听不懂,诗歌这种属于老爷们的东西可没几个人能理解。”
“这个不一定。”
有人接过了话茬:“你忘了那些直白有力的口号了?这些东西好像也是一些诗人写的。”
“那些东西能够称得上诗歌吗?我觉得不像吧?虽然那些讽刺的话和有些战斗口号听起来很振奋人心,但是这些东西真的算诗吗?
真正的诗歌不都是很复杂的吗?”
尽管对于诗歌这种东西几乎没什么了解,但或许是因为正好聊到了,一些人简单争论了几句后,有人突然就想到了酒馆里那位知识非常丰富的年轻人,于是当即便有人问道:
“嘿,年轻的先生,你懂的可要比那些据说有文化的人还要多的多,你觉得简单易懂的诗算诗吗?你有见过这样的诗吗?”
“当然。”
念报纸的年轻人干脆利落地点了点头道:“这样的诗有很多很多,而且其中有一些写的相当不错。”
“哦?”
虽然依旧有人觉得诗歌这种东西难以理解,但架不住有人趁着气氛顺嘴就喊了句:“那你能念一首给我们听听吗?简单易懂的诗,是有这种东西吧?”
“当然。”
尽管对于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并不多,但当那个年轻人念出一首诗的名字后,场上原本还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的人们一下子都看了过来,脸上还带着惊讶和疑惑的神色。
什么叫《一个工人读历史的疑问》?
工人会对历史产生疑问吗?
而在听到这个名字后,原本还在跟自己的追随者们说些什么的蒲鲁东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便赶忙朝着酒馆前面的位置看去,在这一瞬间他的脑中一下子出现了很多诗歌,但似乎真没有哪一首是能对得上这首诗歌的名字。
还不等他再想些什么,那位年轻人就已经念出了诗歌的正文:
“那七个城门的底比斯是谁建造的?
书本上列了一些国王的名字。
石头和砖块是国王搬的吗?
还有巴比伦,一再被摧毁
是谁又一再将她重建?
金光闪闪的利马的建筑工人,
他们住的房子在什么地方?
砌了一天的城墙,
天黑之后,万里长城的泥水匠在哪里过夜?”
当这一连串通俗易懂的反问被念出来后,刚刚才安静了一阵的小酒馆顿时就是一阵躁动,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人对有些历史并不是很了解,但大致的意思确实不难听出来。
简单来说,那些貌似伟大的建筑物和成就,到底由谁建造?
就在有些人的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的时候,诗歌的内容还在继续:
“雄伟的罗马到处都有凯旋门。那是谁打造的?
那些罗马皇帝战胜的又是谁?大名鼎鼎的拜占庭,
它的居民都住在宫殿吗?
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大海先淹没奴隶,然后
那些主子才漂浮在黑夜的汪洋中哀嚎。
年轻的亚历山大征服了印度。
就凭他一人吗?
凯撒打败了高卢人,
他该不会连个煮饭的都没带吧?
无敌舰队沉没的时候,
西班牙的腓力哭了。
没有别的人哭吗?
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中获胜。
除了他还有谁获胜?”
当听到这里的时候,只感觉心中有某种情绪在激荡的蒲鲁东努力地抬起脑袋,甚至不顾体面地踮起了脚尖,只为能够看到念诗的那个人的长相。
只可惜小酒馆内的灯光实在是太过昏暗,对方又刻意将头埋低,因此无论蒲鲁东如何努力,他最终还是只能将注意力暂且先放到了诗歌的结尾:
“页页有胜利。
谁来准备庆功宴?
代代出伟人。
谁来买单?
一大堆史实。
一大堆疑问。”
当这首诗念完后,本应喧闹的小酒馆一时之间有的只是沉默和疑惑,既疑惑于这首诗,又疑惑于这首诗的内容,但是没过多久
感受到场面正在快速升温的米哈伊尔:“.”
坏了,在这种场合待多了,一个没忍住好像有点激情犯罪了
只能说,还好名字是化名,诗也是别人的,没跟任何人透露过兼职的事,衣服变了,脸也是抹了把灰的,再加上人多和昏暗的环境.
尽管感觉这年头巴黎警察的侦查手段应该没那么牛逼,但还算清楚自己念了什么的米哈伊尔决定先极速撤离酒馆,再尽快撤离巴黎。
于是很快,趁着场面稍稍有些混乱的时候,米哈伊尔灵活地来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接着便忍痛放弃了自己应得的晚饭,然后很快就消失在了巴黎深沉的夜晚当中。
不过走着走着,米哈伊尔还是回头看了一眼,他什么都没有看见,但他似乎又看到了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