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在家待了一个礼拜,侯长容就醉了七天。
今天三叔家请,明天四叔家请,后天又轮到了三叔家的堂哥,就连在县里上班的天林都特意回村,在家摆了几桌,招待未来妹夫。
对象家里人的热情,侯长容的的确确是感受到了,可就是身体实在禁不住这么造。
关键是白天也不能闲着,要么下地,要么下河,主打的就是一个折腾。
为了能抱得美人归,侯长容也是拼了。
回京城那天,他坐在车上还感觉这车一路都在玩漂移。
“这是干啥呢?”
刚进市区,李天明就看到一帮人举着红旗,欢呼着从一旁经过。
“哥,你不知道啊?今天早上许海峰拿了咱们中国在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
小五也是早上去和李学军道别的时候,恰好听到收音机里正在播的新闻才知道的。
啥?
李天明听得一愣,这些日子,光顾着灌……陪着侯长容喝酒,其他的都没顾上。
原来奥运会已经开始了。
眼前的场景,前些年,女排在东瀛夺冠的时候也曾出现过。
当时举国欢腾,报纸上更是连着几天在头版的位置上大谈女排精神。
现如今,奥运会上夺金,虽然对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奥运会是个啥都不大能搞清楚,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为之自豪骄傲。
中国人太需要这种能够振奋民族精神的喜事了。
“小五,去买份报纸!”
路过一个报刊亭的时候,李天明将车停了下来。
小五下去,很快就带着报纸回来了。
这是人民日报的加刊,专门为许海峰奥运夺金发行的。
报纸上印着许海峰的大幅照片,那双锐利的眼睛,直指人心。
“真厉害!”
小五也是满脸的钦佩,至于侯长容,此刻睡得正香。
确实厉害,赛前大概没有人认为中国人能夺冠。
一个刚刚恢复秩序,正忙着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国家,即便国土面积再大,人口再多,又哪来的余力,培养出世界冠军。
尤其是,这一届的洛杉矶奥运会,算得上是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奥运会的舞台。
虽然1952年,中国也曾派代表团参加了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但因为行程延误,等代表团抵达的时候,比赛都已经快全部结束了。
所以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记忆,都是从1984年开始的。
许海峰射落的奥运第一金,也让中国人就此和奥运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直到2008年,奥运会第一次落户中国,让国人对奥运会的热情达到了顶峰。
邮政招待所门口,此刻已经有不少演员先于他们到了,正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
聊的不是即将开机的《红楼梦》,也不是回家这些日子遇到的新鲜事,而是……
“知道吗?许海峰还是我的安徽老乡呢!”
说话的这个姑娘叫袁枚,在戏里演贾宝玉房里的大丫鬟袭人。
用小五的话来说,这姑娘就是剧组的组织部长,平时有啥活动都是她来操持。
“瞎说,报纸上都说了,许海峰是福建人。”
“你知道什么,他祖籍是安徽和县的,和我们家离得不远。”
袁枚说出这话的时候,语气之中满是与有荣焉。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许海峰就是全国人民心目当中的大英雄。
外国人以前都是咋笑话中国人的?
东亚病夫。
如今再说一句试试,抬手给他一颗子弹头。
“我今天早上五点就起来了,还以为电视台有直播呢,结果等了好几个钟头,就插播了一条新闻。”
“台里不是派了摄制组去美国吗?怎么连这么重要的比赛都不直播?”
央视的确派了摄制组去美国,可直播的花费太大,要买转播权,还要购买卫星信号,央视显然拿不出这么多钱,去直播所有的比赛,只能转播一些重点的比赛。
要不然也不至于改编名著这么重要的项目,都扣扣搜搜的了。
当然,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连自家人都没想到许海峰能这么争气。
“姐妹们,我回来啦!”
小五下车,朝着众人大喊了一声。
可期待中的欢迎并没有出现,人们反而将目光都投向了她身后。
侯长容刚睡醒,连着几天被泡在酒缸里,此刻一点儿精神头都没有。
站在那里摇摇晃晃的。
离得老远都能闻见他身上散发的酒气。
“李雪,长容这是怎么了?”
作为好兄弟,高洪亮赶紧上前搀扶,刚到跟前,就被那刺鼻的酒味儿熏的够呛。
“老侯,你这是……喝了多少啊?”
侯长容苦笑:“没多少,喝了七天。”
好家伙的,能活着回来就不易。
先送侯长容上楼,刚下来,就被小五拉着,说要去买东西。
马上要开机了,以后自由活动的机会肯定不多,手里哪能不准备点儿存货,尤其是……
吃的!
一辆车里,包括小五在没,愣是塞进去了五个姑娘。
幸好这年头警察不查超载。
“热烈庆祝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同志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冠。”
百货大楼门口,最醒目的位置上,拉了一道横幅。
这就开始蹭上热度了?
心里刚冒出这个想法,李天明也不禁动了心思。
他记得中国代表团在这一届奥运会上的成绩相当不俗。
除了许海峰和女排夺金以外,在跳水、举重、体操等项目都拿了金牌。
尤其是体操,李宁就是在这届奥运会上荣膺了体操王子的称号,一时间成为了全民偶像。
这一波热度……
值得蹭啊!
打发了小五等人自由活动,李天明找了个有公用电话的报刊亭。
“喂,我是李天明,找孙立!”
等了没一会儿,电话那边就传来了孙立的声音。
“天明,啥事啊?正忙着呢!”
今天是自行车厂分房的日子,现在就差室内装修还没弄好,但并不妨碍提前把房子分下去。
之前孙立就已经和天满商量好了,一共18栋小楼,540套房,两家一人一半。
分房涉及到利益分配,这件事上可不能含糊。
孙立和天会等人商量了好几天,才总算是定下了一个方案,优先考虑家不在海城的工人,其次就是工龄,家庭实际情况,综合方方面面的因素,最后才把最终的名单定下来。
只是还没有对厂内公布。
“我这边有个要紧事。”
李天明当即就把他的想法说了一遍。
“什么奥运会冠军?”
孙立一天到晚的忙,哪有闲心关注这些。
李天明解释了半晌,孙立才弄明白。
仔细想想,这件事确实值得操作,按李天明的说法,现在全国人民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在国内至少有上亿人在关注奥运会,要是能请来奥运会冠军帮着拍广告,宣传效果肯定差不了。
“这个事我先问问,以前也没接触过,运动员归哪个部门管啊?”
这话还真把李天明给问住了,他也不知道啊!
如果放在以后,直接联系运动员本人,或者经纪团队就行了。
现在……
“你先打听着,这件事要抓紧,我担心有人会抢到咱们前面。”
李天明能想到的,别人未必想不到。
“行,我知道了!”
孙立刚说完,就听见外面一阵嘈杂声。
“这又闹什么呢?先不说了,我出去看看,一天到晚这些事啊!”
说着,孙立就放下了电话,刚下楼就被一帮人给围住了。
“厂长,分房名单里为啥没有我?”
呃?
孙立闻言一愣。
名单还没公布呢,怎么就有人提前知道了。
说话的这个人是装配车间的,孙立认识的,这次分房名单里确实没有对方。
正要说话,其他人也跟着闹了起来,一时间办公楼门口,乱做了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