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89章 安南军南下

第389章 安南军南下

    苏泽从兵部离开的时候,从角落里钻出了一个怨恨的年轻人。

    邓以赞被张居正安排来到了兵部,也是战战兢兢了一段时间,生怕遭到赵贞吉的报复。

    特别是今日,赵贞吉来兵部开会,邓以赞还以为赵贞吉会向兵部施压,给自己小鞋穿。

    可最后邓以赞发现,赵贞吉根本没有记得他。

    赵贞吉作为当朝阁老,自然不会在意一个小小的翰林。

    赵贞吉犯不着专门让人去为难邓以赞。

    但是比起打压来,更让邓以赞感到屈辱的是无视!

    这种无视才是最诛心的!

    今日兵部忙碌非凡,赵贞吉来兵部议事。

    以邓以赞的级别,是无法列席会议的。

    他看着苏泽从议事大堂里出来的时候,嫉妒之色就更浓了。

    不就是比自己早登科一届吗?而且苏泽不过是二甲,自己可是一甲榜眼。

    但是自己现在就在兵部打杂。

    邓以赞又将一些归因于苏泽赞同张元忭的原因。

    目光送走了苏泽,邓以赞回到自己的公房。

    其实张居正对自己的门生还是不错的,邓以赞被分到了兵部武选司观政。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是榜眼的关系,另一方面申时行就是武选司郎中,张居正也有让申时行考察邓以赞的想法。

    面对申时行,邓以赞的姿态就比较低了。

    邓以赞知道申时行是张居正看中的门生,也知道申时行官运亨通,自然不敢怠慢。

    看到邓以赞去拍马屁,武选司的其他官员脸上都露出鄙夷之色。

    这位观政的榜眼郎,是出了名的眼高手低,武选司的基础工作是一点不愿意做。

    整日里都在公房中高谈阔论,议论朝政,干扰其他人干活。

    众人都只盼着他能早点结束观政,离开兵部。

    ——

    相比之下,张元忭在工部就受欢迎多了。

    张元忭选择去的是工部营缮司。

    营缮司主司万敬,是苏泽的好友,他正在主持修造直沽炼钢厂,张元忭来到工部,缓解了他营缮司人员紧张的困境,万敬发现这位状元郎在实务上,上手非常的迅速。

    万敬对着张元忭说道:“状元郎,这直沽炼钢厂,是为了直吴铁路公司专门建设的,主要产能就是供应直吴铁路的铁轨。”

    张元忭不解的问道:“万郎中,为何要设在直沽?”

    万敬说道:

    “这炼钢厂和其他产业不一样,需要大量的煤和铁,所以运输是首要考虑的事情。”

    “京畿炼钢厂通过山西供应煤和铁,已经吃掉了这些地方的运输资源,如果继续在京畿设厂,反而是会互相拖累。”

    “可为什么设在直沽,直沽也没有煤矿铁矿啊?”

    万敬笑着说道:

    “直沽没有煤矿铁矿,但是山东和辽东有啊。”

    “炼钢厂设置在港口,海运的煤矿铁矿可以直接送入厂中,这甚至要比直接在煤矿铁矿边上设厂的运输成本还要低。”

    “另外炼钢厂设在了直沽,日后出产铁轨也可以直接装船,运到江南建设吴淞铁路。”

    张元忭连连点头,原来设厂光是选址就这么多的东西要学,更不要说是建设工厂后的事情了。

    一想到这里,张元忭更是觉得选择工部是来对了。

    对于这个年轻的状元,万敬是非常的重视。

    这些年来,万敬日益发现,这建造工厂也是个相当深奥的学问。

    工厂怎么选址,怎么组织生产,更不要说大量的技术细节了。

    万敬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发现这方天地如此广阔,可他却很快发现,能和他讨论这方新天地的人只有苏泽一人。

    工部的其他同僚,要么是学识不够,要么是能力不够,能跟上现在的建设进度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就更别想和万敬讨论具体的事情了。

    所以张元忭这个状元出身,又好学又聪明的下属,让万敬十分的重视,他将自己这些年来的经验全部教给了张元忭!——

    “董事长,直吴铁路那边要求召开董事会,商讨直沽炼钢厂入股的事务。”

    李文全疲惫的挥挥手,表示自己知道了,可是他的助理继续说道:

    “倭银公司那边董事们都在催促,朝廷让公司去内陆城市收购淘汰废弃佛郎机炮,这成本太高了。”

    “好几位董事都建议董事长向陛下上书,请求允许我们倭银公司,直接向官办铸炮厂购买佛郎机炮。”

    听到这里,李文全又是一阵子头疼。

    他也没了好脾气,对着助手说道:

    “这帮家伙都是昏了头了吗?竟然要逼迫朝廷?让兵部将最新的火炮卖给倭人可好?”

    李文全这一次态度强硬的说道:

    “此事无须再议了!告诉他们,朝廷允许我们倭银公司贩卖佛郎机炮,朝中已经有颇多异议了!”

    助手见到李文全发了脾气,也不敢多说,只好退出去,将李文全的话带给其他董事。

    李文全长长叹了一口气。

    前几个月的时候,李文全是何等的得意。

    倭银公司的董事长,直吴铁路筹委会的会长,在那个时候,民间都在讨论,当今大明的财神爷,除了户部之外,就是李文全能掌控的财富最多了!

    那个时候,李文全自然是春风得意的。

    他从倭国带回来大量的白银,立刻成为了京师权贵们的座上宾。

    但是很快,李文全就发现,管理倭银公司和直吴铁路实在是太难了!

    倭银公司第二次归航后,就提出要从工部直接购买佛郎机炮,这帮董事都已经被利润冲昏了头脑!

    李文全是清醒的。

    倭银公司的筹备,李文全是全程参与的,他也明白苏泽的本意。

    倭银公司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的公司,也是需要承担一部分职能的。

    若非如此,朝廷为什么要给倭银公司特许权?

    李文全也没有像其他股东那样冲昏头脑,而是非常清楚的明白,如今的倭国白银贸易就是捡钱,只要是个商人能安全航行到堺港返航,就能赚大钱!

    倭银公司的成功,并不是倭银公司自身多厉害,而是设计出倭银公司的苏泽厉害。

    如果没有苏泽提议开埠,那大明的海上贸易就不会发展这么快。

    如果不是苏泽提议建造大明水师,大明的造船技术也不会进步这么快,也无法批量制造前往堺港的商船。

    如果不是苏泽提议大明水师巡航东洋,租借济州岛打击海盗,堺港航线也不会这么安全。

    甚至可以说倭银公司的套利模式,都是苏泽给设计的。

    有时候李文全想,就是放着一头猪在他这个位置上,倭银公司也能赚钱。

    越是这样,李文全就越是谨慎。

    所以当苏泽表态,反对工部直接铸炮佛郎机炮卖给倭人后,李文全就立刻和苏泽保持一致,反对这些贪婪的董事们。

    李文全开始思考苏泽的用意。

    很快他又喊来助手。

    “草拟一份董事会上的提案,我们倭银公司要向内陆城市拓展商站,建立商行出售沿海的商品。”

    助手疑惑的看向李文全。

    李文全说道:

    “让董事们将目光放的长远一点!如果仅仅靠着白银贸易,倭银公司的利润能维持多久?”

    “我们第二次出售佛郎机炮的价格,已经要比第一次出售低了不少了,倭国这些大名,最后能拿出多少白银来购买火器?”

    “我们大明内陆地区,才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打通一条商路,商站就能稳定给倭银公司带来利润,这些才是我们倭银公司的压舱石。”

    “当然,也不是要直接深入内陆,我们可以从长江开始,先从长江逆流而上,在沿岸的大城市建立商站。”

    听到这里,助手也松一口气。

    如果只是在长江沿岸建立商站,似乎还真的可行。

    长江是能行船的,倭银公司的海船可以在吴淞口换成适合长长江航运的船,通过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向内陆地区运送商品。

    李文全的这项提案,最终还是获得了董事会的通过。

    沿着长江水道,向大明的内陆地区建立商站,这其实也是有利可图的事情。

    没办法,海洋贸易也不可能永远增长下去。

    奥斯曼人和佛郎机人打仗,今年的远洋贸易已经没有增长了。

    而今年的海洋贸易还能继续繁荣,主要还是南洋和倭国市场的开拓。

    可这样的增长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相比之下,大明内陆省份的百姓,似乎更具有购买力。

    最终,李文全的提案通过,倭银公司将沿着长江水道,在九江、汉口、宜宾建立商社,用这些商社来收购府县城和卫所残留的佛郎机炮,贩运棉布、肥皂、钢铁制品等工业品,交换这些佛郎机炮。

    处理完了倭银公司的事情,李文全又来到了直吴铁路的筹委会。

    这一次李文全又一锤定音,确定了直吴铁路联合工部,出资建设直沽炼钢厂的方案。

    这家炼钢厂由直吴铁路出资六成,工部出资四成外加技术,建成之后,双方各占据一半的股份。

    但是直吴铁路不参与炼钢厂的具体运营,只接受每年的分红。

    直沽炼钢厂所产的钢材,也优先供应给直吴铁路使用,等到直吴铁路完工之后,再讨论炼钢厂股份的问题。

    江南代表刚开始的时候自然不太乐意,他们原本想要将炼钢厂建在吴淞口,但是李文全一个灵魂发问,就让这些代表闭了嘴。

    “除了大明工部之外,还有谁能建造这样规模的炼钢厂?”

    这些代表才想起来,炼钢厂的技术含量极高,如今整个世界上,能够建造这种超大型优质钢材炼钢厂的,好像就只有大明工部了。

    也就是说,直吴铁路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

    经过李文全这么一顿喷,这些董事也终于清醒,最后通过了这份决议。

    反正投资建造炼钢厂,也是为了生产铁路需要的钢材,等到直吴铁路建设完毕,大不了将股份卖出去好了。

    李文全开始怀念自己在澎湖殖拓的日子,这倭银公司的董事长真不是人干的!

    李文全刚刚抱怨完毕,又有兵部官员过来拜见。

    李文全只能强撑精神接待,原来是兵部希望花钱,雇佣倭银公司能够运送一批粮食和武器去广西。

    这样的请求,李文全自然无法拒绝,连忙答应下来。

    可这样一来,倭银公司下个月的经营计划又要大改,李文全只好喝下一杯浓茶,打起精神从原本紧张的对倭贸易运力中,再抽出一部分租给兵部。

    ——

    三月二十五日,大明京营安南军在京师誓师,太子朱翊钧亲自出席仪式,赠送统军陈璘军旗军令。

    安南军合计五千人,下设骑兵一卫、步兵两卫、炮兵一卫。

    而这一次出动平叛的,除了安南军之外,还有广州的两千狼兵。

    所以安南军进行了扩编。

    朱时坤也获得了提拔,单独负责带领一路侦查总旗。

    誓师的时候,朱时坤见到了站在皇太子身边的兄长,又高喊“大明万胜”,就踏上了前往直沽的路。

    安南军两日行军到了直沽,然后就在水师的安排下登船,一路南下前往广州城。

    不过朱时坤登船后,又接到了新的命令。

    他的侦查总旗到了广州之后不下船,要继续坐船前往广西钦州一座名叫防城的小港口。

    侦查总旗直接从防城港先行进入广西打探情况,为大军入广西搜集情报。

    这样一来,朱时坤就要坐足足一个月的船,几乎要跨越大明整个海疆。

    军令如山,朱时坤只能接下命令。

    ——

    四月二十日,钦县的防城渔港突然开进了一艘大船。

    洪武年,朝廷就在广西钦州设置巡检司。

    在成祖年间,钦州改土归流完成,钦州改为县,属于广西南宁府管辖。

    经过大明近两百年的治理,防城港早就已经没有夷狄的风俗,就和大明普通的渔港差不多。

    防城港只是一个渔村,无法容纳大船靠岸,所以朱时坤整个侦查总旗又乘坐小艇,这才登上了防城港的土地。

    当登上土地的那一刻,朱时坤第一次觉得脚踏实地是这么幸福的感觉。

    朱时坤立刻下令休整,今日休整完毕后,侦查总旗就要北上进入广西的西部山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