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第三十八章 临行

第三十八章 临行

    黛安娜的信,连同着确凿无误的证据打印副本,是被小纸人用分身直接隐蔽的投递过去的。

    当《纽约时报》的值班编辑带着疑惑,从桌面上拿起不知是谁帮他取回来的黛安娜的信,拆开牛皮纸袋时,里面滑落出的照片和文件副本,让见多识广的老编辑也瞬间失语。

    那摞资料被迅速呈交至总编办公室。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整个高层编辑部陷入一种死寂般的震惊与凝重。

    电话被暂时掐断,房门紧闭。

    照片上无麻活体解剖的惨状,冻伤实验的阶段性记录,密密麻麻记录着“马路大”编号与死亡数据的表格……

    每一张纸都像一块冰冷的巨石,砸在在场每一个人的良知上。

    有人忍不住冲出去呕吐,有人颓然瘫坐在椅子上,喃喃叹息。

    “上帝啊……”

    “耶和华在上……”

    “这…这简直是地狱……”

    发表,意味着《纽约时报》将站在风口浪尖,面临日方政府及其支持者的疯狂反扑,外交施压,甚至不可预知的商业报复,报社的利益可能受损,记者安全也可能受到威胁。

    压下,意味着对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精神的背叛,对无数无声冤魂的背叛,对人类良知底线的背叛,这些铁证如山,任何有基本道德感的人都无法视而不见。

    最终,众人,包括主编在内,将名字投向了信件的署名。

    黛安娜·霍普金斯。

    霍普金斯这个姓氏,在美国东海岸的权势版图上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黛安娜的父亲是老霍普金斯参议员,她的叔伯掌控着庞大的商业帝国,与华盛顿高层关系盘根错节。

    主编开了口。

    “排版,头版,用最大的版面,最醒目的标题,照片……选最具代表性,但……相对不那么刺激的。”

    他顿了顿,再次开口,既是对下属的解释,也是对自己信念的确认,补充道:“我们是新闻人,记录真相是我们的天职,无论代价如何,我们不能,也绝不会,对这样的罪恶保持沉默。”

    “但同时……联系我们在华盛顿的人,给霍普金斯参议员办公室递个话,就说……他的女儿,做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事情。”

    “请他赏脸一观下一期的《纽约时报》。”

    一九四零年七月,当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纽约时报》和这段话被准时送达霍普金斯家族的早餐桌时,老霍普金斯参议员正慢条斯理的享用着他的煎蛋和培根。

    他也只是轻斥了女儿一句“不知天高地厚”,随后便出手为她周全,顺便给自己脸上,霍普金斯家族脸上贴金。

    比如大张旗鼓给幸存者捐款。

    效果反响很是强烈,毕竟七三一所犯下的罪行完全是反人类的,是可以称之为文明世界的污点的,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主流通讯社迅速跟进转载,各大报纸争相在头版进行报道和评论,尤其对东北同样觊觎的苏方更是言辞犀利的大肆抨击。

    国际联盟,也就是联合国的前身,此时的的走廊里,外交官们面色凝重,交头接耳。

    多个国家的代表私下表达了“严重关切”,但在官方层面,出于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和对日方军事实力的忌惮,公开且强烈的谴责声浪尚未完全形成,但也在影响着他们对日方的态度和印象。

    科学界和医学界则爆发了强烈的道德谴责,欧美多所知名大学和医学协会发表联合声明,痛斥这种践踏医学伦理,亵渎科学精神的行径。

    而在民间,愤怒的情绪更为直白,从纽约到伦敦,从巴黎到莫斯科,有良知的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小规模的抗议集会,谴责日本的暴行,侨居海外的华人群体更是悲愤交加,纷纷以各种形式发声,要求国际社会制裁日方。

    日方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外交被动和舆论危机,东京方面气急败坏,一方面矢口否认,污蔑报道是“恶意的诽谤和中伤”,是“中国方面和某些反日势力的阴谋”,另一方面,则通过外交渠道向美国等国施压,试图压制舆论,并暗中加强了对相关信息的封锁和知情人的控制。

    然而,霍普金斯家族从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不少各方人士的友谊和利益,再加上一向娇惯的小女儿所行之事也的确是正义的,那叫一个硬气,根本不搭理日方的威胁。

    在国内,抗日情绪则是达到了巅峰。

    正在这时,我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临行前,即便知道殷灵毓不需要,众人也还是给她收拾了一个小包袱,塞的满满当当,黛安娜爱不释手的把玩着一个小纸人的分身,还不忘把自己爱吃的巧克力给殷灵毓也分了一大半放了进去。

    就放在另一位同志舍不得吃却给殷灵毓带上的一小瓶蜂蜜,还有战士们给她用油纸包着的,亲自挑的最大最甜的枣子旁边。

    她生硬的用汉语道:“小狐狸,我喜欢你,你要保重。”

    湘音同志将自己用了很久的一支钢笔,连同半瓶墨水,小心的放了进去,英武的同志则贡献出了自己珍藏的一小盒清凉油,咧着嘴笑道:“山里蚊子多,拿着,提神醒脑也好!”

    “我们等你凯旋。”

    殷灵毓回身眨眨眼,敬了个礼,随后远去。

    眼见着一向被抹黑“游而不击”的八路军,新四军都开始调动,急行军,誓要为同胞报仇雪恨,同在华北的晋绥军等军队中,有不少爱国志士开始坐不住了。

    他们开始频频向上级申请,协同友方作战,打击侵略者。

    结果,等来的只有“严厉谴责”。

    顿时骂声不断。

    “八路军那边动静太大了!看架势是要跟鬼子干一场大的!咱们就在旁边看着?弟兄们咽不下这口气啊!”

    “鬼子在东北干出那种禽兽不如的事情,现在友军要动手,咱们要是按兵不动,以后怎么有脸见父老乡亲?”

    “狗日的小鬼子不拿咱们中国人当人!这口气不出,老子觉都睡不安稳!”

    “人家八路军装备那么差都敢跟鬼子玩命,咱们装备比他们好,反倒成了缩头乌龟?”

    “听说重庆那边又下命令了,让咱们‘严守防区,静观其变’!我呸!再观下去,鬼子都把咱们老家屠完了!”

    “当官的爱惜羽毛,咱们当兵的不能不要脸!这仗要是不打,老子第一个不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