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970章 有舍才有得

第970章 有舍才有得

    改制是正儿八经的用市场经济去调整已经僵化的国营单位。

    让卫东充其量算是知道改革方向,大胆冲击,连创新都谈不上。

    他完全是靠着一场场战役在不断学习成长。

    换做三四年前,他哪里敢接船舶重工这种活儿。

    现在进入船厂的汽车机械生、销售代表、财务清查人员,外加后来的保险、银行人员,总计已经有三四百人。

    从各大船厂又抽走分别抽走数百上千人不等,送到电子厂、服装厂、建筑工地去打工。

    各厂都是随时挂着鹏圳、沪海、江州的招聘信息,给那些希望出去闯闯的中青年看外面的机会。

    主要还是靠着船厂本身,核心的造船业务可以支棱起来,才能顺利点火。

    这峡江厂能干嘛。

    让卫东自己当了四十年混吃等死的摸鱼保安,又从西山厂到平汽、招投局,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单位,自己更办了超过十多家工厂。

    见多识广,熟能生巧。

    深深相信一个单位是有自己气质、灵魂的。

    就跟每个人都有自己特点那样。

    当年造钛锭的红光厂,就是懒散哀叹,手里做熟的活儿不愿改进,一旦有了温饱就小富即安。

    西山厂则有强烈的挣扎欲望,整个厂其实都带点章兰芝那种向外走,想去看看外面的心思。

    这峡江厂,不知道是不是生产门类的原因,老是处在三心二意,不断横跳的状态。

    工人们都油得不行,做什么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拖沓、打小算盘、捞点算点。

    然后这家其实还不属于六十年代开启的三线厂,三四十年代就建厂的老资格,几十年下来已经积累了一大堆退休人员。

    跟很多三线厂最大四五十岁的特点区别很大。

    加上远离市区甚至农村,就必须自成社会的全靠外部输血。

    体制断粮,就等着一万多人饿死吗?

    老程当年说起这,简直夜不能寐,所以才拼命带着连同家属三四千人的西山厂抓紧让卫东这根稻草。

    峡江厂没有,一万多人的规模让他们放不下架子,又蜜汁自信的认定国家不会看这么多人饿死,怨声载道却没什么心气儿。

    怎么办?

    呆在疗养院的个多月,让卫东其实去这家厂里看过好多次。

    所以最后才给出重病猛药的方子,要么彻底搬迁,要么破产清算。

    前者好多网友都刷到过小视频,那种鬼城一般的空厂房、宿舍,就是这种迫于无奈的做法。

    后者……八六年才诞生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家破产企业,全国都集中火力报道了。

    哪怕后来接二连三开始宣布有破产倒闭,但对于五机部这种一万多人的大厂,还是丢不起这个脸。

    尽量想救。

    让卫东直到去沪海,脑瓜子里都还在盘算这场仗要怎么打。

    其实部属们都盯着他的动向。

    龙振伟到青城山见识了真正的道家门派,简直痴迷。

    给自己取了个元振子的道名当小辈拜入青城,从头筑基练功。

    跟着一拨儿师叔师兄出来,称呼山主的态度都有明显变化。

    要不是还得回HK当接班龙头,他恨不得在山上修道成仙。

    可能还是龙家一贯强调的男丁习武,让他这个罕见的黒道高材生都容易沉迷进去。

    让卫东就从来不信这,龙虎心法可以练练有点效用,平时跟着打打拳舒活筋骨,连坎普他们那帮篮球仔都跟着练。

    其他就算了,尽是各种哄骗把戏,没法带动生产力的东西让卫东都不信。

    影视行业起码都能带动点。

    个把月时间,娴熟流水线作业的HK剧组已经在商州把所有镜头拍完,粱嘉辉带着他们坐船游览三峡、小三峡,从鄂昌去鹏圳拍摄最后一部分疯狂的商品市场景象,想把鹏圳特区那种热火朝天到有点癫狂的气质传递到电影里。

    庆姐却跟着虞晓秋来了江州,要随让卫东去沪海。

    肯定是小秘书漏了风声,热衷于赚钱经商的庆姐知道让卫东是专程去沪海给价值多少亿的花旗汽车线剪彩,主动提出去看看,可以出场做广告。

    她这方面的钻营劲儿,跟苏大姐如出一辙。

    都是很擅长利用演员这个上进朝堂,下接市井的身份熟络串联。

    但技巧和气质拿捏秒杀虞晓秋姨妈。

    光是走进东升厂区,就引得上万职工山呼海啸的围观,激动追星的样子跟几十年后的粉丝没什么区别。

    庆姐又极为娴熟,春风和煦的边走边看,握手鼓励,最后在篮球场上声情并茂的唱两首歌,整个生产动力都飙升到满血!

    让卫东教虞晓秋拿信封装两千块送过去。

    等登机才聊:“请了克莱斯勒的总裁,市领导肯定也会到场,你能做这个司仪那当然是极好。”

    再大的明星、富豪,这会儿江州飞沪海的航班也没头等舱、商务舱。

    都是三座一排的同等待遇,不过让卫东左边庆姐,右边虞晓秋,帝王待遇是拉出来了。

    小秘书现在习惯低眉顺眼的静静倾听,更无亲昵动作,反正帮让卫东手边的各种细节都照料好。

    从商州回来还带了李二凤的家书和孩子的礼物呢。

    庆姐已经娴熟的出戏:“这个房地产,真的有这么厉害?”

    让卫东内心啧啧啧,看看这都什么人儿。

    这部戏原本题材是利用了沪海刚成立股票市场的疯狂,那位大花刻画了角色就没听说炒股,纯粹是当成演戏题材。

    庆姐就能抓住这里面透露的信息。

    让卫东也把她当成征战沙场的各路诸侯:“你有什么认知想法呢?”

    梗概是让卫东提的,细节是HK电影人凑的,剧本落实才是庆姐带的编剧来结合内地风格,但拍摄导演又全部是港人。

    所以关于地产的细节很真实。

    “房改这个词儿,听到的时候就是说在商州发起,我老家也是这里,当然会随眼看看,但也就是看看,直到你在平京汽车厂搞房改,我还去你那个广场唱了歌,你没在,我就听有些领导说你胆子大得很,但每步踩得又准又没什么错漏,政策上都挑不出问题,稳准狠!”

    能主持春晚的谈吐,还能带着乡音交流,属实是舒服。

    不用看那张著名的脸都觉得飘飘然。

    没有掺杂男女之间的成分,而是很真实的顶级明星光环加成。

    让卫东没说话,靠在椅背上嗯。

    就不知不觉间他也有上位者的姿态了。

    庆姐明显也习惯这种打交道:“鹏圳我也去了好多次,各种建筑拔地而起,但给我的感觉和商州、汽车厂那个楼完全不同,那边到处都躁动着疯狂,可商州只有非常有序的严谨,所有建房、工厂、市场包括市里面的人员都是按部就班的在稳定推进,甚至对比下平京汽车厂那个夜市,都透着股看似热闹,其实管理严谨的味儿,随处可见的清洁工、厂里保卫员,都知道自己在干嘛。”

    让卫东眯着眼回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到一个人一个市场,大到国家法律、经济运行结构都是这样,你这眼光已经超越几乎所有演员了。”

    似乎眯着眼,才能更纯粹的分析感受语音。

    庆姐那带着川妹子利落风格的言语里,就明显没有被吹捧迷惑的得意,依旧专注的追问:“我听有人说你在房改里面肯定捞了不少钱,也有人说看不出来你捞的钱在哪,但在总体说法都是一栋楼上千万、几千万,你不可能不过手赚钱,不然这么大的工程稍微哪次出岔子可不就卡住了,要有利润才能从容应对是不是?”

    让卫东想想,还是提醒下:“演员之所以能轻易变现,是因为职业造成的聚焦,千万人都认识你,每人为你掏一毛钱,你也能成百万富翁,可这跟我们之前几十年宣传教育的相悖了。”

    庆姐果然能听懂:“你在说我?”

    让卫东不隐晦:“反正我是不想当这个典型的,无论捧还是杀。”

    庆姐是个奇葩,几十年几起几落都是打不垮的小强,其实就是八十年代留下的光环太耀眼,血条够厚。

    她这眼光超越常人,但视野高度还是受到了限制:“我这点算什么,都说没事的,我这都是合理合法的劳动报酬,是我该得的!”

    后世网友哪怕不知道庆姐的经历,怕是都能娴熟的刨出那个万用招式来:“合理合法?你缴税了吗,每一次收到的现金找现行税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了吗,你有完整的财务报表和流水清单吗,你敢说你每一笔收入都无可挑剔来源清白吗,我可以,我们这帮人都可以,你问问小虞拍广告收入是怎么纳税的。”

    虞晓秋果然熟悉:“我们是按照公司经营所得税来缴纳,目前是7%,然后逐月分拆发放,不然税率会上升到最高60%,单月超过三万的个体经营税率就是60%。”

    让卫东终于转头看了下庆姐,有点调侃:“你舍得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