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封神结束,觉醒签到系统? > 第七百七十五章 千首玲珑二入长安

第七百七十五章 千首玲珑二入长安

    正当西梁女国战事渐息,硝烟散尽,将要还以乾坤明朗。

    千首玲珑,这尊由观音菩萨逆转本源而生的先天麒麟。

    已悄然蹄踏祥云,身披煌煌人间气运,直往东土大唐而去。

    与前次身为观音时,需小心翼翼隐匿佛光,抵挡人间排斥截然不同。

    此刻,她麒麟真身沐浴在浓郁祥和的人道气运之中,竟如游鱼入水,说不出的自在畅快。

    她俯瞰下方山河,阡陌纵横,城郭繁盛,百姓安居。

    一股蓬勃向上,自强不息的意志弥漫天地之间。

    她心中感慨万千道:“昔日我为菩萨,视人间为苦海,度化众生为功德。“

    “而今身染红尘,方知这人世烟火,自强自立,方是正道至理。大王再造之恩,玲珑谨记。”

    她不由得想起了当初到大唐寻找取经人的狼狈。

    最后甚至差点被砍头。

    而现在,她已经返本溯源,不再是佛门菩萨,而是人间的麒麟。

    千首玲珑心念转动间,收敛周身瑞彩。

    化作一寻常衣着,气质却清丽脱俗的女子,随着熙攘人流,步入了长安城。

    就在她踏入城门的一刹那。

    一股极其隐蔽,却精纯异常的佛门气息。

    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她灵台之中激起细微涟漪。

    这气息藏得极深,若非她曾为观音,对佛门法力感应敏锐无比。

    加之此刻身负人间气运,与长安龙气隐隐相合,几乎难以察觉。

    “果然在这里。”

    千首玲珑眸光微凝,嘴角却勾起一丝冷冽弧度,道:

    “当真是佛门惯用的手段,总是在盘外招上用力。”

    “可惜,大王早就将你们的一切都看透了。”

    她不动声色,循着那丝感应,向皇城方向望去。

    ……

    与此同时。

    皇宫大内,甘露殿中。

    唐皇正手捧一卷经书,眉头紧锁。

    书卷封皮上,正是三个大字《破邪论》。

    殿内烛火通明,却照不透他眉宇间那一丝逐渐凝聚的阴霾。

    “夫佛法渊深,包罗万象,超生死,脱轮回,乃无上正等正觉之道。”

    “儒道二家,虽言治世修身,然拘于形骸,囿于礼法,未见真性,不达本源。”

    “岂若我佛门五分法身,三明种智。”

    “湛然常乐,何变何迁;邈矣真如,非生非灭。”

    “而能道资万有,慈被百灵,启解脱彼岸之津。”

    “开究竟无为之府,拔群生于见海之外,救诸子于火宅之中!”

    在唐皇身边,长孙无忌沉声道:

    “最近在各地大量佛门信众死灰复燃,而且全都虔诚无比。”

    “不良人多番查证之下, 发现是一位名为法琳佛门法师,四下讲经传法。”

    “这破邪论,正是他传经之言。”

    唐皇眉头紧皱。

    这《破邪论》中,经文字字句句,看似义正词严,比较佛道儒优劣。

    实则内嵌微妙梵音禅唱之力,无声无息地侵蚀着阅读者的心神。

    唐皇乃人间帝王,自有国运护体,寻常邪法难侵。

    但这《破邪论》出自“高僧”之手,引经据典,看似公正。

    实则暗中贬低人道根基,更隐含度化之力。

    “隋朝衰亡时战乱频仍,灾祸四起,百姓疾苦。佛法光芒黯淡,法雨将枯。”

    “幸逢大唐顺应天命,安定黎民,补天象之缺,稳五岳之基,百姓重获新生,佛教得以复兴。”

    “如今欣逢盛世,回归淳朴,推行无为而治。”

    唐皇初时看文中言语,只当是笑话,根本不放在心上。

    然而他越看却越觉心神动荡,眼前仿佛出现西方极乐世界,梵音阵阵,天花乱坠。

    一股想要皈依,放下尘世重担的念头悄然滋生。

    他顿时知道中计,这《破邪论》有诈。

    然而,他此时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陛下,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执着,即得自在!”

    在他的脑海中,若有若无的梵音已经开始回荡。

    唐皇的眼神渐渐有些迷离,握着书卷的手微微颤抖,额角渗出细汗。

    他看向长孙无忌,只见这位国舅,此时竟然也身披佛光,面露痴迷之色。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礼上唐皇!”

    一声清喝,如同晨钟暮鼓,瞬间击碎了那靡靡梵音!

    下一刻。

    万千麒麟瑞祥之力笼罩而下,如同清流洪滔,将梵音佛光冲刷得干干净净。

    唐皇浑身一震,猛地清醒过来,只觉背心已被冷汗浸湿。

    他骇然抬头,只见殿中不知何时多了一位清丽女子,正神色肃然地看着他。

    唐皇心中一惊,但身为帝王,他在精神刚刚清醒的刹那间,就已经分辨出前因后果。

    他看着眼前的清丽女子,沉声道:“可是万寿来的仙人?”

    刚才情况万分凶险,而能救他的仙人,多半是万寿城的仙神。

    此时。

    长孙无忌也清醒过来,他比唐皇慢一步清醒。

    但在看到,竟然有陌生人,出现在这里时。

    还是第一时间挡在了唐皇面前,喝道:

    “你是何人?竟敢擅闯禁宫!”

    千首玲珑淡然一礼,道:“唐皇,长孙宰相,吾名千首玲珑,奉大王法旨前来。”

    她说着,身上腾起一股有别于大唐国运,但又能与大唐国运完全融合的气运金光来。

    人王气运!

    这是万寿城的仙人,才能拥有的气运金光。

    有此气运金光,就足以表明身份了。

    因为只有追随大王的仙神,方可拥有人王气运。

    有任何一点背叛之念,都会立刻失去人王气运的庇护。

    唐皇和长孙无忌都已经认不出来,眼前的千首玲珑,就是昔日的观音菩萨。

    他们确认千首玲珑是“自己人”后,都齐齐松了口气。

    唐皇深吸一口气,道:“可是大王有何吩咐?”

    千首玲珑摇了摇头,道:“大王只是让贫道前来相助唐皇。”

    “至于大唐之事,一切皆由唐皇陛下定夺,万寿城只护人间,大唐还需唐皇鼎定乾坤。”

    她一番话说罢,果然见到唐皇的神色,稍稍舒缓了些。

    她一直与人族打交道,对于人性颇为了解。

    她知道,哪怕大王说要拿掉唐皇的王位,唐皇也不敢反抗,也无法反抗。

    但人性使然,唐皇会愿意在有危险的时候,受到大王的助力。

    却一定不会喜欢,事事都由大王定夺。

    而这也是千首玲珑最佩服大王,是诸天仙神当年最无法理解大王的一步。

    大王明明已经登临人间巅峰,大商纵横洪荒。

    然而,大王却退位让贤,甚至让大商仙隐,只为给后来的人族让出位置。

    如此胸怀,只为人间发展。

    千首玲珑可以肯定,哪怕圣人也难以做到。

    唐皇此时已经完全定下心神,他看着千首玲珑,道:

    “不知道千首玲珑仙子,可知这破邪论之事?”

    他觉得,大王让眼前这位仙子,此时到来,定然是为破邪论。

    不然哪会这么巧?

    千首玲珑轻轻点头,道:“贫道来时并不知道破邪论,但在进入长安城时,便知这破邪论。”

    “整个长安已经笼罩在一片佛门道韵中。若非大唐国运昌隆,长安城早已经被度化。”

    唐皇与长孙无忌惊悚地对视一眼,万万没想到会听到这么一个答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